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翁方纲定为宋拓的颜真卿名品《争座位帖》亮相永乐2021秋拍|金石契
文:永乐拍卖
Lot1080
宋拓本
唐·颜真卿《争座位帖》
1盒1册 纸本 31×15cm
《争座位帖》为颜真卿在唐广德二年(764)十一月致定襄王郭英义的书信稿,故此帖又名《与郭英义书》等。此稿信笔疾书,苍劲古雅,为世所珍。与《祭侄文稿》、《祭伯父文稿》合称「颜氏三稿」,又与王羲之《兰亭序》并称「行书双璧」。
此帖原迹为北宋安师文所藏,其后入内府,辗转不知所终,今原迹已佚。安师文曾以真迹摹勒刻石,此刻石世称「关中本」,今存西安碑林。后世辗转翻刻者多至十数种,今「关中本」北宋拓本已不传,南宋拓本亦稀如星风。
宋拓本《争座位帖》以铁琴铜剑楼藏本为第一,然今已不见其迹。而存世之宋拓以国家图书馆藏本、故宫博物院藏本、上海图书馆藏本最为精善。其国家图书馆藏本(国图本),为吴荣光、潘仕成、梁启超等递藏,有翁方纲、吴云等题跋;上海图书馆藏本(上图本),为崇恩、李国松递藏,有何绍基等题跋,为国家一级文物;故宫博物院藏本(故宫本),为海源阁旧藏,有翁方纲、崇恩题跋。此三件宋拓本,版本及年代清晰,且皆已影印出版,为学术界公认之宋拓佳本。
此「永樂本」经吴绍澯、吴荣光、叶梦龙、洗斌、孔广陶等递藏,程瑶田、翁方纲、崇恩、汤金钊、祁寯藻等学者皆题为宋拓,洵是佳物。是本与馆藏本皆有渊源,或为同一藏家,亦或有同一学者题跋相佐证。如国图本于清中期同为吴荣光所藏;而上图本便是崇恩于「永樂本」内所提及的「程莼江本」;然故宫本均有崇恩、翁方纲等学者题跋。由此可见,此「永樂本」于清代起便得诸家赏鉴,在岭南收藏圈内有序流传,存至今日,实属臻品。
纸墨考究
细读题跋,诸多藏家在玩赏品评之时,几乎不约而同的对永樂本《争座位帖》的纸墨赞叹不已:
吴绍澯:此本纸墨如新,又宋拓中之致佳者。
翁方纲:纸墨之白洁,此为胜矣。
程瑶田:而纸色久而鲜洁,如椎搨新脱手者...较胜于诸宋搨者也。
崇 恩:纸墨精良者却不易...罗纹纸蝉翼榻,则平生寓目仅此耳。
孔广陶:帘纹澄鲜镂发新,直下真迹一等耳...纸墨如新,惊心骇目。
其中,崇恩对拓本的用纸更是进一步说明,此本是「罗纹纸蝉翼榻」。目鉴永樂本的拓纸,无论从纸张材质还是从帘纹宽度,均可断定拓纸为宋代纸张无疑。潘吉星先生在《中国造纸史》中对宋代造纸有如下描述:
「两宋时期,抄纸技术尚不发达,纸地高约30.3厘米,阔约40厘米。荡纸帘为竹制帘,通常为一帘三纸,帘纹直径分为0.2厘米粗帘、0.15厘米中帘、0.1厘米细帘、0.05厘米特细帘四种。纸地厚度由唐代0.1毫米,至宋代为0.05毫米,广泛用于名剌(唐人元稹《长庆集》卷二十三),版本书刊印之用。」
北宋使用罗纹纸的作品有相当数量的样本,存世者如:蔡襄《安道侍郎帖》,黄庭坚《松风阁诗帖》、《藏镪帖》,米芾《新恩帖》、《值雨帖》、《晋纸帖》、《王略帖》、《贺铸帖》等。
历代文献也有很多提到唐宋时期的罗纹纸,卞永誉《式古堂书画汇考》:
