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宁村落:麒麟陈洞村
陈洞村,是广东省普宁市麒麟镇辖下行政村,在位于市区流沙东北14.8公里处。人口约2100,有高、蔡、杨三姓聚居。村民多出外经商务工,部分留守以农为业,或从事服装加工、及其他制造业等。宋末时候,有福建移民迁此创村,因村寨位于两山峡谷之间,古树参天,峻岭迭嶂,羊肠小道沿虎仔陷向西蜿蜒似洞,故名。村聚落呈块状分布,建筑多为传统贝灰三合土结构潮式民居,外围现建起多处楼房局。有山地2300多亩,耕地300多亩,主种水稻、甘薯,山地盛产橄榄、青梅。有小学1所。1945年4月潮汕人民抗日军游击队,1946年潮普惠支队曾驻村中高氏祖祠垂裕祠中,属革命老区。洪阳-和平(占陇-棉湖)公路从村西经过。
过了林惠山村,路边的洞径伯公庙、寄驿亭。这个地方在地图上标示为:洞径。
大门,门上匾额已经不可辨认,也不知原来写了什么。
陈洞村位于麒麟镇的西北面,与洪阳镇林惠山村的山地接壤。在接壤处即村西侧,有一处叫洞径的地方,据介绍说,洞径也就是陈洞径,是原普宁县城洪阳向东通往麒麟圩公路线中间的径口,这里山势不高,但山上树木茂盛,路南有条坑沟;《普宁县志》清乾隆萧麟趾版要隘一卷中载:洞仙径,在县东十里,奸宄出入捷径,崎岖起伏可十里许,北向马湖,东向牛血坑。在洞径这里,有一个合院,院中有寄驿亭,有洞径伯公,另外还有几处房间等配套,大概原来此处是一个驿站?可惜相关资料一无所知。仅在寄驿亭上的匾额中依稀见得清光绪丙午春建的字样,至于另外一行落款则看不出来了。这一个合院现位于公路下,想来是修路时候把路基叠高了,且高出三米以上,直接盖过合院的屋顶。
寄驿亭的匾额落款为:光绪丙午春建。光绪丙午即1906年。
洞径伯公庙。门口边上墙壁挂着一块1996年捐建庙宇芳名榜的镜框,里头落款是林惠山大宫理事会啓。这里还是林惠山地界?
地板上都是破四旧时候拆来的墓碑。
从洞径伯公这里往东大概一公里不到,就是陈洞的村聚落了。陈洞的村聚落是一块长方形状,整体是坐西北朝东南的,当中另有朝南、朝北的单元厝局。据介绍,全村角落分为老厝、新厝、向南、向北、楼地等各片,外围公路旁有下庄、大片等。村的南、中、北有三条东西走向的大路,三路的东侧全接入村前南北走向的大路,加上聚落中的巷道小路等,可连通全村各个角落。
村中心处。
陈洞老寨位于村的后侧,即西北端正中。该寨大概是一个三街三座的格局,四面皆有寨包围墙,内埕正中朝东南设有一寨门,南侧另设一小门。由于年久,寨内除了中街主座三间二进式的高氏祖祠、另一些还有使用的房屋之外,大多建筑已经塌毁长满草木,故而老寨的具体街座难以统计。老寨四周是零零散散的老厝,在西侧,有一进一落兼双包火巷的蔡氏祖祠,寨前南侧有一落式的杨氏祖祠。据当时在走访途中所遇到一位高氏老伯介绍说,老寨这一片老厝以前是一贵屿富人所建,后来富人他迁。这是一个挺有趣的村落典故,可惜听不完整。
村后老寨寨门。
寨内主座高氏祖祠垂裕堂,门联写着:渤海家风远,东溪流源长。
查资料关于渤海及东溪:
渤海高氏,是指东汉起发轫于渤海郡的高氏郡望。素有“天下之高出渤海”之称,渤海高氏于东汉末形成后,至西晋渐趋兴盛,并形成渤海、渔阳、辽东、广陵、河南等多个支系。南北朝时期,渤海高氏已成为山东(指太行山以东)门阀士族的代表,进入鼎盛阶段,控制北魏、东魏政治,建立北齐政权……
云霄高氏太祖高登公(1104-1159),字彦先,号东溪,漳浦人。是南宋伟大历史人物,理学家、名贤、文学家,被朱熹尊为“百世师”,乃闽南高氏开基太祖,《宋史》、《福建通志》、《漳州府志》、《八闽通志》、《广东通志》、《中国文学家词典》等都载有他的传记,《高东溪文集》载入清《四库全书》……
此间陈洞高氏祖祠门联东溪流源长的东溪,不知是否即为云霄高氏太祖高登公?
