枣庄:“十间楼”大变样,你知道变成什么样了吗?
山家林到官桥的公路叫山官路,省道标记为s347线,我一直以为当山官路穿过京台高速就是滕州的地界了,这次去小石楼村,才知道不是这样的,小石楼村应该说是滕州和薛城交界处的一个小村子,属于柴胡店镇管理,这个村子与众多的乡村一样普通,也与其他乡村不一样的是,它的村子中心位置有一处地主宅院,保留了三栋二层楼建筑,这处明清时期的建筑群,如今被称为“十间楼”也是用这个称呼成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名录上的一员。
小石楼村普通的让人有种很偏辟的感觉,要不是有“十间楼”的存在,可能我们也不会慕名开着车专程来到这个村子,但是就是这样的一个村子的老建筑,不仅没有任其破败下去,而且得到了非常妥善的保护维修,这才是让我感概的地方。
据《柴胡店镇志》中记载和老人们的叙述得知,村中原来因有石姓人家居住,并有石楼一座,村名原为“石家楼”;国学音韵大师张畊,清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来此建造了占地100多亩的张家大院,并有专门藏书的“十间楼”,因此村名一度被称作“十间楼”;后又与后庄的“大石楼”延顺,逐渐演变为现在的村名——小石楼。
2016年1月10日下午,《枣庄晚报》记者孔浩老师、枣庄市中作协谭玉峰老师及小编驱车来到柴胡点小石楼村,专程来看看“十间楼”那时的“十间楼”如暮年老人,处处给人一种垂垂老矣的感觉,曾经做过国家粮库的这些小楼得以保存下来,那时的墙面刷上了黄色的涂料,上面还有标语的字迹,从这些标语判断是拍摄电视剧场景需要而书写的,当地村民也说有不下二十部电视剧曾经在这里取过景。
当时我们还感慨为什么不进行修复即使成不了经典,也可以作为影视剧的拍摄地,说不准就被哪部热播剧给带成热门景点了。
当时建造这些建筑的张家主上是一位叫张畊的,乾隆至道光时代的人,他悉心致力于古文字研究,尤精训诂、经学及音韵学。“治经以汉唐为宗,一字之解,本‘六书’,贯百家,悉诸至当。”对东汉经学家、文字学家许慎所著的《说文解字》研究颇深。晚年所著《古韵发明》、《切字肆考》,以《说文解字》为根源,以清代思想家、文字学家顾炎武,经学家、韵学家江永,哲学家、音韵训诂学家戴震三家之说为基础,推广扩充他们研究未尽的意蕴,并对其著作认真剖析,使古文字学理论更加精密。
因为对经学及音韵的研究,使得他钟情于书的收集与珍藏,他在24岁时专门为了他的书建造了“十间楼”,据说经过数十年收集的藏书约十万册,这些书来源甚广,河南、河北、江苏一带到处都是张氏族人不遗余力收罗孤本珍籍、精校名抄的市场,仅于天津鲍氏知不足斋就不惜重金购得古籍达5万卷,成为鲁南地区著名的私人藏书楼。张畊从早到晚读书不倦。遂绝意仕途,超然尘外,搜罗古籍,博览群典,著书立说。
张畊本人活到80岁,也就是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他撒手人寰,他的那些书安稳的藏在这些楼房里,继续滋养着张家的后人们,这个诗书继世长的家族,因为忠厚传家远,书籍的浸润之下,张家后人们都有所作为,其中更能让他们这些族人骄傲和敬仰的两个人:一位是在国难当头时,毅然投身革命,并变卖家产为抗日队伍买枪买粮,开明民主人士、滕县人民副县长张瑞五;另一位是为了革命理想,在日本鬼子的酷刑面前视死如归、始终没有泄露党的机密,惨遭敌人杀害的革命烈士张兆谦。
2013年,“十间楼”被山东省评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到了2018年终于得以修缮,张畊当时投巨资营建“石家楼别墅”时,规模达到了东西5个分院、30余处四合院、220余间厅室组成,总占地120余亩。现在整个小石楼村剩下的这几栋230年建造的张家建筑仅是当初开始营造的很小的一部分,但是它在张家大院5个分院的建筑中,它备受儒家文化的熏陶和浸润,属典型的北方套院式建筑,分为一、二、三进院,最后是堂楼。当时聘用了外地的工匠作指导,集当地的建筑精英高手的智慧为一体,吸收明清两朝建筑的优点。房屋整体布局严谨规整,房屋结构外形庄重大方,坚固耐用.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与建筑艺术价值。所以得以修缮是对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
3月16日,小编又一次与孔浩老师来到这里,是因为听说,张家大院正在修复施工中,我们想看一下,新的张家大院变成什么样子了,据现场一位施工师傅说,这一次的修缮由山东省古建筑保护专家实地测量制定了严格细致的修缮方案,由湖北大冶古建承担修复工作,修复图纸细致到对于每一块砖的修复都有明确的标示,必须严格执行,所以,现在看到的这些建筑与当时刚建好的时候最为相似。
与我们一起来的小崔,年龄不大但是热心于收藏古籍,也算是与张畊同好,他更关心的是当年那些书籍都去了哪里,根据石正祥老师的文章来看,有一部分被当成了垫脚石:据传说当年(1926年)直奉大战在柴胡店地区的一次血战前,直鲁联军曽光顾张家,当时正值夏季连阴雨,道路泥泞坑洼,车马炮无法行走,兵勇们就动用了张家10间楼的书籍,铺了整整几十里泥路上,才顺利过去。
沧桑变幻,解放后,张家大院收归国有,西大院建起了小学,中大院为国家粮库。张家大院先后毁于解放战争、“大跃进”和“文化大革命”时期。所以建筑尚得不到妥善保护,更何况其中的那些古书籍,一定是在历史的某一天于爱书人最不愿看到的方式结局。
枣庄地区目前留下的地主宅院并不多,甚至没有一处是完整的,除了薛城西仓村的孙家大院得到了维修,保留下来的建筑得到重新修缮,使得我们还能看到当初它的主人匠心独运的木雕、石雕、砖雕艺术杰作,最为遗憾的是,就在进入二十一世纪后,枣庄某地的地主宅院,号称“十八间楼”的几栋老建筑却被整体拆除。在当今社会提倡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把传统建筑视为展现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继承传统文化的物质载体的时代,不仅破坏了一处老建筑群落,也为世人留下了没有文化,不懂历史的笑话。
Hash:34afba8990c8af18bf4870fc2c1a55bbe60c8cc8
声明:此文由 华夏环球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