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居上寺和曝经台首次开放
历时两年多的云居上寺遗址考古发掘接近尾声并于7日公布了最新考古成果:此次考古发现了完整的上寺和曝经台遗址,并证实中国最早的人工构筑石质佛殿雷音洞建造于隋炀帝时期,是非常罕见的隋代建筑实物遗存。昨天,经过6年“闭门改造”的石经山景区向游人免费试开放,上寺和曝经台两处建筑遗址首次加入开放行列。
曝经台为云居上寺的第二进殿
此次考古发掘的重要发现是发现了完整的上寺和曝经台遗址。据房山石经与云居寺文化研究中心主任罗炤介绍,云居寺最早建在石经山上,雷音洞就是云居寺的主殿。所谓云居上寺是指石经山上的云居寺,现在人们所说的云居寺是指山下的寺。此次考古,掌握了上寺其具体结构,其是由一条完整的中轴线串联起来的三进佛殿。而发掘的曝经台是云居上寺的第二进殿。
石经山本名白带山,俗称“小西天”,这里是房山石经刊刻起源之地,是佛祖舍利出土之处,这里存有的4196块隋唐石经皆为国宝级石经,是刻经史上最早最重要的经典著作。
除了石经,石经山还有以雷音洞、金仙公主塔、千年古道、石凿古井等为代表的众多历史遗迹,具有极高的学术、文化、历史价值。石经山山腰分两层,共有九个藏经洞,洞内存放了自隋至明朝的刻经石板,其中雷音洞的洞内宽广如殿,四壁镶嵌经版都是静琬大师早期所刻。洞中有四根石柱,石柱上雕刻佛像1056尊,故称千佛柱。
对外开放区域包括五大遗址
两年前,文物部门开始着手对神秘的石经山进行首次建筑遗址考古发掘。目前考古发掘已接近尾声,一个完整的上寺和曝经台遗址因此得以重见天日。昨天起对公众开放的石经山景区包括五大遗址:一条千年古道、两处建筑遗址(上寺和曝经台遗址)、两座千年古塔、三口山间古井、九处藏经洞遗迹。其中,雷音洞将开放洞内遗址,游客可以近距离欣赏千佛柱。而上寺和曝经台遗址两处建筑遗址系首次露面。
对外开放后,如何避免游客对石经山的破坏?据云居寺文物管理处主任王得军介绍,为了防止游客不断踩踏可能对千年古道产生的影响,管理部门启动了整体保护与栈道铺设工程。通过给千年古道“披外衣”的方式,保护其免受损伤。此外,上寺、曝经台遗址保护展示与周边环境整治工程也将同期进行,在保护好建筑遗址本体、改善展示环境的同时,进一步促进云居寺石经山展示利用与开放。
自2010年起,石经山景区由于开展岩体加固工程,一直处于封闭的状态。王得军介绍,此次试开放将一直持续到年底的山林防火季,试开放期间不收取门票,预计明年通过发改委核价后将开始收取门票,并正式向社会开放。
将申报国家考古遗址公园
目前,石洞渗水是石经山保护面临的最大问题。罗炤介绍,目前石经山上九洞中的第二个洞保存着我国目前唯一存世的唐玄宗御铸金刚经,在1956年被发现时,这个洞就已因水蚀而损毁严重,现在亟待保护。可以说,解决渗水问题是石经山石洞“救命”的大事儿。此外,本次遗址发掘过程中还有一个谜团有待破解——石经山金仙公主塔旁发现了类似古井的遗迹,其作用目前仍是谜团,专家推测应与渗水有关。
昨天,云居寺文物管理处与北京市文物研究所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正式启动石经山整体考古调查。今后,管理部门将启动石经山大遗址保护专项规划,对遗址本体保护、基础设施、遗址公园、考古研究、景观环境、开放展示等进一步作出规划,力争申报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并与周边周口店遗址、金陵遗址、十字寺遗址等遗址连成北京西南地区的大遗址片区。摄影/本报记者魏彤
亮点
中国等级最高的供经遗迹
考古发现,石经山历经隋、唐、辽、金、元、明、清七个朝代,朝代更迭,却从未停止石经镌刻,且均为皇家组织镌刻、修建,可以说石经山是中国等级最高、开凿镌刻过程最长的一处佛教刻经、供经遗迹。罗炤认为,与敦煌仅反映一个地区级的水平而言,石经山更高出一筹。
雷音洞修建年代可追溯至隋代
雷音洞是中国最早的人工构筑石质佛殿。罗炤表示,中国多数建筑都是木构建筑,雷音洞等藏经洞建筑是与赵州桥同时代的石构建筑,据研究应是建造于隋炀帝时期,是非常罕见的隋代建筑实物遗存。此外,最新的研究成果表明,石经山千年古道的年代也可以上溯到隋代。
两座唐塔守护石经山
北京市现存唐塔共8座,仅石经山上就有2座。位于石经山山巅平台的是东台石塔。罗炤表示,从全国范围来看,建在山顶而又如此精致的唐代石质佛塔非常少见。不过,石经山上原本有6座塔,除了现存的2座外,其他4座塔的情况目前仍是一个谜,需要做进一步勘探。
Hash:68841afb73e1b1c623caf1edeeab7ae5f12bceec
声明:此文由 环球网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