「唐陈尚庭《县尉告》:天宝三载,丞相李林甫、韦陟、景融,三人名后,又称陈尚庭四十三载。按天宝改年为载,而人之年齿亦以载代,未通也。告身乃用罗文纸,殊不可晓。后有向若冰跋。」
张丑《真迹日录》:
「又松风图小卷。宋罗纹纸,高四寸、长三尺,古松数十株,细如丝发,磅礴尽致。」
姚际恒《好古堂家藏书画记》:
「慎独清赏。老年自觉笔头迂,写画如同写篆书。黄鹤一声山馆静,道人正是午参余。坦斋老师出宋罗纹纸,命作泉石,老年自是不同,作此应命,不记岁月。黄鹤山人书于坦斋仙馆。真迹。」
吴湖帆跋四欧堂本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
「宋拓欧阳询书《九成宫》系四欧堂宝藏之一,原为李苏粼(邻)藏本。此册川沙沈公韵初外祖旧藏,后归中江李书粼方伯。甲子以还,余得于海上。宋罗纹纸,拓工致精,惟稍施墨略重,每行未字未经剜过,清朗无或少损,与余四欧帖无多让也。」
以上文献说明,罗纹纸在宋代已有制作。
细观永樂本可以发现,罗纹纸的帘纹呈现出纵横交错的纹理。实际上此种纹理表明拓本为隔麻拓本。此种拓本旧称「隔麻拓」,因拓片上布满横竖交织的麻布纹而得名,于宋代拓本中屡见不鲜。此类拓本虽然称为「隔麻拓本」,但和具体拓法无关。不是在拓包上缠上麻布捶拓,也不是在拓片上覆盖麻布而拓。出现这种纹理,必须使用「隔麻纸」。「隔麻纸」是一种布帘而非竹帘所抄制的纸张。「竹帘纸」只有纵向纹理,而「布帘纸」才会有纵横交错的纹理。制作方法是在做纸帘时,将丝线或马尾纹间距缩小,捞纸时丝线纹与条纹纵横交错,在纸上印成罗纹。使用这种纸张拓制碑版,才会出现隔麻效果。
由于此种纸横向、纵向都有交织罗纹,在拓工捶拓时,纸与碑版间构建了一种类似缓冲层的效果,不但消解了捶拓力度,而且使纸面受墨更为匀称均衡。所以用此种罗纹隔麻纸制作的拓片,文字更加淡雅轻灵。此本纸墨醇古,拓工精良,动荡牵丝,莹净可喜。
考据字校勘
《争座位帖》关中本原石的石质很好,十分坚致,自元明以来未尝断裂,虽然历经长年累月的捶拓洗剔,文字逐渐涣漫,但点画姿态并无本质性的变化。区别拓本拓制年代的早晚,主观上的标准是早期拓本「纸墨沉古,笔画浑厚,动荡牵丝,脉络可寻」,晚近拓本则笔画虚淡模糊、字体消瘦枯槁。客观上的标准是依照「校碑字诀」,按照考据字一一校对。
据张彦生《善本碑帖录》、王壮弘《帖学举要》等书可知,宋拓《争座位帖》关中本考据点主要有:第三行「右仆射」的右字中「口」字;第四十三行「出入王命」的「出」字等。
永樂本「右」字与传世「右」字不损本的校勘:
永樂本
国家图书馆本(左) 上海图书馆本(右)
从校勘中不难发现,前四种右字「口」部不损本存在差异。虽然都是「口」部不损,但国图本「口」字肥硕有力,上图本与国图本类似,但「口」字不甚干净,而锡山华氏本与北京故宫博物院本「口」字笔画纤弱,尤其是上下两横,相对枯槁。
王壮弘《崇善楼笔记》记载:锡山华氏二宋本,「右」字皆已挖。「右」字未挖本「口」部笔画粗浑有力,与上横撇相等,且「口」部内空白紧密而较小,已挖本「口」部笔画较上二笔似瘦细无力,「口」部空白大而松懈。
