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家山镇历代屯田遗址探讨

清朝初定居在水泉堡解甲归田的军伍家族流传:“王家山镇境内是历代军政屯田之地,镇内所有大型故窑及古窑皆为历代屯兵凿驻。”就这个传说,本文进行了探讨。

一、本镇境内历代军政屯田的依据索引中,中国人民解放军总装备部编纂的《装备与保障历史系列丛书·长城与古代装备保障》(解放军出版社)中叙:“屯田兵是以军事组织从事的农业和军事活动,属于且耕且守的边防建设活动。屯田兵的主要任务是从事农业生产,在边境形势紧迫时,要随时随地参加战斗。生产的粮食,既保障自身需要,又要供给边防军队作战需要。”此文章中,道明了屯兵的双重职责。其《丛书》中又叙:“如是守防与屯田兼行,屯田场所务必要扎在边防点的内襟地,这样方能得到防御设置的保护,尤其是长城、堡寨、烽燧的配套设置。”如果说王家山镇境内是历代兵屯之地,那就要有《丛书》中提示的所谓条件。《平川史话》中叙:“……本段长城应为原固原镇徐斌水至靖虏堡花儿岔(水泉堡西山)六百余里内边长城中最重要的防御工事……”这段长城工事内,包括王家山镇碑南泉山、水泉尖山的东脊和西脊、水泉堡西山的衔接边墙。《靖远县志》载有明代区境的边墙、墩台数为:迭烈逊堡管墩台十二座,边墙70里;水泉堡管墩台八座;陡城堡管墩台四座,边墙10里;打拉池堡管墩台十七座。此载说明至明代本区域已构成强大的军事防御工程,体现出兵堡之间互相通讯、联络、报警、御敌的系统功能。更说明在水泉堡及这段边墙的近身地屯田,是有安全保护条件的。《装备与保障历史系列丛书·关隘与古代装备保障》中叙:“关隘是长城防御体系的重要支撑,是军事管理机构的所在地,也是驻军屯守的地方,各级城堡、寨、台按照等级高低均匀分布在长城沿线上。其修建的必要性和军事重要性,不亚于长城墙体本身。长城墙体的作用是阻挡游牧骑兵;而屯兵、囤粮、治安、引导交通、贸易保护等功能,只能靠堡塞、烽燧等聚落形式来实现。”这段载叙,系统地说明了边防各种设置及兵屯等事的关联性及作用性。其《丛书·长城与古代保障》中又叙:“明代防御工程,是在历代防御原址上修缮或筑建……”此叙提示,本区域明代所修的防御设置,亦是在历代不可放弃的前防要地。《靖远县志·财货志》载:“边徼之所重,则在军需。古者输粟实边,屯田径野,所以富盖藏,广积储也。积储则士马饱,士马饱则威武振。有备无患,久安长治之道也。”

根据此述,区境边防内襟地有历代军政屯田之事是肯定的。至此,完全肯定“王家山镇境内为历代屯田之地”的理由有三:其一,王家山镇境地离陡城堡、迭烈逊堡、水泉堡、永安堡最近,甚至是水泉堡的贴身地;其二,王家山镇境内是黄土丘陵地带,有凿窑、屯田、囤粮的优质和隐秘特点,可供数千名兵丁屯耕,更便于一边守防,一边屯耕,达成“有备无患,久安长治之道”;其三,有大量的屯兵驻地遗址、便利饮用的自然流泉作证据。

二、本镇境内历代兵屯遗窑的记叙中,经阅读《方志》及百姓《家谱》以及花脚力去考查历代兵屯驻窑遗址后,得知王家山镇境内,在清代之前的历代中没有民田。清朝统疆之后颁布移民之策,王家山镇境内才始居解甲归田者及大量移民。本域始来耕民,皆修缮明代屯兵遗窑而居耕。王家山镇四村的历代屯兵遗址的考查情况如下:

文中将不能修缮使用的旧窑称为“故窑”,将能修缮使用的旧窑称为“古窑”。

(一)井儿川村历代屯兵遗窑。常家窑有一山,周围凿十余口窑,窑中有地下储物窖,传为明代屯兵主事营遗址。常氏在平整宅院时,挖出宽9米,长60米的古代屯兵房石基。石窑岘有多处圆形围石基,据传为鞑靼兵包帐遗址。陈家湾有一土山,周围开凿二十个窑洞,窑内互通,传为明代囤粮库。陡路庄下部东山有三座故窑院。罗家埫有两座古窑院。井儿川庄有三座古窑院。阴洼有一座大型古窑院。正沟下部东山有两座大型故窑院,二泵房西岘有两座大型故窑院,二泵房南有一座故窑院,新庄口西山有一座大型古窑院,新庄沟下部西有两座故窑院,下川南山有两座古窑院,捡财塘庄中部西山有一座故窑院,窦家门东山有两座故窑院。贺崖湾庄有一座古窑院,其庄后山有两座故窑院。蒿子掌庄上部有四座故窑院,中部有两座古窑院。黄窑庄有一座古窑院,庄之西有一座故窑院。井儿川泉可供历代屯兵饮用。

(二)万庙村历代屯兵遗窑。胶泥崖庄东西有五处大型古窑院。据传有两座古窑院为明代兵家囤粮库,有一座古窑院为历代屯兵主事营盘。碑南泉北邻及西邻地,共有五座故窑院。万庙庄有两座古窑院,庄之方圆有六座故窑院。武家拐庄上部南山有数座古窑院。张大埧庄西山有三处大型故窑院。齐家大岘之西有三座故窑院。由于万庙村被国家开采煤矿,好多大型古窑址被毁去面目。碑南泉可供历代屯兵饮用。

(三)大营水村历代屯兵遗窑。大营水庄的东、西两社各有大型古窑院,据考为历代屯兵主事营盘。郭涝坝有一大型古窑院,为明代兵家囤粮库。黄毛沟庄有一处古窑院,西北有两处故窑院。牙条沟庄有一坐古窑。大树沟庄`有两座古窑院,庄之下部有两处故窑院。水泉尖山东脊的北麓有三处故窑院。高座坪有一座大型古窑院,其坪之北山有四处故窑院。栒条岘有两处故窑院。大营水泉可供历代屯兵饮用。

(四)于大川村古屯兵遗窑。据考井儿川地与于大川地,在历代为同一屯田营。于大川庄有一座古窑院,庄之北面有五处故窑院,庄之东山沟有两处故窑院,庄之西山有两处故窑院,下大川庄有一座古窑院,庄之西山有两座故窑院,双窑沟有四处故窑院。此处,于克劳泉可供历代屯兵饮用。

总之,经过探讨认为“很多大型古代窑院,非集中兵力而不能凿之。”因此,唯调研本域数计惊人的古代窑院,就有秘史在内,建议文物主管部门,在合乎文物管理法则的情况下,挖掘大量故窑,其内可能有不少重要军政文物。建议史学专家们集收本镇古代文物,对文物的发现地点,考研分出历代屯兵活动的朝代界限。我们不要小看这块土地,它有千百年的军政脉根,这个脉根就是人文史。(刘学 岳鹏孝)

创文章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如希望转载,请联系小编微信:maidadou0714。未经授权转载的,我们将按照《微信公众平台关于抄袭行为处罚规则》进行侵权投诉。欢迎您分享到朋友圈

Hash:6ddc636b54f4853f0c92fd545679a58be532e84b

声明:此文由 白银晚报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