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中国·夏文化研究”2020年工作总结交流会在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举行
“考古中国·夏文化研究”2020年工作总结交流会于2021年1月9日在河南偃师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召开。来自国家文物局、河南省文物局、洛阳市文物局、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中国国家博物馆、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郑州大学历史学院、河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山西省考古研究院、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洛阳市文物考古研究院、郑州嵩山文明研究院、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60余位专家学者参加了本次会议。会议由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长刘海旺研究员主持,采取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共有8位学者进行了汇报。
0 1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高江涛研究员对山西襄汾陶寺遗址ⅠFJT3考古工作进行汇报。2020年,发掘确认了宫城内近8000平方米的最大宫殿基址IFJT3的存在,并在该建筑基址之上发现了2座主殿、东侧附属建筑、中部庭院、东部疑似廊庑、南部门址等主要遗迹现象。IFJT3结构复杂,布局规整,是迄今为止史前时期最大的夯土建筑基址。
0 2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张东副研究员对蚌埠禹会村龙山文化遗址考古工作进行汇报。2020年对龙山文化城址的东、北城垣进行了解剖,发现两城垣均是由墙体、护坡、内壕、外壕几部分组成,外壕宽而浅,内壕窄而深且有大量陶片堆积。禹会村遗址的发现对于研究淮河流域的社会复杂化进程以及华夏文明多元一体的发展格局具有重要意义,有助于推动夏文化的深入研究。
0 3
中国社会 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赵海涛副研究员对二里头遗址的考古工作进行了汇报。 2020年发掘表明宫殿区南北两侧的道路向东、西两侧延伸,道路两侧多发现有与宫城南、北墙成直线或平行的墙垣。宫西路以西新发现与宫西路平行的道路,宫西路与此道路、宫东路的距离大体一致。在古城村以北勘探发现了一段宽约10米的夯土墙,目前勘探长度达700米,并在其北部发现有大沟。抢救性发掘了4座贵族墓葬。在IX区发现大量与制陶工业相关的遗存。实验室考古清理了5号夯土建筑基址院落内的贵族墓葬一座,随葬品包括漆器、绿松石器、玉器、陶器等,极有可能是二里头遗址迄今所见随葬品最为丰富的一座墓葬。这些发现对于认识早期国家都邑的布局结构、规划思想、统治制度以及经济形态提供了重要资料。
0 4
山西绛县西吴壁遗址
中国国家博物馆田伟研究员对山西绛县西吴壁遗址的考古工作进行了汇报。西吴壁遗址大致分为居址、墓地、冶铜遗存集中分布区等功能区。冶铜遗存位于遗址中部偏东,面积约10万平方米,被天然道路分为东、中、西三区。2020年对冶铜遗存的东区进行了发掘,该区破坏严重,二里头文化时期发现的冶铜遗存较少,二里岗文化时期相对丰富,发现了冶铜工具、相关房址以及石斧、石锤等。西吴壁遗址本年度的发掘对冶铜活动的时间范围有了进一步了解,为研究夏商王朝与中条山铜矿的关系、夏商王朝资源控制模式提供了丰富材料。
0 5
山西省考古研究院崔俊俊副研究员对山西省夏文化时期的考古工作进行了汇报。2020年夏文化时期考古工作分为主动性的调查与勘探和配合基本建设的考古发掘两类。芮城寺里-坡头遗址位于浢津道西端,与清凉寺墓地有着密切关系,面积接近300万平方米。东下冯遗址勘探确认了遗址商代城址的面积与城墙走向,东西宽约370米、南北宽580米,面积近15万平方米。中条山矿冶遗址调查新发现遗址点129处。浊漳河流域(黎城段)考古调查,发现龙山至夏时期遗存20余处,其中望壁遗址面积可达60万平方米。芮城太安遗址发现龙山时期灰坑3座,属于三里桥文化。稷山东渠遗址目前发现夏时期灰坑8座,陶窑1座,发现陶鬲、双鋬罐、深腹罐等器物。
0 6
肥西三官庙遗址
安徽省文化文物考古研究所王峰研究员对安徽省夏文化时期的考古工作进行了汇报。2020年安徽省夏文化研究工作主要有蚌埠禹会村遗址的发掘、肥西三官庙遗址的发掘和资料整理以及《铜陵师姑墩》发掘报告出版。三官庙遗址为台墩形遗址,面积2500平方米,发掘面积2100平方米。遗址中发现了二里头文化时期保存完整的两座红烧土房址,出土了一批以兵器为主的青铜器。
0 7
陕西省考古研究院李彦峰研究员对陕西省夏文化时期的考古工作进行了汇报。老牛坡遗址发掘面积5000平方米,主要遗存为商时期,部分为夏文化时期和客省庄二期文化遗存。老牛坡遗址夏文化时期的遗存具有地域特色,应归入丹江流域的“东龙山文化”。白水杜康遗址面积在22万平方米以上,遗物大多属于客省庄二期文化。该遗址对于探索龙山文化时代晚期关中东部和陕北、晋中南等周边区域的文化交流与互动具有重要意义。
0 8
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梁法伟副研究员对河南省夏文化时期的考古工作进行了汇报。登封王城岗遗址勘探面积8万平方米,大城内东北部发现了近闭合的沟状堆积,主体内涵为二里岗文化和东周遗存;大城北部分布较大范围的夯土群,面积超2万平方米。禹州瓦店遗址勘探面积近30万平方米,遗址内发现多条纵横交错的沟状遗迹。发掘面积500平方米,发现有龙山晚期活动面、烧烤面、人骨埋藏、螺壳堆积等与祭祀相关的遗存。淮阳时庄遗址城坐落在人工垫筑台地上,外围发现两圈同时期的夯土围墙,城址中心发现一座连间房屋,房屋周围散布28座仓储建筑遗迹。叶县余庄遗址面积达200万平方米。目前发掘1000平方米,其中M10随葬陶器33件,包括鼎、簋、豆、觚、杯等,礼制色彩浓厚,是目前在河南境内发现的随葬器物最为丰富、规模最大、等级最高的龙山文化墓葬。孟州禹寺遗址发现内外两重环壕,经解剖确认内外壕均不晚于二里头文化时期,距今四千年左右。目前在外壕的北面和东面内侧,发现了夯土基槽。
汇报总结:
汇报结束后,国家文物局考古处张凌处长、北京大学张弛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何弩研究员、许宏研究员和李新伟研究员对汇报内容进行了点评,并提出一些新的建议。
会议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所长、夏文化研究项目组长陈星灿研究员进行总结。他认为夏文化研究年初启动以来,取得很大进展。强调夏文化研究是中国考古学的重大问题,要坚持不懈地探索下去。夏文化研究要抓住“龙头”,做重大遗址的考古发掘。做好夏文化起源、纪年和夏商更替等课题研究。夏文化研究以中原为主,陕西、山西、安徽参与,将来也可以将河北、山东、湖北纳入研究范围。同时对发掘工作提出三点要求:一是加强多学科研究;二是精细发掘;三是发掘和报告出版配套而行。他最后强调,夏文化研究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随着各项研究的深入和关键遗址的发掘,与夏文化相关的一些重大问题也将逐渐得到解决。
审核|刘海旺
Hash:06da64f3431f7657b89f6990d610cdf92fb5fbe4
声明:此文由 河南考古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