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祠堂文化的功能
摘要:祠堂文化是当今社会文化中的一小部分,一个分支,随着社会文化的发展而发展。有祠堂就要有活动,有人气,本文从防止祠堂的宗教化、低俗化、荒废化,阐述了祠堂文化要坚持的方向、传承和精神,提出了祠堂文化必须发挥的六大功能。
关键词:祠堂文化、祠堂功能、坚持、防范
祠堂文化是当今社会文化中的一小部分,一个分支,一个切实存在并且重燃起来的文化,随着社会文化的进步而发展、延伸,小文化受大环境的影响和控制,不可能悖逆大环境而独自发展。我们必须跟上时代的发展,适应社会改革开放的发展,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什么当今的祠堂文化。
祠堂创修不易,是热心宗亲的共同奉献的结果。有了祠堂,就要有人气,有活动。不能建了祠堂,就关门大吉,杂草丛生,成为蛇鼠之巢。我们要让祠堂文化更上一层楼,让中华民族的这一传统文化有创新,有发展。
林州李氏宗祠
一、当今祠堂文化要做好防范和坚持。
(一)防止祠堂的宗教化、低俗化、荒废化。
祠堂,又称为宗庙、家庙,是祭祀祖宗和先贤的场所。“宗庙者,先祖之尊貌也”。周制:“天子七庙,三昭三穆,与太祖之庙而七。诸侯五庙,二昭二穆,与太祖之庙而五。大夫之庙,一昭一穆,与太祖之庙而三。士一庙。庶人祭于寝(正屋)”(见《礼记·王制》)。
1.防止祠堂的宗教化,不能成为念佛烧香的场所。儒释道宗教文化虽然已融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当中,但是与真正的信仰还是有一定的区别,把当地的民俗理解为佛家、道家等具有一定的片面性。因此要正常的宗教活动应该在相应的场所举行。如佛堂、寺庙、道观、教堂。反之,信佛、信教的宗亲能不能进祠堂参拜自己的祖宗?答案是可以的。不信佛的人都可以在景区的寺庙中、道观中参拜某某,烧香、磕头、捐功德等,更何况给自己有着血脉传承的先人,答案是肯定的。在此,我们需要注意的是宗教文化、民俗文化、祠堂文化有着一定的联系,在某些行为方式上应给与一定的尊重。
2.防止祠堂的低俗化,不能成为茶馆赌博、乌烟瘴气的场所。祠堂是庄严的地方,对于有些宗亲在祠堂殿内抽烟、饮酒、大声喧哗、吵闹,更甚者变成赌博的不法之地,对家训、家规、家风抛之脑后,一问三不知,若是这样天天泡在祠堂里的人又有何用?传出去之后净是产生的负面影响,这样的祠堂只能让族人寒心。
3.防止祠堂的荒废化,不能成为杂草丛生、无人管理的场所。经过改革开放,祠堂迎来了崭新的机会,或曾破败,或曾做过学校,或变成老年活动中心,这是祠堂经历过的,当今的祠堂多数已焕然一新,会不会再次变成无人管理的局面,我们不能排除这种情况,也只有重拾祠堂文化,才能使祠堂保持活力,没有祠堂文化的奠基,祠堂在某种意义上也是一种荒废。
林州原康高家祠堂
(二)祠堂文化要坚持方向、传承、精神。
1.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方向。我们的社会主义是进步的,我们的文化更是一直在进步,因此我们要坚持先进的文化,符合我们的文化方向。
2.坚持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其中我们所倡导的“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孝文化”等等这些优秀的传统文化,在新的时代一样要做好传承,在自己的生活工作中践行,才能一步步的做好发扬。
3.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家风。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从国家、社会、个人层面24字中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好家风的建设必须遵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才能做好,做的更好。
4.坚持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为动力。家国天下,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民族精神的大前提将始终如一。进入21世纪以来,这个时代的核心精神是改革创新,而且要深化改革。祠堂文化坚持的爱国主义和改革创新将一直进行下去,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成为祠堂文化的力量源泉。
