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永丰||一个村与一部戏的故事——目连戏“唱在马山”
一个村与一部戏的故事
——目连戏“唱在马山”
◎叶永丰
五代十国的后唐长兴元年(公元930年),祁门叶姓始祖椿秀公(大宋乾德年间殿前户部尚书)为避战乱,由歙县篁墩迁入祁西沙堤(历口下叶村),其长子斌公则分支始迁至牯牛降南坡一个九龙戏珠的风水宝地,取名“石林”(马山),自成一支脉系,叶氏族内称之为“石林叶氏”。马山叶氏生生不息,人丁兴旺,繁衍至今已至37世,村内叶氏族人已达500多人。马山人杰地灵,千百年的历史,星光璀璨,孕育出文官武将、英雄豪杰,除了开基始祖为户部尚书外,还有被朱元璋封为左军元帅的开国元勋叶功权(洪武三年)、清朝的书法家叶端午、诗人叶芗圃(有著作《石林要语》《图书一得》《浪游山草》2集)、由曾国藩改名而被县正堂旌表为“经明行修”的叶兰芬(曾任东山书院董事、祁山学堂第三任堂长)等风流人物。“人生如戏,戏如人生”这句话对马山来说,则是最好的注脚:一个跨越千年的古村落携手一个演绎千年的老剧种,并肩走到台前,疲惫至极也不知谢幕,用传承活跃在人世间,借守望延续了百多年的绝唱,人与戏,戏与村,互为一体,村以戏为荣,人以戏为乐,而戏则以人以村为依附、为灵魂,肃穆的祠堂,幽静的深巷,到处弥漫着目连戏那乡音土语的味道 ……
马山目连戏班在北京演出
千年古村落,自有千年的神韵。当历史的脚步跨到明朝万历年间时,祁门却“摊上了大事”,“抢道自娱,著作林间”的郑之珍胆大妄为,推陈出新,将《目连救母》的佛教故事改编为《新编目连救母劝善戏文》,被栗木人搬上了舞台,广受欢迎,郑氏之《劝善戏文》则“支配三百年来中下社会之人心”,可谓是空前绝后,没有哪个目连戏文本能与之比肩。比邻而居的石林人不甘落伍,赶时尚以附庸风雅,拉帮结伙成立了目连戏班,请来师傅,学唱目连戏,因此,老实巴交的石林人也随之“摊上了大事”:有一天,大家照常在叙伦堂排练目连戏,忽然见一匹白马从天井飞入叙伦堂,倏地不见了,只在地面上留下一个清晰的蹄印。大家百思不得其解,于是议论起来。有人说天马飞入祠堂是不祥之兆,叶氏族人必将大祸临头。而戏班班主叶日成则说,我们刚才在排演《白马驮金》这出戏,这匹“白马”就是傅相家的那匹白马,它是飞来帮助我们的,我们唯有心存敬畏而已,说得大家诺诺称是。白马从天而降叶氏宗祠,此事非同儿戏,惊动了村中族老。他们认为,即是目连戏中傅家那匹白马,那就冲撞不得,必须对戏班予以鼎力支持。于是决定,从祠堂公会里拨出一部分专款用于聘请师傅的工资和其它开支。有了资金上的支持,这些穷学员学戏的劲头更足了,师傅教得更投入了,该村目连戏班就象一匹黑马,脱颖而出,很快就受邀到四邻八乡的热捧。族人认为,本村目连戏班之所以进步“神速”,是因为完全得到了降落于叶氏宗祠这匹天马的“神助”,于是,众口一词,将村名“石林”改为“马山”。此事有该村叙伦堂享堂中柱楹联为证:“石似马形千古芳名不泯,林深山秀万年瑞气常新”。这是一副嵌字联,上下联中嵌入了“石林”和“马山”古今两个村名。
石林,因斌公而立,则因目连戏而篡。更名后的马山,便与目连戏结下了不解之缘,从此,马山人开启了属于自己的新时代:族人农忙季节忙农事,闲暇时候则学唱排练目连戏,生活上有了新的依托,精神上也有了新的寄托,村风也随之大为改观,知感恩,守孝道,蔚然成风,一时成为佳话。
马山目连戏班在香港演出
