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潮阳第一祠——萧氏肇基祖祠“四序堂”
萧氏肇基祖祠“四序堂”,位于潮汕市区南中路东侧,是潮阳唯一主体建筑保存较完好、十分珍贵的宋代古建筑,具有非常高的历史研究价值。
独具特色的建造方法
宋代缩影 | 人文写照
“四序堂”始建于宋代,距今已有八百多年的历史,它的穿堂中堂正是以宋代的营造法则,用九星天卦、地卦飞白尺法进行丈杆式设计建造的。
前两廊及前三山上的三叠型,两硬山,两歇山式传统瓦盖屋面,则是明代中期由匠师根据工部颁布并延用至今的老建筑营造法落杆设计的,门斗尺寸,用民间延用的鲁班门光尺法。
而在建筑风格上传承了古代浙俗、闽南建筑风格,用古唐尺法则——梁架上的海棠型收角科斗,以及拱枋托檩等也与宋代工科颁布的营造法则造型接近。
四序堂在采用了多种建造手法,不仅是宋代古建筑的实物缩影,更是闽、粤乃至潮汕地区一带的人文风俗写照,十分珍贵。
古朴大气的建筑结构
四两托千斤 | 金漆木雕
“四序堂”面积二千多平方米,雄伟壮观的古祠整体建筑按原分金,平面呈“兴”字布局。原造型、原尺寸、中轴对称的三壁联、三进厅堂,鳌阶抱印,以三落阴联穿堂左右龙虎井对配,官厅前天井一个,三山叠鳌式,叠级而上的台阶,上接堂前浮坛月台,左右厢包,各具厅房,通连回转,多合院宫殿式结构型体,屋顶按旧貌,饰以体现皇权的独特龙头屋脊,配以神态各异贝灰泥塑的屋脊,祠内堂厢间的宋承唐制的抬梁式叠斗托拱金木载,古朴大气,支承合理,不重装饰,突出穿插平衡,墙内采用穿梁式负木载结构屋架,以四两托千斤之力学恰到好处的解化了大暴雨,强台风,抗地震的作用,层次分明,前后陛上。
置设的牵手联拱叠斗更是匠心独运,堂上隔扇门页,精工细作的金漆木雕,浑厚雄奇的古碑字,堂内红绿相间的色彩,和谐搭配,无不显示出这座800年历史的珍贵古祠的庄严大气。“四序堂”的建筑内结构,与潮汕地区常见的祠堂,庙宇结构不同,因溯源,“四序堂”初建为纪念性的生祠格式,其后堂联穿心亭接中堂 官厅布局 ,堂前通衢对面原置设木制大牌楼一座,中屏是开合活动式的宽度与四序堂宽度同,油饰棕红色,中屏饰麒麟朝阳踏八宝,左右屏饰鹤、鹿图。
悠久灿烂的文化气息
教育兴学 | 萧族纽带
粤东历史上最早兴办的乡校
南宋庆元元年(即1195年),漳州人萧洵出任潮阳县令,连四任共12年。在任期间,他清廉勤政,礼贤下士,体恤民情,多行善举,深得民心。潮阳的民众感念他的恩德,兴建生祠,褒扬他的业绩,于宋嘉泰四年(即1204年),建成“四序堂”。萧洵很受感动,落籍潮阳,回报乡民,并亲自在“四序堂”开办学堂,不分姓氏,兴学育才,成为潮阳乃至粤东历史上最早兴办的乡校。
上千名学子的教育摇篮
“四序堂”收归公有并更名为“棉城镇第五小学”。由于历史的原因,“四序堂”堂址年久失修,沉寂黯然。2001年,萧洵分散在海内外的后代子孙,在萧辉文等人的倡导下,重新兴建建筑面积达4600多平方米的“萧氏四序教学楼”,目前,已拥有36个教室供1200多名学生就读。2002年4月,“四序堂”原堂址进行全面修缮,并邀请省文管专家和专业人士作技术指导,坚持“修旧如故,古为今用”的修复宗旨,历时4年多进行修复建设,全力保存“四序堂”独特的古宋建筑布局和明清艺术风格。
祭拜祖先的墓祭日
“四序堂”萧氏后裔秉承先祖优良传统,集腋成裘,自发捐资,修复古祠的做法,也是新时期党、政、民齐心协力,建设和谐潮阳的有力体现。潮阳区委常委、副区长翁甲洪希望“四序堂”文物保护管理处,要精心保护好这一南粤古建筑文化瑰宝,进一步挖掘其深远而珍贵的历史文化价值,并让它得到更好的发扬光大。
渊源洵公逝世后,与孺人陈氏妈合葬于潮阳内輋岩前‘姐墓陵乡前’。俗称“舂臼林”。每年农历十二月初三定为墓祭日。近代,每年十二月初一、二、三日,除粤东各县市裔孙前往墓祭外,更令人引以为荣者,众多非萧氏宗族乡人也于公墓前行礼祭拜。祭日之外,公墓前长年香火不断尊公若神灵,盖公恩泽于民殊深,民至今不忘公之德耳。
“四序堂”作为潮阳洵公支派始祖祠,八百多年来,萧族祚胤,承祖宗德业,弘光前徽,为梓里及萧族造就大批俊秀之才,誉满潮邑。
它是我们萧氏一族的骄傲,也是萧氏文化、道德、伦理、气质等诸多品质的承载,凡我萧氏儿女,都需牢记这一传奇,以勉后人!
Hash:6dabfbe2e96e8c2d3e57f1e9d163ce3b34ec94d8
声明:此文由 邹记福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