潍坊昌邑这个国家级古村落,始建于宋朝,有保存完好的民国建筑群

在古老的潍城莱州府的官道附近,有几处古老的村落,这些村落大多沿河而建,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传承。其中在潍河古道的东岸,有一处近水的古老村落,宋朝时候建村,距今已经近千年的历史,算得上昌邑地区较为古老的村落之一,它便是姜泊村。

宋朝建村的姜泊村,有片保存完好的古建筑

姜泊村,地处潍河古道的东岸,以前的时候因为地势低洼,每年的汛期村落周围都是一片片的水洼,所以最初叫做泊子。当时的泊子,在宋朝的时候定名,当时只有国、金、胡、阎姓在此居住。后来宋朝末年的时候,姜姓始祖从潍河西岸的柳疃镇胡同迁移而来,姜姓日渐兴旺,于是又称为姜家泊子,后来简称姜泊村。

在村南头,有一牌坊,上书姜泊二字。在牌坊的一边,是一个免费的停车场。从停车场一路往北,走过两座牌坊之后不远处左拐,便能看到一片有着民国风情的建筑群。这些民居建筑,布局规整,有青墙黛瓦的壮伟建筑,也有白墙青瓦的典型传统民居。

这些民国风景的建筑群,大多是姜姓村民在清末民初时候所建,目前均保存较为完好,是当时的柳疃丝绸商贸基地。如今这些建筑群,是研究当时的建筑跟民俗文化的重要载体,也是昌邑乃至潍坊地区保存比较完好的古建筑群。

远近闻名的“五大功”,当时的工商巨头

清末时候,姜氏兄弟姜濯、姜汶、姜浴、姜治、姜汾创立了功茂、功裕、功增、功盛、功泰“五大功”,后来发展成为了远近闻名的工商巨头。在完成初始积累之后,“五大功”又进军金融业,成为了与日升昌票号、四大恒、浙绍公所并称的四大钱庄。

伴随着“五大功”的发展,昌邑地区的茧绸销售也走向了海内外,成为远近闻名的“丝绸之乡”,也为“近代海上丝绸之路”做出了重要的贡献。现在“五大功”兄弟的故居,在建筑群中央广场的显眼位置,仍旧可以寻得一二。

“雪芹戚里”——姜泊村

姜泊村除了保存完好的民国建筑群,还有那“雪琴戚里”的说法。

据说,姜泊为曹雪芹奶奶的娘家,这个说法来自于《红楼梦》中所体现的为李曹两家的兴衰史,然后李士桢、李煦父子的老家在姜泊村。旧时李煦与曹雪芹的爷爷曹寅在康熙身边伴读,后来分任苏州织造跟江宁织造,李曹两家结为亲家之后,李煦的妹妹便是曹寅的妻子。

随后的日子,因为各种原因,李曹两家家道败落,目睹了家族兴衰的曹雪芹写出了名著《红楼梦》。据相关资料考实,书中的贾家便是江宁织造的曹家,而王家则为苏州织造的李家,史家为杭州制造的孙家。对应的史料为康熙曾经谕旨:“三处织造,视同一体,须要和气”,而《红楼梦》中则有云:“皆联络有亲,一损俱损,一荣俱荣”,小说中是三家一起陨落,现实中也是三家一同败落。

虽然事实上两者并没有直接的关系,不过戚里的说法,也算得站得住脚吧,这种沾亲带故的故事传说,在很多地方也是非常常见了。

走在姜泊村,心情并没有太大的波澜,主要是感觉上少了些生活气,寂静的建筑群中鲜见一人,布置规划也是稍有落寞,并未寻得太多的特点(主要是很多建筑大门紧锁,并未开放,如果开放后进去探究一二,恐怕会有不一样的感觉吧)。所以最后便是稍稍一转,便往下个目的地走去。

这里,是狗哥嗅途,致力于旅行干货的分享。

Tips:

姜泊村,非常好听的一个名字,也是能让人一下记住的名字。不过走在村子的建筑群当中,并没有什么特别的感觉,就只是一座座外观看起来修整一新的零星建筑,如果这些建筑内部能够开放参观的话,恐怕会有不一样的感觉。

自驾到姜泊村,直接设置导航目的地即可,村外有一处停车场可供停车,非常方便。食宿方面,可以选择在昌邑市区,或者直接前往下一目的地即可。

Hash:28d5eb547a3dd51c28293c74fc88ebb9f4fa9265

声明:此文由 狗哥嗅途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