马山目连戏班,创建于何年何代,现已无法考证;是先有马山目连戏班,后才有郑之珍的《新编目连救母劝善戏文》唱本,还是先有郑之珍的《新编目连救母劝善戏文》唱本,后才有马山目连戏班,就象是“先有鸡后有蛋还是先有蛋后有鸡”这个古老的难题一样,一时也难以说清楚。但据倪群和陈琪合著的《祁门目连戏》记载:“自清光绪年间开始,马山班传承谱系清晰,代不乏人。”如此说来,马山目连戏班当成立在公元1884年——1893年间,第一代艺人(演员)有叶日成(扮老旦和小生)、叶廷芳(扮大花)、叶光德(扮二花)、叶光前(扮三花)、叶落成(演刘氏)、叶天生(演益利)、叶茂松(演傅相)、叶百旺(演金奴)、叶均成(演罗卜)。一开始是到外村演出,渐渐地演出了名气,为村人所接纳,便在村里起厂授徒。相传马山班的祖师有七位老人,以前演戏时,都要把他们的名字写在大红纸上,以示对祖师的尊敬,开演前,戏班班主还要亲自到后台对着红纸上的名字,祭拜祷告一番,以求祖师爷们保佑目连戏演出成功,这也许就是目连戏的宗教仪式感吧。
在二、三代艺人奋力拼搏而声名逐渐鹊起的基础上,马山目连戏班的第三代艺人们更是自我加压,不断地自我超越,名声也越来越响: 1933年,在本县环砂村“做目连五夜”:从农历十月初七开始,连续演戏到十一日结束,除了郑之珍的《劝善文》三本外,还演了《梁武帝》《西游记》,技压群芳,一跃而与栗木班、历溪班、樵溪班齐名,成为祁门县有名望的四大班社之一。尤其是第四代艺人,1944年底,在石台县占大乡演出中,马山班尽情展示了惊险刺激的“盘彩”“爬坎”等武场表演,引起轰动,从而登上了徽州目连著名戏班的宝座,令古老徽州一府六县的许多目连戏班望其项背,自愧不如。 所谓“盘彩”,就是在两根木杆之间用3丈6尺长的布交织在一起,人就像一只大蜘蛛,在布条上不停翻跟斗,并且做出各种高难度动作。风险高,回报也大,演出前要签下生死状,盘彩时用的杉木、杆头上挂着的铜钱、布匹,祭祀用的整鸡、猪头,通通要归演员所有。如果摔死,杉木和白布就用做棺木和裹尸布了。而“ 爬坎”则是竖了根3丈6尺高的杉树在空场上,由一人在树杪玩扯旗、躺尸、童子拜观音等高难度功作,表演完后倒身而下,没有任何保护性措施,也是险象环生的,一旦失误,就会命丧黄泉。这次“盘彩”“爬坎”的演员就是叶有龙,他用扎实的童子功、精湛的表演水平征服了现场的观众。他六岁多就在本村开始拜师学唱目连戏,后又拜祁门南乡的樵溪班的胡佰开大师傅为师,这次参加演出,虽不满十三岁,但已有五六年的戏龄了,算得上是位“老戏骨”了。有意思的是,1957年,叶有龙受邀到石台丁香传戏,经过两个多月的排练,准备腊月里演出,后来国家搞整风运动,结果没有演成。令叶有龙百思不得其解的是:就在去年(1956年),他还率队参加了祁门县在历口区举办的传统剧目汇演,马山班演出的目连戏《苦竹林》还荣获了传统剧目一等奖,仅仅才过去一年的时间,目连戏就被禁演,自叹“计划赶不上变化”,真乃世事难料。
马山目连戏班在乌镇演出
马山目连戏班对唱戏极具情结,情有独钟。新中国建立后,目连戏因演绎牛鬼蛇神而被禁演,县内很多目连戏班都已解散,或处于歇业瘫痪状态,但喜爱戏曲的马山人并没有解散戏班,而是自创生存环境,于1956年请来本乡艺人李殿章教唱京剧,学了《空城计》《辕门斩子》《定军山》《捉放曹》《打渔杀家》等许多传统京剧剧目,因此,这代艺人大多同时会唱京剧与目连戏。1963年春节期间,马山戏班还冒着极大的风险,在村里唱了一天的戏,巧妙的是,他们别出心裁,施以“鱼目混珠”之策,将目连戏与京剧唱段混合在一起演出,唱一段目连戏,再唱一段京剧,意在遮人耳目,以收瞒天过海之效,却似乎给人一种“地下”的感觉,倒也别有一番风味。这就是马山目连戏班第五代艺人的修行与作为,他们是叶继资(演刘氏)、叶贞习(大花)、叶真(罗卜)、叶炳旺(傅相)、叶养滋、叶本旺、叶润昌等,还有老演员叶有龙、叶善怀、叶仁茂、叶德生、叶根生等,新老结合,以老带新,显示出老艺人的睿智与理性。
