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课本上的马鞍山” 感悟传统文化无穷魅力

有一段成长,惊艳时光;

有一种体验 ,受益无穷;

有一段旅程, 妙不可言。

2020.11.7

TRAVEL NOTES

11月7日,由《皖江晚报》萌芽小记者通讯社联合马鞍山日报社关工委、市老新闻工作者协会共同开展了金秋文化采风活动。来自马鞍山市5所小学的200余名学生小记者踏上“课本上的马鞍山”游学之旅,感受和领悟马鞍山深厚的历史文化魅力,在快乐成长中潜移默化地养成文化自信。

马鞍山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其中被选入中小学课本与马鞍山市有关联的历代名人诗歌、散文,历史故事、成语等就有十多篇,其中李白《望天门山》、刘禹锡陋室铭》、王安石《游褒禅山记》等名篇千古流传,至今不衰;和县古猿人遗址、含山凌家滩古文化遗址等更使马鞍山跻身中华远古文明发源地行列。

丰富的历史人文积淀,为身处其中的马鞍山市广大中小学生们提供了充足的文化滋养,也成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天然课堂。

和煦的秋阳铺洒田野,沿途一片丰收景象。当大巴车抵达位于含山县铜闸镇境内的凌家滩遗址时,来自西湖花园小学、王家山小学、金玉兰小学、新工房小学和雨山实验学校的200余名小记者们,如小鸟般欢快地放飞心情,在带队老师的组织下,井然有序地参观了凌家滩文明探源展馆、民俗文化体验馆、凌家滩墓葬祭祀区、遗址考古复原展示区等展区。

凌家滩遗址

△ 小记者们凌家滩文明探源展馆里,听取和记录讲解员介绍。

△参观出土玉龟上的原始“八卦图”放大图

“凌家滩遗址距今已经有5300年至5600年历史,是长江下游巢湖流域发现面积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大型新石器时代晚期聚落遗址……”讲解员娴熟的介绍,让小记者们们兴致盎然。他们围观橱柜里的出土玉器,认真在本子上记录着,对古老祖先的聪明才智和雕刻技艺既惊叹又自豪。

△小记者观看玻璃橱柜陈列的凌家滩遗址出土的玉器

△小记者们在按比例放大的仿制品玉人像前合影

参观了民俗文化体验馆、观看了凌家滩考古发现专题片后,登上不远处的山岗,一大片墓穴祭祀区展现在眼前。小记者们缓缓行走在墓穴边上的栈道上,仔细观看用大块玻璃密封保护的墓穴内雕琢精美玉石随葬品实物,充满了对古老玉石文化的兴趣。

△小记者们和老新闻工作者们在凌家滩遗址墓穴祭祀区观看玉器随葬品实物

褒禅山

“褒禅山是王安石的过客,王安石是褒禅山的千年。”

当天下午,小记者们来到褒禅山下,第一眼看到的就是高达数十米的白色王安石塑像,手中握着上书皇帝的“万言书”,脸上神情严峻。同学们在瞻仰古人同时,更敬佩其刚正不阿、勇于改革的精神。

王家山小学教师吴绚说:

开展小记者游学采风活动,主要是让孩子打开视野,可以感受中国历史文化的博大精深。从思想上看,增强了学生对祖国、对中华文化的热爱;从学习上讲,可以提高作文写作和语言表达水平。

△登上褒禅山

市老新闻协会秘书长王永武说,开展“课本上的马鞍山”游学采风活动,通过寓教于游,寓教于乐,亦玩亦学,让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发现美,并用自己的笔记录所想所思,有助于提高孩子们感悟和写作能力。

马鞍山日报社关工委负责人李成校说,“孩子是希望的萌芽,国家的未来,对孩子们来说,学习知识固然重要,但多参与社会实践,锻炼意志品格更加重要。以游学采风形式帮助未成年人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可以为立德树人教育打下良好基础。”

△马鞍山市老新闻工作者与萌芽小记者在褒禅山下合影

含山一日游学虽然时间短暂,

小记者们都表示收获满满,

中国历史文化

增进了一份了解,一份热爱。

文/图 李鹰

来源:市文明办

审核:黄东东

Hash:2bd02d084893757a71d4358382cce6435298bd8e

声明:此文由 文明马鞍山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