从上面的校勘可以看出,锡山华绎之本与北京故宫博物院本「右」字「口」部已被挖剔,其特征与王壮弘《崇善楼笔记》记载的「右」字已挖本相符合。相较而言,永樂本的「右」字「口」部虽中有石花,但笔画与国图本一致,属于未被挖剔拓本。
文物出版社以及香港中华书局均出版过《争座位帖》的明代拓本标准件。与明代拓本对比,相关考据字优略损泐高下立判,永樂本明显早于已有定论的明代拓本。
第三行「右仆射」的「右」字:
永樂本
北京市文物商店藏明代拓关中本(左) 武进陶氏本(右)
同为明代拓本的文物商店本与武进陶氏本「右」字的损泐情况几乎相同:明拓本的「右」字「口」部左半边已经完全被石花填满,而永樂本「右」字「口」部中的石花范围尚小。
第四十三行「出入王命」的「出」字:
明代拓本的「出」字,上面的「山」部已经泐连成一整块,且蔓延到下面的「山」部,只有最后一笔尚存。而永樂本「出」字,笔划清晰,每一笔之间均无泐连。
第二十七行「窃」字:
明拓本「窃」字的「穴」部,宝盖横划乃至弯勾与之下的两点泐连在一起,「禺」部的「田」泐连严重。而永樂本「窃」字的「穴」部、「禺」部笔笔可见。
第三十四行「五品以上供奉官自为」:
明拓本「供奉」二字损泐严重,永樂本几乎无损泐。
妙鉴斋本与三井听冰阁本为南宋拓本的标准件,与南宋拓本校勘,永樂本亦略胜一筹。
第三行「右仆射」的「右」字:
妙鉴斋藏南宋拓本,「右」字「口」部左半边米粒状小石花已经与中间的纵向石花并在一起,而孔广陶本「右」字「口」部中左半边米粒状小石花与中间的纵向石花距离尚远,优于妙鉴斋藏南宋拓本,甚至比三井听冰阁本还要略胜一筹(听冰阁本纵向石花较粗)。
第四十三行「出入王命」的「出」字:
与妙鉴斋本、听冰阁本相比,永樂本「出入王命」的「出」字 上面的「山」部笔划清晰。
第二十七行「窃」字:
妙鉴斋本「窃」字的「穴」部,笔划泐连在一起,用;永樂本笔划清晰,与听冰阁本类似。
永樂本与上图本相比较,可谓各有千秋。有些考据字上图胜出,如「右仆射」的「右」字、「出入王命」的「出」字等。有些考据字不分高下,如「五品以上供奉官自为」等。有些考据字永樂本胜出,如「窃」字、「震电」的「震」字等。
第三行「右仆射」的「右」字:
永樂本
上图本
永樂本与上图本,「右」字均未经剜剔。
第二十七行「窃」字:
上图本「窃」字的「穴」部泐连,永樂本「窃」字的「穴」部笔划清晰。
倒数第二行「震电」的「震」字:
上图本「震」字「辰」部常撇笔划细瘦且末端泐损,永樂本「震」字「辰」部常撇笔划肥硕且光洁无损。
通过与明代拓本、南宋拓本、北宋拓本的标准件对比可以发现,永樂本远胜于明拓本,优于南宋拓本,与上图本不分高低,略逊于国图的北宋本。基于以上校勘可以确认,永樂本的捶拓应在两宋之间。
综上所诉依考据字校勘,鉴别特征有七。
1. 第三行「右仆射」之「右」字「口」部中的石花范围尚小,但笔画与国图本一致,属于未被挖剔拓本。
2. 第六至第十行之间,有一条贯穿的倾斜石痕,一望可辨;
3. 第二十七行「窃」字之「穴」部、「禺」部笔划清晰,笔笔可见。
4. 第三十四行「五品以上供奉官自为」,几乎无损泐。
5. 第四十二行为「尊者为贼所逼」;
6. 第四十三行「出入王命」之「出」字,笔划清晰,每一笔之间均无泐连。