改革开放后,马山目连戏班焕发出生机,班中一批老艺人如演傅萝卜的叶善怀、演傅相的叶炳旺、演益利的叶有龙、演刘氏的叶继资、演金奴的叶仁茂,以及演大花的叶贞习等,仍能登台演出。1990年,叶有龙、叶善怀、叶仁茂和叶继资等老艺人热心传授技艺,招收了20来位年纪轻轻的村民学戏,其中接近一半为女性,这是马山班的第六代演员。1994年,渚口罗村的方家坞叶氏宗祠重修竣工后,特地请马山班前去“破台”。破台也叫开台,是一种带有巫傩性质的习俗,以驱赶凶神恶煞,祈求神灵保佑地方平安和演出顺利。新戏台落成或首次登台演戏没有破台的,便不能在其中做红白喜事。方家坞与马山叶氏同宗,马山班组成了38人的大班子,前往方家坞演了两天三夜,白天演京剧和黄梅戏,晚上则打目连,这是马山班改革开放后第一次外出演出目连戏,风靡一时,引起业内外有关人士的高度关注,并得 到多方的高度重视与支持,由此,马山目连戏班抢占了先机,步入了恢复、发展的快车道。
2002年,在县文化部门的大力支持下,马山特地重建剧团,专门排练目连戏,叶养林担任团长,叶佛犬担任副团长。有了组织体系的马山目连戏班,开始由乡间小天地走进大众视野, 正一步步走上更大的舞台中心,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用“真功夫”演唱出恢弘的乐章:2002年12月11日,为配合在黄山召开的“戏曲·民俗·徽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马山班在该村的叙伦堂寝堂内演出了《上寿》《讲经》《苦竹林》《劫富》《忆子》《回家》六场目连戏,被全程录像,于2003年初到研讨会上播放,受到与会专家的一致好评。2004年,安徽电视台“相约花戏楼”栏目来屯溪现场直播,马山班应邀到场表演目连戏,从而蜚声海内外。2006年,参加了首届“国际祁门红茶节”的民俗表演;同年,历口镇盛情邀请,到目连戏故事发源地——环砂村进行实地演出。2007年,参加了第二届“国际祁门红茶节”的民俗表演。
马山目连戏班在上海演出
斗转星移,世事更替。到了二十一世纪初,马山目连戏班进行了大换血, 实现了老中青三代结合,把接力棒顺利地交到了第七代艺人手里。现在的马山班阵容十分强大,班中有团长2人,主要演员10来人,角色齐全,有些角色有3到4名演员。此外,还有跑娼25人,乐队6人,共计40多人,为目前安徽省内保存和传承最好的目连戏班。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更比一代强,这代艺人正勇挑重担,多次出色完成上级部门交给的外出演出任务:2011年,受邀到休宁县展演;同年9月12日(中秋节),受邀进入上海戏剧学院表演,一举成功。2015年12月4日,由黄山市徽州文化交流中心牵头组织的祁门县马山目连戏班再次来到上海展演,本次展演地点在徐汇区黄浦江边的龙文化艺术馆,受邀来访的还有来自其他地区与大洋彼岸的团队,还有不少国际明星,是一场行为艺术与徽州民间文化的大碰撞、大聚会。2017年10月26日,马山目连戏班受邀参加了浙江省乌镇国际戏曲节。11月30日,受香港世界华人文化交流联合会的邀请,远赴香港参加“中国梦万里行香港文化之旅”文艺演出,获得圆满成功。2018年元月19日,马山目连戏班接受黄山三义国旅的邀请,为北京戏曲学院献演;2月14日,参加在歙县安梅村举行的首届徽州乡村文化节暨徽州研学第一村(徽州文化博物馆群)项目启动仪式的国家非遗传承节目的演出,当日,在祁红国际大酒店参加祁门县人民政府举办的《话家常 叙乡情 迎新春》座谈会;8月24日至25日,参加由中国艺术研究院宗教艺术研究中心、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主办的“中国目连戏展演”在北京恭王府大戏楼举行。此次演出汇集徽州目连戏、浙江绍剧、新昌调腔、泉州提线木偶戏、福建莆仙戏、四川川剧、湖南祁剧、江西弋阳腔等八个剧种,精选十二出折子戏,集中展示了各地目连戏的艺术个性和独特神韵,是一次目连戏多声腔多剧种的集萃展演,也是中国目连戏的艺术盛会。而安徽祁门马山目连戏剧团作为此次惟一的“农民戏班”应邀参加,参演剧目为《上寿》。他们以明亮高亢的唱腔和本色质朴的表演,再现了傅罗卜新春佳节设酒宴为父母贺寿,祈愿椿萱并茂、百福骈臻的景象,马山目连戏原生态的表演得到在场观众们的一致好评。9月21日,受邀参加祁门县首届国家文化遗产——“百年祁红遇上千年目连”非遗展演。11月8日至9日,受邀参加安徽省非遗专项资金扶持成果汇报展演。内行人不难看出,祁门县重特大的对外演出或展演(汇演)的目连戏,都已由马山目连戏班来担纲,马山目连戏班已名正言顺,抑或说是顺理成章地成了祁门县目连戏的代言人,或是对 宣传的形象大使。
