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识|灵隐寺具德弘礼禅师求道因缘与弘化事迹(下)
前文回顾:
三、用底纲宗显大机
特别在甲申国变期间,具德因法兄澹予垣临寂前嘱咐住持显宁,在战乱、艰困的环境下重建天王、大雄两殿,并结制禅期开法度人,给易代逃禅士人一方避开战乱又得以清修办道的安居处所,值此明清鼎革最动荡不安时局,尽管“頺垣败屋”却依然“禅风凛然,道气彻骨”,所接引由士而僧的学人,包括晦山戒显、硕揆原志、仁庵济义、月用济斐等,都是长期跟随他而受度化的三峰法侣,后二位也曾任书记作为具德语录的记录者。
从杭州安隐、佛日、显宁、天长毗尼、泰兴庆云、扬州天宁乃至灵隐等寺,随着具德等三峰门人的法化,逐渐形成江南几处活耀的禅林,具德本人亦为当时学侣所向往参学、依止秉戒的善知识,相关往参过程的记载,除了在其法嗣弟子的著述,也见于非法子的禅师语录。以蜀西僧紫谷智觉(1614-1684)为例,他因闻具德“机锋迅捷,接人不以常情”,因此先遍参诸方却感“类待以客心”而不以为然或不契合,相较于具德“不假辞色,直据本有,如崩雷疾电,不可凑泊”,因此“决志亲觐”具德座下,且敢与具德“批逆鳞、捋虎须,夺角冲关”相周旋七载。如上,谓宗门的师资传授,以宗师而言,具眼的善知识能以本分事接人, 不徇人情,方能师资道合。
至于三峰之家法的宏扬,汉月恢复五家纲宗,重兴锻炼,使学人“不滞鉴觉,洞抉佛祖心髓”,并经过一番钳锤试验而“卒成大器”。具德也曾下过苦功细究向上纲宗,但他究竟如何承师学而继往开来?具德尝语戒显云:“纲宗者,人能讲,我能用。先师当日钳鎚,晚年始获其益。此即我三峰家法也!”且云:“诸方是讲底纲宗,我是用底纲宗。”又如戒显所述其师“讲求宗旨,分条析理,不落言诠;千差万别,总归一源,故能超情离见、迥脱生死”,此中表述具德锻炼学人之手段灵活变化,显大机大用,到了晚年更加高深莫测。如上,具德的禅法教学可以参阅《具德禅师石梁毘尼禅院语录》两卷的对话开示,在此不详述。
因此,地方志给予具德颇高的评价,其中《江南通志》提到汉月法藏“得法者十二弟子,具德、继起最着。其中当时被称誉海内”佛法僧三宝“之一的具德,于三峰法脉传衍之功,如《宗统编年》中描述,其“门庭甲天下”、“学众满数万指”,媲美南宋的佛海瞎堂昔时盛况,再者,接引学众“具大方便,有大慧圆悟不及施之手眼。至沉几骏发,则又度越于古云门。”此中说明具德善于锻炼学人,且“善说法要,洞鉴机宜”,又好扶植法侣,为当时教界所称扬,故传法门庭广大,嗣法得人颇众,门徒多分化一方。据《禅灯世谱》所载名录法嗣弟子有僧六十五位,尼众三位,依《塔铭》所述则付授共六十八人,并载录名号。
然而,禅僧的弘化布教乃至兴福建寺,有赖个人福报因缘,经过一番历练,尔后发大心、立大志而成就佛事,但绝非开始就一帆风顺。透过硕揆的一封尺牍,发现具德的一段行乞历程,让我们更全面了解具德早期的修学弘化样貌:
先径山和尚居学地于圣恩时,特为大众往秦邮行乞一年,绝无人发心布施一文钱,衣敝履穿踉跄而返。及乎后来开法,则又从其州之地藏发轫一期,省发十六人,云居显、黄山润、显宁泳皆其一数也。论地只是一高邮州,论人只是一具德和尚,何前塞而后通也?所谓因缘时节不可强耳。