7. 倒数第二行「震电」之「震」字「辰」部常撇笔划肥硕且光洁无损。
收藏脉络、流传有序
依「永樂本」内藏家题跋可知,此本于清初为乾隆间进士吴绍澯所藏,先后邀同乡朴学家程瑶田(乾隆丙午六月)、内阁学士翁方纲(乾隆丙午闰七月)鉴赏并题跋,吴氏于乾隆丙午嘉平月题跋。另据道光间进士冼斌题跋可知,此本后归湖广总督吴荣光所得,跋于道光戊戌八月。然户部郎中叶梦龙得藏后并无题跋,其间有兵部侍郎黄琮于道光戊申八月观跋,吏部尚书汤金剑于道光戊申八月跋,福建学政冯誉骥于咸丰辛酉六月跋,山东巡抚觉罗崇恩于同治元年十月跋。其后冼斌以「三十五万钱」购得于秋山处,并于同治壬戌大雪后题跋;并有军机大臣祁寯藻作跋于庚申秋七月。最后所见题跋为岳雪楼孔广陶所得,跋于光绪二丙子立秋后三日。
鉴藏印:
1.翁方纲(1733-1818):翁方纲、苏米斋、苏斋、正三。
2. 莫元瓒:莫元瓒曾藏识者宝之、莫元瓒印、元瓒秘笈、东官莫元瓒平生真赏。
3. 钟仁阶:钟仁阶秘笈印、钦州钟氏、仁阶心赏。
4. 罗景福:罗景福审定印、景福洞主、罗景福审定记。
5. 何冠五:冠五清赏、田溪书屋鉴藏、田溪书屋、冠五居士。
6. 孔广陶(1832-1890):至圣七十世孙广陶印、岳雪主人长孙孔昭熙字静航捡校金石书画图籍之章。
7. 觉罗崇恩(1803-1878):玉牒崇恩、禹舲、玉牒崇恩、与秢、振威将军。
8. 冼斌:冼季子之印、云樵季子、偶然指爪、南海冼氏、云樵诗书画印。
9. 叶梦龙(1775-1832):南海叶氏云谷家藏、云谷审定、叶梦龙印、云谷曾藏识者宝之、叶氏风满楼印。10.郑子展:松雪琴楼所藏经籍书画记、松雪琴楼所藏、松雪琴楼、松雪琴楼、郑、展、郑六、子展、郑昌五、香山郑氏、集简斋鉴藏。
11.冯誉骥(?-1883):誉骥、中良。
12.吴荣光(1773-1843):坡可庵墨缘、吴荣光印、佰荣审定、荷屋、南海季子、观斋。13.吴绍:澯印、苏泉、澂野、榘卿、竹香、绍、濠、茶熟香温、绍澯印、澂野之章。
14.竹良盒、爱旧书屋。
15.张祥凝(1921-1958):张祥凝。
16.黄琮(1798-1863):黄琮、寿椿书屋、吴乐之印、宪嘉、陶斋。
17.程瑶田(1725-1814):程瑶田、梼丈人。
18.汤金钊(1772-1856):臣金钊印、此子金斋政耶。
题 跋:
翁方纲、冯誉骥、崇恩、程瑶田、吴绍璨、汤金钊、吴荣光、祁寯藻、孔广陶等题跋。
1. 翁方纲:丙午(乾隆1786年)闰七月廿日,与吾斋宋拓二本对看之。北平翁方纲记。
2. 翁方纲:此帖余所见宋拓本非一,而纸墨之匀洁此为胜矣。廿二日覃溪又书。
3. 冯誉骥:顷借得太仓毕氏灵岩山馆所藏宋拓本对观详勘。益叹此本之妙,盖拓手工拙相去政在百数十年间也。咸丰辛酉(1861年)六月高要冯誉骥谨记。
4. 觉罗崇恩:此帖宋拓尚不甚难得,而神骨腴润、纸墨精良者却不易觏。敝斋所收程莼江本,墨光如漆,字皆作淡金色。何子贞诧为奇宝,为赋七言古诗题后,以为平生所见第一。惜未人行笈,仅以第二本自随。今云樵侍御尊兄以此本见示,气足神完,栩栩欲活,与我旧藏可称伯仲。然罗纹纸蝉翼揭则平生寓目仅此耳。不禁有子贞观止之叹。愧驱驰道路,笔墨荒芜,未能作长歌赠之。留此以为息壤。或异目重结一番翰墨缘也。同治元年(1862年)十月之朔,语铃道人觉罗崇恩拜观敬题,目昏手僵,书不成字,主臣主臣。
