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路天台┃《上华顶》 明•王士性
群山培塿列儿孙,万八峰头此独尊。
咫尺一嘘通帝座,东西半壁拥天门。
仙家鸡犬云间宿,人世烟霞杖底扪。
玉室金庭何处是,等闲拔地有昆仑。
释义:
华顶:天台山华顶景区最高峰拜经台,海拔1098米。登高可东望东海,南顾雁荡,西招括苍,北是宁海白溪的发源地(浙江大峡谷),西北流入曹娥江(沃州湖、剡溪),东南是始丰溪发源地,四周群峰簇簇,众山环拱如瓣,层层相裹,状如千叶荷花,有七十二峰之胜,而华顶正当莲花之顶,故名“华顶”。
培塿:又作“部娄”,小土丘。
《左传•襄公二十四年》:“部娄无松柏。” 杜预注:“部娄,小阜。”
汉•应劭《风俗通•山泽·•培》引《左传》作“培塿”。
《晋书•刘元海载记》:“当为崇冈峻阜,何能为培塿乎。”
清•刘献廷《广阳杂记》:“眺望三峰,壁立与天接,众山皆成培娄。”
万八峰头:王士性曾对太白读书堂作过整修,供李白、王羲之塑像,题匾额“万八峰头馆”。
独尊:独受尊重,独居首位。
《史记•三王世家》:“ 康叔亲属有十而独尊者,褒有德也。”
唐•崔融《为成使君贺白狼表》:“陛下独尊三界,高视四天。”
明•王世贞《菊花》:“千林落木谁堪殿,九日浮萸迥独尊。”
咫尺:周制八寸为咫,十寸为尺,指接近或刚满一尺,后形容距离很近。
西汉•扬雄《长杨赋》:“且盲者不见咫尺,而离娄烛千里之隅。”
《左传•僖公九年》:“天威不违颜咫尺。”
《淮南子•道应训》:“终日行不离咫尺,而自以为远,岂不悲哉!”
唐•牟融《寄范使君》:“未秋为别已终秋,咫尺 娄江 路阻修。”
明•都穆《都公谭纂》:“天昏黑,咫尺莫辨。”
帝座:古时亦作“ 帝坐 ”。古星名,属天市垣,即武仙座α星。
战国•齐人甘德、魏人石申《甘石星经》:“帝座一星在市中,神农所贵,色明润。”
《后汉书•襄楷传》:“荧惑入太微,犯帝坐。”
宋•王安石《和吴冲卿集禧斋词》:“帝坐遥临物,星图俯映人。”
清•龚自珍《夜坐》:“一山突起邱陵妒,万籁无言帝坐灵。”
天门:神话里的天宫之门,指天帝所居住的宫门。
《楚辞•九歌•大司命》:“广开兮天门,纷吾乘兮玄云。”
《淮南子•原道训》:“昔者冯夷,大丙之御也……经纪山川,蹈腾昆命,排阊阖,沦天门。”
高诱注:“天门,上帝所居紫微宫门也”。
唐•沈佺期《龙池篇》:“池开天汉分黄一,龙向天门入紫微。”
唐•韩愈《孟东野失子》:“乃呼大灵龟,骑云款天门。”
玉室:神仙的居所。
《晋书•许迈传》:“自山阴南至临安,多有金堂玉室,仙人芝草, 左元放之徒, 汉末诸得道者皆在焉。”
元•陈樵《蔗庵赋》:“绮疏兰术,金堂玉室,列仙之窟也。”
金庭:传说中天上神仙所居之处,而天台山桐柏山里亦有道家所谓的七十二福地之一的“金庭洞天。”
《三才图会》曰“其地有卧龙、玉女、紫霄、玉笥、翠微、莲花、玉泉、华琳、香琳,凡九峰,而桐柏宫当其心。平原旷衍,有村落溪流,桥梁水碓,道书称为金庭洞天,唐司马承祯奉敕为桐柏观。”
《名山略记》云:“赤城山一名烧山,东卿司命君所居。洞周回三百里,上有玉清平天。”“天台山其上八重,视之如一,中有金庭不死之乡。
许迈《与王逸少书》曰:自山至临海,多有金堂玉室,仙人芝草。”
昆仑:古代神话传说,昆仑山上有瑶池、阆苑、增城、县圃等仙境。
《楚辞•离骚》:“邅吾道夫昆崙兮,路修远以周流。”
唐•韩愈《杂诗》:“ 昆崙高万里,岁尽道苦邅。”
宋•张元干《贺新郎·送胡邦衡待制》:“底事昆崙倾砥柱,九地黄流乱注?”