此封硕揆写给奯菴的信中,详述了具德早年尚居学地时为圣恩寺常住众外出行乞,化缘却无人布施“衣敝履穿,踉跄而返”之窘况,后来同在高邮一地的地藏庵结制开法一禅期,度化省发有云居的戒显、黄山的十力润、显宁的梵音咏等多人,“前塞而后通”,虽说“因缘时节”不可强求,但实际上,如不是禅师日积月累的“真实妙行”与“苦身戮力”下的“殊胜报缘”,弘化布教之因缘何以水到渠成。
四、鼎建灵隐功不居
顺治六年(1649)二月,具德受请正式入住灵隐,《武林灵隐寺志》详细记载着具德重兴灵隐缘起、进院经过、鼎建殿堂规模、感应事迹、塔铭行状以及法语开示,从内容及所占篇幅来看,此志格外彰显称扬具德重兴灵隐寺之功迹。
“进院上堂法语”提及“师于己丑春二月十三日住浙江杭州府灵隐寺,阖郡荐绅文学及各山耆宿、合院大众请陞座”,由其法子戒显时任西堂代表出来酬问对答。入院当年,结夏与冬安居又分别到天宁、佛日结制传法付法。顺治七年(1650)春,待佛日寺解制后返回灵隐,全面营造殿堂,始有《灵隐具德禅师语录》记载。
禅僧接下祖庭住持一职后,维持寺务运作及营缮开销需劳心劳力,而发愿中兴祖庭重建殿堂,更是一段漫长艰辛历程,除了仰赖外护檀信支持、募缘是否顺利,关键也在主事者的德行、毅力与心态。究竟他住持统领大众能力如何?以及所带来的影响改变与弘化贡献有哪些?寺志中有充分的史料佐以考证。
住持为一方之主,主事者的思路攸关祖庭的发展方向,如何住持道场、建设寺院?从具德进院灵隐时一席话,可以看出他对于重兴祖庭的想法:
夫所谓道场者,上以庄严尊像、敬礼三宝,使人得以瞻仰;下以键锤衲子、传佛祖慧命;外以接待宰官、居士,内以安置诸执事、一应僧众,寮屋缺一不可。
寺院营建的通盘思路,住持道场必须从上到下、从内到外,先安内而攘外,方能里应而外合。以此思路来看,具德对于禅寺住持职能的发挥,是同时兼顾禅法教学、寺务管理与殿堂建设三方面。
至于具德对于建寺募缘的态度,可参见檗庵志(1600–1676)给弘储的一则尺牍《报山头老和尚》。顺治十五年(1658)三月灵隐寺大殿毁于祝融,如要重建如昔则工程浩大,寺僧多不愿化缘劝募,而以传记“古尊宿有终身不发一募疏者”夸为 “高节”,顺治十年,当檗庵志挂单灵隐,对此亦感到质疑、犹豫。具德劝导云:“此僧不往募,彼人终不舍,但得彼人舍,已有修殿功德。此僧之因果不明,此僧自受于诸人,何与焉?”檗庵闻后心中矛塞顿解,受启发而“逢人即开发劝化,必欲得其舍而后快”,以为能舍之人者,必不会夺他人财,谋道不谋食者也有所侍。化缘建寺是否削减僧人品节?是否会影响僧人的清修办道?具德以“明白因果”善于化导反对者的质疑。以其魄力与坚持毅力,力排众议,加上檀越护持,不到三年时间,完成大殿鼎建,并设寮舍,以应四方参学,使来者虚往实归。其后所兴建殿堂可参见《灵隐寺志》卷二 “梵宇”篇,此不赘述。
在具德进院灵隐之前,寺志描述“瓜分房屋,各利其生,殿阁荒凉,鞠为茂草”,寺院分房,各为其利益,破败不堪,而在二十年后经过具德、戒显父子两代人的努力,“金碧庄严冠于诸方”相形之下“亦知二十年前衰落之不堪也。嗟乎!不有‘住持’,其何以寺?”祖庭由于迎请到大善知识的住持,改变了丛林的面貌,故寺志评价其贡献虽曰重修,其功实与开创者等。