5. 翁方纲:宋四家书皆出于《争座帖》,但各自成家,故不必相肖耳。米南宫得之为多。后来惟董香光于此得路,然其直追篆隶,则米董皆未能也。兰亭千古真行之祖也。真书嫡嗣则化度、九成,行书嫡嗣则保母砖,再传则祭侄、争座。
6. 程瑶田:鲁公《论坐位帖》有正笏垂绅之度,有婀娜婉转之姿。无一笔荀简,于此见公之志节;无一笔涩缩,于此见公之胸襟; 无一笔濡滞,于此见公之精神。盖端方之品、忠义之气,直欲塞天地而贯日月。区区行墨之间,有不挟以惧流耶?苏泉(吴绍澯) 同年以此宋拓本见示,语余云:「初为俗工割裱,今重装之,得还原帖旧观。其中‘五品以上供奉官’,‘以上’二字极小,旁注 为裱者割损。余细勘通体中‘亦犹未可’,‘亦’字旁注而被割损者,然此三字皆小而模糊,虽割损无伤,于是帖之为全璧也。曩曾见宋拓数本,笔画白地悉为墨煤污染。是本揭用香墨,而纸色久而鲜洁,如椎拓新脱手者。是又流传收藏之善,较胜于诸宋拓者也。」乾隆丙午(1786年)六月廿七日,灯下,瑶田记于京邸之无俗声室。
7. 黄琮:道光戊申(1848)八月白露节,昆明黄琮观并识。钤印:黄琮、矩卿。
8. 吴绍藻:鲁公以忠义贯日月之气,握拳透爪之笔,值郭英乂蔑视国常,骄蹇凌衆之事,作此书以争之。忠愤勃骖于中,宜乎运笔如龙蛇,不可捉摸,沈雄欲透纸背也。董思翁刻戏鸿堂帖,摹以入石,当时宋拓已见珍重。此本纸墨如新,又宋拓中之致佳者。既属吾友程葺翁,系以跋语。宫詹翁覃溪先生假阅,为拈用笔之法。余于书道绝无所知,于宫詹所云茫乎不识。所谓世有精于此者,当能辨之也。乾隆五十一年(1786)岁次丙午嘉平月望后三日,苏泉居士吴绍澯书。
9. 汤金剑:往得争坐帖,浑厚遒劲,韞匮珍玩,属于役,出京归,则櫝存而珠亡矣。今见是本,神韵极佳,惜未得前本对看之。道光戊申(1848年)八月萧山汤金钊识。
10.吴荣光:稿书兰亭而后断推此帖,今石尚在陕酉碑林。余曾摩挲再三,寄语吾学侣,乘此未甚损剥时,多拓广收,后五百年必有宝此如定州本者。若国子监本之分行藏失,戏鸿本之笔法全非,即嘉兴钱氏本之依样葫芦,神理未尽,均不足道也。此则古拓之足珍者。道光戊戌(1838)八月秋前一日,南海吴荣光伯荣记。
11.冼斌:此帖向推为宋拓第一本,先后藏荷屋前辈、云谷农部家,不知何以辗转而为秋山所得。秋山官广州□转官京师,晨夕相晤。癸卯五月,固请以三十五万钱购归。......噫!烟云过眼,后数十百年又不知落于谁氏之手,何恋之若是?然海内名拓日少,吉光片羽,随处当有六丁六甲神。呵冻之书,以俟来者。同治壬戌(1862年)大雪后于晋阳试院就指作。12.祁寯藻(1793-1866):长安安师文出所藏颜公与定襄郡王书草数纸,比公它书尤为奇特。信手自书,动有姿态,乃知瓦注贤于黄金。虽公犹未免也。《东坡集》仆射郭英又也,鲁公于坐位高下,小有失当,犹力争如此。《金石绿》鱼朝恩一时权焰熏灼,鲁公秉义以夺其骄,至今尚凛凛有生气。魏了翁《鹤山集》公营谓卢杞曰:朝廷法度岂更堪公破壤也?又曰:朝廷纲纪须共存立净然。想见其为人。《石门文字禅》冼云樵水部得此宋拓本乃苏斋审定者,可宝也。长夏展玩累月,录评语数条归之。岁在庚申 (1860年) 秋七月,祁寯藻记。
