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有五台,南有五峰!千年古刹天宝文殊岩​重放光彩!

天宝文殊岩乃文殊菩萨之道场,禅修清静地,千年以来素有“北有五台,南有五峰”一说。作为漳州天宝的千年古刹,天宝文殊岩时逢盛世,重建一新,近日再菩萨加持下重启山门,渡人间苦厄,普度众生,功德无量。

对于闽南之佛教信徒而言,此乃喜事一桩,幸事一件,善莫大焉。

天宝文殊岩寺文化遗址,座落在漳州天宝大山笔架五峰山山腰,离漳州天宝镇约5公里的位置。

近年来,漳州天宝文殊岩文化遗址的知名度越来越响,其实,漳州天宝大山笔架五峰山腰的文殊岩寺、历史悠久,缘起于唐代高僧——绍修禅师。大师入天宝山,见山峰巍峨,古木参天,沟壑溪流,择址建庐,在此修禅。根据史料记载,至北宋崇宁三年(1104年),有龙溪人杨氏,十四岁游参天下名山,悟禅后去俗披缁出家,得道后返回故里漳州,寻当年绍修禅师结庐修禅旧址,历经多年,哲承绍修祖师先德,在遗址上建文殊岩寺。一夜寺前上空、云蒸霞蔚、天灯云旗、宝盖幢幡,文殊菩萨显像,乘金狮而至,自此漳州天宝文殊岩寺,香火鼎盛、福荫万民,为闽南地区唯一的“文殊菩萨道场”。

漳州天宝大山、高山峻险、九龙江蜿蜒流过,逐渐冲积形成土壤肥沃的漳州平原,加上四季如春的气候,天宝香蕉、荔枝、龙眼、水仙花、四季瓜果,养育着漳州人民。

元代中期公元1333年,漳州十方信众回馈,将天宝文殊岩寺重修扩建,此时的漳州天宝文殊岩寺香火更为鼎盛,为海内外信众所崇奉,史称:“北有五台,南有五峰”。

至清兵入关、南下攻打漳州城、漳州天宝大山是重要关口战场,战火终将寺院焚毁,至清代康熙年间,寺院逐渐荒废、盛衰轮回,原址野草丛生,只遗下残砖断瓦各式各样石构建和残碑。民间仍然称漳州天宝文殊岩寺原址为:“文殊岩”

据《弘一法师在漳州》一书中载:1938年近代中国四大高僧弘一大师先后在漳州南山寺瑞竹岩七宝寺、梅园尊元经楼住锡和讲经弘法外、曾游历漳州云洞岩、白云岩、石室岩、林前岩,对民间流传的“北有五台、南有五峰”,更感兴趣,弘一大师在漳州佛教协会理事严笑棠居士和李冬雨居士的陪同下二次到漳州西郊天宝大山文殊岩寺遗址进行实地考察,第一次无果而返,第二次经请当地村民指引,找到遗址,发现十数个花岗岩的圆形石柱,石柱基墩、方型檐梁、零散古瓦当头和一块残缺的石碑,该碑可辨别楷书体字:“北有五台、南有五峰”等字:圆形石柱上刻有对联落款字:“岁次癸酉”(即公元1333年)。从残碑、石构建、古瓦当头可证实文殊岩寺的存在和当年的辉煌。弘一大师感叹万千,深思后,脱口而言:“文在五峰自能绍、殊经笔架方为修”,。将文殊寺与开山祖师邵修禅师尽在诗中呈现,弘一大师望空礼拜、合十端坐、闭目诵经...。回至城中梅园(大师住锡弘法地),弘一大师对漳州最大居士林——尊元经楼念佛会会长施荫棠先生(辛亥漳州辛亥革命领导人之一)说:“现虽在抗日战乱中,如有朝一日,漳州佛教界的诸善信应为五峰文殊岩寺的重建,发菩提心,要重塑文殊菩萨金身,让文殊菩萨的智慧咒轮重启人们的智慧。第二天弘一大师在漳州梅园尊元经楼上亲书:”北有五台、南有五峰“八字交与会长施荫棠先生。

2012四月初四文殊岩寺经漳州市政府的重视、批准,报请福建省政府批复为漳州天宝大山开发区陆拾肆景点之一,并成立重建漳州市天宝文殊岩寺管委会,第一期工程现在原址重建文殊祖堂,已筹资壹佰多万元,在净圆法师和管委会吴港泉等人护持下,在原址的征地,修水泥路、架设电源等基础设施的建设,经过二年努力,已在原址初步建成文殊祖堂,并于2016年元月15日(旧历十二月初六)隆重举行祖堂上梁庆典活动。重建千年文殊古刹需费巨资,缘请诸大护法,诸信众和社会各界人士,发菩提心,随喜乐捐、随缘助建、转传转募,重建文殊岩寺,重放异彩。谨致谢忱、顺颂吉祥!

一方福田邀您共耕

重建千年天宝文殊岩寺,乃释净圆住持毕生的心愿,更是功德无量的一方福田,邀十方居士共同护持,圆满利生之事业,随份随力,福田广种,阿弥陀佛!

「嗡-阿-若-巴-佳-呐-地」

闻思修行,深入经藏

智慧如海,早证菩提

欢迎,转载,喜结善缘;

分享更快乐,法布施功德!

漳州市大芹山登山协会

Hash:f7e624f75810013a459ae8df3f09faaf456f33c3

声明:此文由 运动漳州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