在走访陈洞老寨内的时候,遇上一位高姓老人,请教村中高氏相关,但没得获多少资料,倒是问知陈洞高氏与林惠山高氏有一些相关。查资料,林惠山高氏有两个派系:
一:南宋淳祐年间(1241~1252),福建漳浦人高觉明致仕后,迁到潮阳县新兴乡(今汕头市潮阳区和平镇)创居高厝巷。明万历九年(1581),有一高姓媳妇携带两子从新兴乡迁到惠来县涂楼村(今属华湖镇梨集行政村)落户,尔后,这支高姓繁衍到今华湖镇堡内、梨高、先春等村,以及普宁林惠山和陆丰一带。
二:明嘉靖年间,高氏一支迁至揭阳县霖田都棉湖西侧的南河西岸,在一青金树下落居,乃称落居地为青金脚(今揭西县凤江镇青老村、青新村),繁衍为今凤江、棉湖高氏。这支高氏有后人迁至普宁林惠山和揭西泮坑,与当地高氏聚居。
不知陈洞高氏是否与此有关?待以后有具体资料再做补充了。
老寨前是一片竹竿巷厝,大多房屋都是颇有山区特色就地取材的石块墙体结构。竹竿巷厝局前是一个大阳埕,是村里的活动中心。再往前是另一片竹竿巷厝(五间过),往北是下山虎厝局等等。在村的最前面及最南面,如今建有大片楼房。村的东北角是小学所在。小学的后侧即西面,有一颗大榕树,榕树下有一座帝王庙,是村里的地头老爷所在,当中奉祀三山国王、关圣帝君等神祇。村南处,还有一座四方伯公庙。
蔡氏祖祠。
关于陈洞蔡氏,并未查找到多少相关资料,倒是在西社蔡氏源流获有这么一段文字:蔡氏,乃蔡襄公之后裔。蔡襄公之20代孙守吾公(溪东蔡氏一世祖)于明万历末年(1610)由福建迁来普宁,先居麒麟陈洞,后守吾公之孙宸眷公(三世祖)又于清康熙初年(1661)迁居西社。
不知此间蔡氏与西社蔡氏有什么样的渊源,待补充。
杨氏祖祠。
陈洞村中心处是一个大阳埕,大概很多村里的活动都是在这里进行的了。
村东角的陈洞学校。
庙中奉祀的三山国王、关圣帝君等神祇。
在村前楼上望村里的传统聚落。
村口处往左,有四方伯公。
陈洞村之行,十分仓促,遗漏是存在的。比较可惜是的,此行并未能问得村中三个姓氏得具体源流情况,至于村中其他民俗相关,亦无所得。陈洞村外的寄驿亭一处,十分有趣,但资料一无所知。算起来,我是挺好奇,从洞径到陈洞径的村名发展,有什么样的故事。
匆匆之行,所获如上。本图志文字资料摘选自网络、普宁地名志、普宁县志等相关书籍。由于个人能力有限,图志存有诸多不足,敬请指正。
20151004
完。
声明
本作品为【普宁青年摄影】【普宁城市网】【普宁村落(Q群36527458)】荣誉出品。
非商业性质,仅限于网络分享与交流之用,请勿恶意歪曲传播。
若有需转载请注明来源,及作者【安静声音】的署名,并保留原图片水印和本段声明等。
请尊重个人劳动成果!谢绝图片、文字、文段的非完整性转载!请勿剽窃性抄袭。
特别谢绝各种手工特意叠加商业网站水印的转载!
本作品保留一切权利,如作品著作权、作品中出现人物的肖像权等。
作品中原创图片、文字不得直接或间接用于以营利为目的一切商业行为,违者必究。
Hash:d1afe5c0fa3f69dd6ebef9abba00a3ee01b87ae0
声明:此文由 普宁城市网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