13.孔广陶:......鲁公论坐帖摹本不足取,而安刻旧拓曾见十余本,吴文定跋藏者为最,较家藏本亦仅胜一二筹耳。惟冼云樵观察本,群推海内第一。曩岁解组归田,过岳雪楼,快谈书画。谓居长安不易,质以易米,概许剩赠。纸墨如新,惊心骇目,虽坡公手拓,不过尔耳。因漫成计二韵纪之,并题后。光绪二年(1876年)岁在丙子立秋后三日,南海孔广陶未定稿。
「永樂本」题跋
藏家简介:
1. 翁方纲,号覃溪,晚号苏斋。乾隆十七年进士,授编修。在四库馆任职期间,他与朱筠、钱大昕、桂馥、黄易、丁杰等人常去琉璃厂书肆访书,所藏金石拓本日渐增多。乾隆三十三年因购得苏东坡手迹《嵩阳帖》、宋嘉定六年淮东仓曹刻本《施顾注苏诗》,
遂将书楼名曰「宝苏斋」。历督广东、江西、山东三省学政,官至内圈学士。精鉴赏,富藏书。金石、谱录、书画、词章之学冠绝一时。著有《粤东金石略》、《两汉金石记》、《苏米斋兰亭考)、《复初斋诗文集》、《小石帆亭着录》、《苏诗补注》、《米海岳年年谱》、《汉石经残字考》、《经义考补正》、《礼经目次》等。
2. 冯誉骥,广束高要人。字仲良,号展云、崧湖,晚年号卓如。纯叟,斋名绿伽楠馆。少时肆业于两广总督阮元创立的学海堂院。道光二十一年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历任广西乡试主考官、山束学政、福建学政、陕两巡抚。平生嗜书画,为「粤东三子」之一的张维屏所赏识,嶺南人士皆以他为宗师,是晚清著名的书画家之一。书法逼真欧阳修,晚年效李邕。画仿王翚,秀润工致谨严。著有《绿伽楠馆诗存》。
3. 崇恩,姓觉罗氏,原籍长白,满洲正红旗人。字仰之,号雨舲,又作敔铃、禹舲、与秢,自署香南居士、唯然居士、语铃道人、敔翁。斋号有香南精舍、孤云精舍、唯然室、红豆青棠之馆、且斋、湖口草堂、十雪斋、七佛同龛之室、虚朗室、鬆凉坞等。历任泰安知府、山束巡抚、驻藏帮办大臣、内阁学士、阿克苏办事大臣等。著作有《香南居士集》六卷、《枕琴轩诗草》、《香南精舍 金石契》、《崇雨舲中丞诗稿守岱集》一卷、《金石玉铭》二十卷等。崇恩先后收藏宋拓《圣教序》达11种之多,并把其中年代最早、拓工最精的一种命名为「墨皇本」,题跋累累。崇恩的碑帖题跋往往于版本详加辨析,并记载其鉴赏经历,具有重要的学术和史料价值。题跋内容之丰富、文字之详尽在历代碑帖鉴赏家中罕有出其右者。
4. 叶梦龙,字仲山,号云谷,南海(今广州)人。嘗服官农部、故人称「叶农部」,官至户部郎中。居京师时,以书画、典籍为乐。归裹后建倚4山楼,名「风满楼」,藏法书、名画、古籍颇富。翁方纲、伊秉绶、汤贻汾等均和他有深交。集有《风满楼书画录》,曾刊《友石斋集古帖》、《风满楼帖》等。