到了康熙六年,晚年的具德接受最后迎请从灵隐移席径山恢复祖庭。试问,已经是一方之主,灵隐殿堂恢复鼎新已具规模,他大可留在灵隐弘法布教,为何“功成而不居”前来荒废的祖庭径山?是什么因缘情况下应允,这除了禅僧的弘化本愿情怀,也有其他的内因外缘。
五、三峰法脉耀灵山
具德于圆寂前一年,受到径山住持莫庵上乘暨住众、护法信众、官员名士的盛情邀请,以恢复祖庭、重建丛林体制之弘愿恳请具德移席径山。
《径山具德禅师语录》收录有十九封受请书启,来自地方官员、名门缙绅、同门法侣、护法信众以及径山各房代表住众,从中可剖析具德从灵隐到径山的前后因缘。诸篇信中流露对具德崇敬佩服的语气,例如太师金之俊所书:灵隐“法界庄严,冷泉泓澈,信功德之弥布,有目皆仰”,而“双径祖席,方倚藉重辉,而尧峰丈室,又侧聆吼音”,表达出径山祖庭重辉,需待人而兴,期望具德法音重宣于五峰丈室。书信约百来字虽简短,但有此正一品官的认可,赋予殷切的期待,也为具德立足于径山打下重要的基石。
此外,从莫庵上乘《请启书》也可了解康熙年间径山寺尚处于末运,“少盐少酱”、“瓦砾成堆”,说明当时寺院经营困顿之样貌。莫庵住持径山约五六年,从勉强苦撑到稍有头绪,由于年事已高、心有余而力不足。一夜室中长谈,莫庵殷切表达希将恢复径山祖庭的重任委托法兄具德,期待“法令新规,雷音大振,临济纲宗,家规重整,祖脉洪源,真风不坠。”尽管具德再三辞谢,但莫庵以坚决恳切的态度,前后发出四封迎请书启,又有诸方隆重迎请,故具德允诺,正式进院径山语录记载如下:
康熙丙午师于灵隐受径山莫菴和尚与诸大护法,并两殿八房合山耆宿请住径山兴圣万寿禅寺十二月十五日进院陞座。
具德决定入住径山,除了莫庵多次敦请的真诚心意,并且亲自率领径山两序常住代表至灵隐迎请,具德出于恢复径山祖庭的本愿,而终于灵隐寺务托付有人,由于法子戒显答应补位灵隐、继席得人,了却具德老人心头挂念,当灵隐院事嘱咐毕,遂于康熙五年(1667)冬腊月十五正式入住径山禅寺。
祖庭的重兴,具德以为;“可以肇建,可以中兴”,尽管自己在灵隐寺已经 “大功告成”然而,“在径山经营方始”,有祖师代代传承的径山,“祖席重兴,别开生面”,不仅是 “山僧分上事,大众分上事”,也是各各“自己分上事”。语录中可以看到当他入住径山后,随即回复禅宗规制的古风,包括开炉结制,恢复了禅宗寺院的小参、普说、圆话、茶话等基本的修学传统,并为禅堂重新挂钟板,使禅堂恢复运行,安结夏之制,以及落堂的执事安排。特别是在山中局促的环境条件下举办了三坛大戒的传戒仪轨。其后,以“圆话”机缘为十九位法子传法付衣拂。
是年丁未十月,具德因为重要法子巨渤圆寂,前赴扬州天宁寺主持封塔佛事。他9月25日下山,10月12日抵天宁,并应缘升至座说法,未料7日后骤然圆寂。临化前沐斋、设供、礼佛,垂诫学众,十九日丑时端坐而化。灵隐寺常住众为了供奉具德老和尚肉身塔,康熙七年(1668)晦山戒显率众鼎建慧日塔院(位于今灵隐寺直指堂后),目前塔已毁不见。
从灵隐到径山,连接这两座重要五山祖庭的法脉因缘,具德是关键人物之一。檗庵正志(1600-1676)曾经书信给具德表示;“径山之山,三峰之法,竝穪天下,竝垂千古,而人与境,恒交臂而失之,则时节未至也。”意即祖庭径山与三峰宗派在当时人们心中同具有崇高地位。因此具德虽然离开灵隐“退居双径,殊失武林锱白之望”,但正志却“为名山得主,庆不能不手加额也。”尽管具德住持径山不及一年,实际上,三峰法系在径山的衍衍,是始于具德。且在具德后的几任径山住持,也是由三峰派具德法嗣弟子硕揆原志、五岳济玹所任,在径山寺缔结三峰派的法缘。