林州市柳泉村李氏祠堂
二、当今祠堂文化要具有的功能。
《礼记·坊记》引孔子曰:“宗庙之有主也,示民有事也,修宗庙,敬祀事,教民近孝也”。说明立祠的用意在于培养孝道,使人们视亡如存,祭神如在。维护宗族利益,以孝道为道德教育的根本,所谓“百善孝为先”。封建统治者,常常宣称“以孝立国”。以宗法统治百姓,严惩不孝及犯上、奸淫、偷盗等等犯法行为。有些望族还设有义庄,有土地数千亩、上万亩,少则数百亩、数十亩,其收入供祭祀、扫墓、助学、救济贫困、续修家谱、修缮宗祠、兴办公益(水井、渠道、桥梁、道路)事业之用。清雍正《圣谕十六条》:“立家庙以荐蚕尝(冬秋祭祀),设家塾以课子弟,置义庄以赡贫乏,修族谱以联疏远”。这是清代官方规定,就是封建时代宗庙及祠堂文化的重要内容。
了解过去,开创未来,历史进退,匹夫有责。科学的观察很重要,我们只能促进社会的发展,不能拉扯历史的倒退。当今的祠堂文化要发挥以下六个功能:
(一)学习和发扬祖先的爱国精神、艰苦创业精神,成为尊祖敬宗、祭祀先人、学习和纪念祖先的场所。祠堂中的列祖列宗,特别是始迁祖,都有一番艰苦创业的精神,才能一步步的发展到如今,饮水思源,始迁祖创业的精神已成为姓氏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创业的故事也就一直流传下去,激励着当今的后裔继续发扬,一代一代的传承下去。历史上“洪洞大槐树”移民、“江西填湖广、湖广填四川”移民等,一次次证明了先人能从国家利益出发,克服个人困难,服从国家,具有强烈的爱国精神。在每次的移民后,自力更生,艰苦创业,适应环境,做出一桩桩可歌可泣的典范事迹,流传下来,值得我们好好的学习。
(二)发扬民族凝聚力,成为寻根问祖、联络宗亲的场所。寻根问祖之心道出我从哪里来,从一代一代人的繁衍中认识到传承的不易,做到当今社会计划生育的践行者。设立登记簿,登记来客姓名、联系方式,成为联络宗亲的场所。走进祠堂,深感“祖宗在前到此自知同族近,骨肉不和归时宜释一家仇”。现在的宗亲已不在单姓的宗亲,而是中华民族的凝聚,宗亲中有各种的姓氏,有妻子、有女儿、有女婿,一定程度上还体现外孙,外公等等。以前配偶的表述包括四个内容:配偶的原籍地,配偶的父名、配偶的在姐妹中的次序,配偶的姓名,“配河南林县余爱学四女香翠”是一个完整的句子。时代的进步,女儿已做单独世系进行记录,包括出生、嫁何地何人、生育子女姓名等。所以宗亲已成为天下一家亲。
(三)发扬高尚道德、奉献精神,成为道德教育和文明教育的基地,布置道德教育内容、家训、族规之类的书画。先人的舍己求人、拾金不昧、见义勇为、无私奉献的故事,经过整理布置于祠堂内,让宗亲瞻仰学习,继续发扬高尚的道德品操。在抗战过程中的英烈模范,他们英勇杀敌、浴血奋战,一心报效祖国,或致残或牺牲,他们的奉献精神同样使我们的敬畏之心有感而生,不仅有这些为国捐躯的可爱的人,还有那些蜡炬成灰泪始干的老师、求死负伤的白衣天使,高尚的道德、勇于奉献的精神将代代传承。
林州适石氏宗祠
(四)增进知识,联络感情,增进邻里团结,成为农村文化活动、老年活动的场所,阅览书报,喝茶聊天。祠堂的荒废在于没有人气,单单认为是一姓的地方,这是不对的。有的祠堂是学校、是诊所、是避难所,在当今社会,多处的祠堂已然成为乡村文化活动的阵地、老年人跟随时代进步的加油站、邻里联络感情生活的聚集地。
(五)成为新旧历史对比教育的场所,把旧宗谱、旧碑刻、旧石器、旧农具、旧契约文书、以及古旧用品的收藏陈列,成为农村民俗的馆藏地,有助于了解当地的过去、社会发展和进程。
(六)随时接待参观和寻根问祖,接待人对族史、祠堂、家谱有全面的了解、熟悉,并设置轮流值班,加强祠堂的管理,订立管理制度。特别是文保单位,接受文管会的指导,建立相应的管理制度。
祠迎寻根人,堂纳祭祖人。祠堂文化的功能将推上一个更高的平台,让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创造性的转化,创新性的发展。
作者李刚毅,中国文化信息协会家文化工作委员会副主任,茶店民间文艺副秘书长,致力于谱牒(族谱)文化的研究、编印。
Hash:3595db3422857b57a48343590bd032d1ba907ee2
声明:此文由 中原谱牒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