值得一提的是,2018年5月,马山目连戏班与黄山天旺农业科技公司签订全年演出合约,组成“旺农徽班”剧团,用徽文化式旅游带动山区农业农产品销售和产业化发展,即运用徽文化产业高度融合农业旅游业同步发展。马山目连戏班敢为人先,迈出了可喜的一步,成为我县目连戏班第一个、也是目前唯一一个将目连戏产业化的戏班,在祁门县目连戏班的史册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2019年12月8日,马山目连戏剧团在马山叶氏宗祠叙伦堂举行了“徽州马山村目连戏展示馆”“徽州马山村目连戏传习基地”揭牌开馆仪式。徽州马山目连戏传习基地暨展示馆集保护、传承、展示、展演为一体,不仅陈列有剧本、剧照、服装、道具等珍贵实物资料以及文字、图片介绍,全面展示徽州目连戏的历史沿革、表演特点、音乐特色、代表剧目等,还将作为徽州目连戏收徒传艺、教学培训、参与体验、交流研究的平台,促进徽州目连戏保护、传承、传播和发展。另外, 安徽省摄影家协会挂牌“1826摄影俱乐部摄影创作基地”,黄山学院文学院挂牌“大学生‘三下乡’实践基地”,使马山目连戏班如鱼得水、如虎添翼,如同英雄有了用武之地,可以大显身手,大展宏图,马山目连戏班的路越走越宽广。同时也表明:目连戏“唱在马山”,已由自发行动走向了自觉行动,已由民间意愿转向了官方意志,已由临时调派转变为长效机制。
马山目连戏班,就算从村子由“石林”更名为“马山”( 清光绪年间)算起,马山村与目连戏缠绵悱恻也有一百多年的历史,这是“ 百年修来同船渡”的缘分,理当更加珍惜。 一个村,一部戏;一部戏,一个村。不知是马山村让目连戏有了赖以依附的平台,还是目连戏使马山村有了施展才华的舞台? 戏要有人观看,才有价值;而人要有戏看,才能愉悦精神,两者在需求中共进,在共存中互励,这是精神家园的互助关系。所以,马山目连戏班就象百年老字号的名店一样 ,镶嵌在美丽的牯牛降山脉上,无不闪耀着荣誉的光芒。回首“向来萧瑟处”,无论社会如何演变,无论生活如何艰难,马山目连戏班一直坚守着,不为别的,只为守护“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一精神家园;展望未来,马山目连戏班坚信,上有箬坑乡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和上级业务部门的精心呵护,下有全村民众的齐心协力、同心同德,马山班在 “百年修来同船渡”的基础上,将沿着目连戏“出在环砂,编在清幽,打在栗木,唱在马山”这个演变轨道,一直唱下去,直唱到那“千年修来共枕眠”的境地 ……(图片来自网络,致谢!)
《丰镐文苑》是面向全国微信用户的自媒体平台,旨在以文会友,热忱欢迎各位新老微友或有志于文学创作的爱好者不吝赐稿。来稿一律要求为微信公众平台原创文学作品(文责自负),后附作者简介和本人彩色横幅照片,一同发送至QQ邮箱。本平台稿酬来自赞赏(无赞赏则无稿酬),作品80%赞赏付给作者,一星期后如数兑付;剩余20%赞赏,留作平台日常运作费用。
声明:《丰镐文苑》发表的所有作品,只有授权白名单的公众号才可转载。
主编微信号:llyyyf1210
Hash:76357cdcec04463fd438b45ac646567b20cfe7e8
声明:此文由 丰镐文苑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