(本文主要参考了 佛光大学佛教研究中心释法幢《三峰派第二代具德礼禅师生平著述及传承谱系考 》一文,为适应微信公众号文章阅读习惯,部分修改。 )
☀藏识
藏识|这位祖师曾于灵隐寺隐姓埋名清扫茅房,直到三年后的一天……
藏识|珍重导师并海众 不胜依恋向灵山——雪窦重显禅师与灵隐寺的因缘
藏识|与两宋首尾呼应的两部佛教史书
藏识|翠微亭下忆精魂 宋韵正气世常存
☀巡觅
巡觅|20 30 40,三到灵隐,心之所向
巡觅|夏日,对话灵隐
巡觅|承宋韵之脉 铸时代之魂
巡觅|如何建立信仰——依《观世音菩萨普门品》
☀学处
学处|《药师经》中的智慧与慈悲
学处|如何面对冤憎之人与苦恼之境
学处|随缘无所求 广修诸善法
学处|色不异空 空不异色 色即是空 空即是色
☀观照
观照|生命的启迪
观照|为何信佛、如何信佛
观照|如何观照自心
观照|何谓修行、如何修行
☀开示
开示|虚云老和尚:信心坚固,长远心不退,则平常人也可以即身成佛
开示|太虚法师:资生之佛教,即为释迦付托与药师之法门
开示|圆瑛法师:佛教疗养之法
开示|印光大师:《八十华严》备明一生成佛之因果,而以求生西方为结归
☀一偈
一偈|《佛说八大人觉经》——出家梵行觉②
一偈|《佛说八大人觉经》——出家梵行觉③
一偈|《佛说八大人觉经》——大心普济觉①
一偈|《佛说八大人觉经》——大心普济觉②
☀物语
物语|七叶树——只为昔时受记莂 今来此地荫人天
物语|木槿花——风雨禅思外 应残木槿花
物语|紫薇——独坐黄昏谁是伴 紫薇花对紫薇郎
☀常识
常识|三十七道品——五根、五力
常识|不可不读的佛经——《药师灌顶真言》
常识|三十七道品——七觉支
常识|三十七道品——八正道
☀素食
素食|淡中滋味最天真
素食|立冬补冬
素食|我心素已闲
素食|小雪,宜减辛苦
☀分享
分享|红马甲绿马甲
分享|筝之灵感
分享|一片初心
分享|菩萨的微笑
☀赏析
赏析|明代丁云鹏《三生图》
赏析|千古不朽之作——欧阳询手书《心经》
赏析|明代绘画长卷:禅宗祖师传法图
赏析|梁思成:云冈石窟之佛教造像
☀历史
历史|隋代佛典翻译和经录编撰
历史|隋代佛教义学的发展及宗派的建立
历史|隋代的佛弟子们如何修行
历史|隋代佛教的艺术成就与国际传播
☀阅读
阅读|倓虚法师记忆中的弘一律师
阅读|时光不可空过
阅读|口诵佛名,心游千里,非念佛也
☀故事
故事|慈心龙王消伏怨害
故事|不是宋云葱岭见 谁知只履去西天
故事|萨埵太子舍身饲虎
故事|商主入海取宝的奇遇
☀视频
视频|佛教生态保护动漫——遇赦
视频|佛教生态保护动漫——投宿
视频|佛教生态保护动漫——方长不折
视频|老照片里看古建——灵隐寺老山门
编辑|海涛
责编|妙声
Hash:eea600c96838578773593ac1014f70540c76f6c6
声明:此文由 用心聆听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