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个丝绸文化地标显现江苏震泽镇“新丝路”
周健 吴晓青报道 今年11月,中国首届国际进口博览会在上海举行,邻近上海的江苏震泽镇,展示了中国丝绸小镇的魅力。在震泽当地,在乡愁的记忆中,在历史的积淀下,一个个带有丝绸符号的文化地标应运而生,一条具有震泽特色的“新丝路”正逐步显现。
师俭堂:“徐半镇”的丝经行
在震泽老街,有一座古典庭院,名叫师俭堂,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宅计有六进,通宽五间,占地2700余平方米,共有大小房屋150余间,集河埠、行栈、店铺、街道、厅堂、内宅、花园、下房等于一身,是一座反映晚清时期江南古镇特色及当时工商士绅政治、经济、文化、生活面貌的代表性建筑,具有较高的历史研究价值。
江丰银行:古镇曾经的金融心脏
在震泽古镇上,至今还有一条名叫“银行弄”的小弄堂,弄堂狭窄深幽,独有一栋宏大的欧式建筑自成一墙,入口的石柱庄严肃穆,屋顶的飞檐耸峙向天,这就是中国近代第一家民营股份制银行——江丰农工商银行,也是曾经鼓动震泽蚕丝产业脉搏的金融心脏。
江丰银行的创立者施肇曾,就是从震泽古镇幽幽的弄堂里信步踱出的中国银行业先驱。
如今,江丰银行旧址仍傲立在震泽古镇上,为苏州市级文保单位,其所在弄堂也改名银行弄。在其典雅的罗马柱门框和坚硬的外墙之中,依稀可以想象当年的盛况。
19世纪20年代,震泽丝经行业生产兴盛,每年出几千担至一万担间。同业公会在输出丝经时,按每担银元几角的比例收取公会经费角,岁收入颇丰,年年有积余。颇有意味的是,掌握这笔资金的震泽丝业人,没有像现在很多商会那样大兴土木,修庙盖楼,公会中的有识之士经商议后达成共识,兴办一座小学校。1912年,丝业公学成立,后注册为震泽镇私立丝业高等初等小学。
震泽丝业公学不仅见证了火热的革命氛围,更成为革命薪火传递的重要驿站。红色思想搭着水乡泽国“咿咿呀呀”的夜船,从上海这个“隔壁乡邻”一个码头接着一个码头地落进了芦荡深处、枕河人家。
为了重现昔日“蚕丝之乡”坐拥万亩桑田的耕织景象,解决农民“家门口就业”问题,2016年11月,震泽镇政府和当地丝绸业龙头企业——太湖雪丝绸合力打造了一座太湖雪蚕桑文化园,通过“一棵桑、一条蚕、一粒茧、一根丝、一匹绸”演绎吴地千年丝绸文化,恢复2000多亩的桑林,重新燃起本地村民养蚕的热情,是一座名副其实的富民园、科技园。
园区位于江苏省省级湿地公园,美丽的太湖之滨,有300亩桑园,吸引了周边300多名赋闲在家的蚕农重操旧业。通过PPP模式筹建的蚕桑园,每年给周边农户带来30万元的土地租金收入。而且用一根丝串联起文商旅农,太湖雪蚕桑园正通过丝绸与农业科技旅游并轨,实现对旅游市场的全覆盖。
丝创园:传承丝绸文化新地标
为进一步振兴震泽丝绸的昔日辉煌,当地政府经过3年多时间的精心筹划,在震丰缫丝厂原址上建造了一座具有民国风情的吴江丝绸文化创意产业园,成为震泽丝绸文化传承的一个重要符号。
走进丝创园,苏绣、宋锦、缂丝……各种华美的丝绸技艺,琳琅满目,交相辉映。不同丝绸文化主题的缤纷呈现,让人们感受到古代丝绸文化的魅力与现代丝绸文化的多彩。震泽蚕丝博物馆、会务发布中心、成衣定制中心……在这里,人们能够寻觅到先人智慧的“桑基鱼塘”,可以感受到“一带一路”的丝路风情,更能触摸到“振兴苏州丝绸”——震泽“小镇扛大旗”的初心。
丝创园既是一个文化展示和创意平台,也是一个产业公共服务平台。除了当前面向丝绸企业提供的免费原料和成品检测等服务,下一步,震泽还将围绕丝创园这一载体,重点推进丝绸金融平台、茧丝绸交易中心等产业项目建设。
震泽镇党委书记陈琦表示,这一个个带有丝绸符号的文化地标的兴起,为当地旅游业注入了新的活力与内涵,进一步夯实了共建共享、强企惠民的丝绸小镇建设初衷。就像江南古镇联合申遗一样,震泽希望通过基础设施提升、公共服务配套,恢复震泽的历史遗存风貌,留住古镇居民心中的乡愁。
作者:周健 吴晓青
Hash:d6bb700fb634ea7feab389df0ce5762d9593dab3
声明:此文由 中国网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