拔地:挺出于地面,形容超群绝伦。
唐•吴融《赴阙次留献荆南成相公》:“拔地孤峰秀,当天一鹗雄。”
宋•陆游《风雨中望峡口诸山奇甚戏作短歌》:“白盐、赤甲天下雄,拔地突兀摩苍穹。”
清•顾炎武《劳山歌》:“ 劳山拔地九千丈,崔嵬势压齐之东。”
王士性(1547年-1598年)
字恒叔,号太初,又号元白道人、天台山元白山人,临海人,性好游,人文地理学家。
王士性的家族本来是官宦之家,他的祖父善诗文,但过早去世。到了其父王宗果这代,家道已中落。因“幼贫而好学”,族人王宗沐对他“爱如己子”,收他为继子。
“读书过目成诵,性磊落不群”
万历五年(1577年)进士,初授确山知县,之后历任礼科给事中、广西参议、河南提学、山东参政、右佥都御史、南京鸿胪寺正卿,不久致仕归里。21年“宦辙所至”遍游五岳兼及各地名山大川。除福建外,其余两京十二省均留下他的足迹。
四十年后,徐霞客在游记中称王士性为“王十岳”,可见对他的推崇。
一生的著述极为丰富。大略有《掖垣稿》、《朗陵稿》、《入蜀稿》、《燕市稿》、《五岳游草》、《广游志》、《广志绎》等。
其中《五岳游草》、《广游志》、《广志绎》三种均属有关地理方面的著作,对所游历和考察的对象加以理论概括,全面阐述了人地关系,对“人定胜天”思想有了新的发展,从理论上总结出“天下事不可懦而无为, 尤不可好于有为”。
他认为,生活在不同地理环境中的人们,有着各自不同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风俗习惯、价值观念。
他将自然与人文地理都当成考察的对象,特别注意观察各地的地理环境、民情风俗、宗教文化、物产交通,并比较其差异,从而在人文地理的各个分支,如风俗地理、文化地理、经济地理、政治地理、民族地理乃至军事地理的研究都留下真知灼见。
王士性注意观察与分析各地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的长处和短处,以确定环境对某种社会需要的适宜或者有利的程度。
王士性深入细致的观察与缜密独到的思想,给明末清初的学者以巨大的影响,被誉为中国人文地理学的开山鼻祖。
华
顶
华顶景区最高峰拜经台,海拔1098米。登高可东望东海,南顾雁荡,西招括苍,北是宁海白溪的发源地(浙江大峡谷),西北流入曹娥江(沃州湖、剡溪),东南是始丰溪发源地,四周群峰簇簇,众山环拱如瓣,层层相裹,状如千叶荷花,有七十二峰之胜,而华顶正当莲花之顶,故名“华顶”。
拜经台曾是智者大师求拜《楞严经》的地方,是观日出的佳处,天气晴朗之时,可观东海日出。这里群峰叠翠,白云缭绕,晓雾昏烟,云气氤氲盘结,故又有“华顶归云”之称。此地曾有“智者大师拜经处”和“台山第一峰”的石碑。
在拜经台的南坡,有一座三开间的茅棚叫李太白读书堂,这是专门为纪念“诗仙”李白而建的。今华顶有太白读书堂遗址。
华顶峰下有华顶寺,初名善兴寺,为晋天福元年(936年)国师德韶大师创建,寺前有十多株大柳杉,最高达28米,最大根基周长达5.3米,树龄在千年以上,是华顶寺悠久历史的见证。寺西南面有右军墨池等古迹。寺两侧密林间,原有72茅篷,东茅篷以药师庵为最大。
东晋孙绰在《游天台山赋》中赞美天台山“八桂森挺以凌霜,五芝含秀而晨敷……建木灭景於千寻,琪树璀璨而垂珠”,良好的生态环境和人为积极保护,使天台山许多的古木名花繁衍至今,华顶国家森林公园境内的云锦杜鹃就是其中树姿优美、花色娇艳的名花。
云锦杜鹃梵语称娑罗,当地人将它称为娑罗树,清代邑人齐周华在《台岳天台山游记》中写他游华顶时记叙:“山高气寒,四时之花信常迟,帷娑罗种性最宜,故四月花开如木笔,如芍药,香满禅林。然帷此与石梁有之,洵异种也。”
云锦杜鹃属杜鹃花科,它以“苍干如松柏,花姿若牡丹”而成为《中国高等植物图鉴》中记载的377种杜鹃花中的佼佼者,为我国特有的珍稀树种。它虽在云南、四川等地少有分布,但成片成林面积近300亩,且树龄在200年以上并形成古树群,则唯天台华顶山独有。
华顶国家森林公园前身是浙江省的第四林场,始建于民国十八年(1929年),是浙江早期国有林场之一,“春观杜鹃,夏避暑,秋看日出,冬赏雪”被称为华顶四绝。
摄影:范旭初、郭迅 等
诗路天台┃《铜壶滴漏》 清 • 齐周华
诗路天台┃《华顶太白堂》 明•王士性
诗路天台┃《天台福圣观》 宋·张无梦
诗路天台┃《福圣观》 宋·张无梦
诗路天台┃《游天台山》 明 • 范理
诗路天台┃《水珠帘》 清 • 潘耒
诗路天台┃《游石桥二绝》 南宋 • 宋之瑞
诗路天台┃《台山篇》 南朝(梁)• 李巨仁
诗路天台┃《天台纪游 六首 华顶归云》 清 • 魏源
诗路天台┃《幽溪雪瀑》 明 • 释传灯
Hash:1c4c75054a3ce267eaca02e4fd42cc0ab1555f2e
声明:此文由 墨香茶谣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