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武术“一枝秀”,温州“武气”动乾坤

2018年7月6日,浙江师范大学“两不走”实践大队来到了温州武术博物馆,在温州武协义工团团长季国林先生与温州武协秘书长董约武副教授的解说下,了解了温州武术文化传承的脉络,并有幸观摩了一场武术推手沙龙。

温州武术博物馆所在的房子是有着“浙江古建第一移”之誉的杨宅古建筑,该古建移动项目耗费八百多万,不改变古建筑一砖一瓦,按照每天几厘米的移动速度、耗时一年,才将其移至现在的位置。建筑风貌外西内中、风格独特,2016年经过成功布展成为温州武术博物馆,展示着着温州武术古今相传、传承创新历史沿革。

温州武术文化源远流长,是著名的“武状元之乡”、南传内家拳发祥地和“中国南拳之乡”的深厚武术文化底蕴。温州历史上曾出武状元19位,几乎占据了浙江省武状元人数的半壁江山武进士更是多达393人,武术人才体量巨大。明朝开国名臣汤和、抗倭将领戚继光在温州抗击倭寇、构筑城防,留下了彪炳史册的赫赫战绩、历史遗迹民国时期,以叶大密、郑曼青、林镜平、陈文征、蒋幼山、陈一虎、南怀瑾等为代表的温州武术人,以不可小觑的实力活跃在中国武术的平台上。改革开放以来,在袁镇澜教授的引领下,温州人在竞技武术领域取得了骄人的业绩,培养了一大批世界冠军、全国冠军。馆内同时展示了温州在武术段位发展、武术人才培养、武术社团建设及民间武术传承等方面取得的历史性成就。

温州博物馆的建筑中轴线上的两块牌匾,一块是“武以文成”,另一块是“亦文讲堂”,取“亦文亦武”之意,武术不同于动粗,一张一弛之间尽显涵养。温州武术博物馆作为全国首家地级市武术博物馆,始终秉持文武结合的宗旨,致力于为温州武学爱好者们打造一个“精神家园”。在这里,温州武学爱好者们汇聚一堂,进行文化与技术的交流。去年起,博物馆更是开展了暑期公益课项目,邀请了许多武术传承人作为公益教练参与到活动中来,也取得了不小的成绩。

蔡元培先生题写的牌匾

武术名师群英荟萃

戚继光后人捐赠的传家宝刀

然而,武术式微的现状却是一个不得不承认的现实问题,现在孩子们普遍课业压力繁重、无暇练武,以及独生子女居多、父母舍不得孩子练武等多重因素都是导致这样现象的原因。季先生很沉痛地说到,“现在我们教小娃娃打拳相当于是隔代传授,我们的下一代基本没有研习武术的人,如果我们现在不教,等到我们七老八十教不动了,温州武术的脉络就断了。”

面对这样的现状,董先生在交流会上提出了几点建设性建议,为温州武术的未来现代化、普及化、市场化发展指明方向。他认为,博物馆应坚持公益授课活动,但要精简提质,贵精不贵多;要推广武术养生,挖掘武术多元价值;向国外体育俱乐部运营模式学习,借鉴俱乐部联赛竞技制度……。当晚,博物馆就邀请了全国推手冠军、归元武学讲师吴言先生给大家分享太极竞技推手技术中的核心要义——“引进落空”。

2014年,中国国家体育总局、中华全国体育总会发布红头文件《武术段位制推广十年规划》,要求进一步加强全国武术之乡段位制推广工作,全面推动武术之乡武术段位制进学校、进社区、进乡镇等的六进工作。温州武术博物馆响应大势,始终坚守武者初心,为发扬光大温州武术砥砺前行。温州武术正因为有这样的一群人的默默坚守,将日益走向复兴繁荣!

Hash:f665ed604d65601b752e696c57bc6098202a385b

声明:此文由 “两不走”实践大队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