5. 程瑶田,清代著名学者、徽派朴学代表人物之一。字易田,一字易畴,号让堂,安徽歙县人。与戴震同师事江永。精通训诂,提倡「用实物以整理史料」,开启了传统史料学同博物考古相结合的研究路径。在数学、天文、地理、生物、农业种植、水利、兵器、农器、文字、音韵等领域,程皆有深入研究,堪称一代通儒。其一生于科举功名颇不得意,曾九应乡试,至乾隆三十五年四十六岁时方中举人,官太仓州学正。至乾隆五十三年授嘉定县教谕,时年六十四岁,任职几年「以身率教,廉洁自持」,告归之日,钱大昕、王鸣盛皆赠诗推重。钱大盺赠诗:「本是经人师,原无温饱志。」王鸣盛赠诗:「官惟当湖陆,师则新安程,一百五十载,卓然两先生。」著有《通艺录》、《释虫小记》、《释草小记》等。
6. 吴绍澯,字苏泉,安徽歙县人。乾隆朝任《四库全书》总校。曾钞古今诗四千余篇,编成《金薤集》,附《声调谱说》一卷,《蠡说》一卷。
7. 汤金钊,字敦甫,一字勖兹,萧山人。乾隆五十九年举乡试第一、嘉庆四年中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道光七年任左都御史,礼部尚书,不久充上书房总师傅,调任吏部尚书、工部尚书、户部尚书之职。道光十八年以协办大学士调回吏部。咸丰四年值汤金钊中进士六十周年之际,清朝廷特地加封他太子太保衔,并赐御书「庆衍恩荣」匾额,恩宠有加。著有《寸心至室存稿》、《游焦山记》、《儒门法经辑要》等。
8. 吴荣光,字伯荣,一字殿垣,号荷屋、坡可庵,晚号石云山人,别署拜经老人。广东南海人。嘉庆四年进士,由编修官擢御史,道光中任湖南巡抚兼湖广总督,后坐事降为福建布政使。善于金石、书画鉴藏,且工书善画,精于诗词。著有《历代名人年谱》、《筠清馆金石录》、《筠清馆帖》、《辛丑销夏记》、《帖镜》、《石云山人文集》、《绿枷楠馆录》、《吾学录》等。
9. 洗斌,字云樵,广束南海人。道光辛丑进士。咸丰四年二月由工部主事入直,官州府知府。10.祁藻,字颖叔、淳浦,避讳改实甫,号春圃、观斋、息翁,山西寿阳人。嘉庆进士。历官至军机大臣,左都御史兵、户、工、礼诸部尚书,体仁阁大学士、太子太保。谧号文端。世称「三代帝师(道光、咸丰、同治)」、「四朝文臣(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寿阳相国」。其书法自成一格,为清代中晚期著名书法家,有「一时之最,人共宝之」、「楷书称首」的赞誉。11.孔广陶,清代著名藏书家、刻书家。字鸿昌、字怀民,号少唐,别称少唐居士。广东南海人。孔子第七十代孙。国学生,官分部郎中、编修。嗜书,富收藏,藏书处称「三十三万卷书堂」,又有「岳雪楼」,所藏之书,皆为精品,尤以清殿本焉为富。与伍崇曜「粤雅堂」、潘仕成「海山仙馆」、康有为「万木草堂」,合称「广束四大藏家」。1908年因业改官办,后家资中落、藏书渐次散出,大部分藏书被康有为所购。
12. 「鬆雪琴楼主人」郑子展。「鬆雪琴」为唐代雷威所制,赵孟頫子昂旧藏,乾隆年间为刘墉石庵所得。广东中山崇本堂郑某在京做官时,拜刘石庵门下,刘便以此琴赠郑家。民国间,「鬆雪琴」传至郑子展,冯康侯曾为郑子展题堂号「鬆雪琴楼」,跋曰: 「子展先生得松雪琴,以名其屋,嘱为篆额,三十二年四月,禺山冯康侯。」郑子展是民国初年嶺南重要的出版商,广州及香港中华书局皆其产业,其兄郑健庐亦是著名的教育家。二人和艺文界时彦交往甚密,其中当属徐悲鸿与此昆仲最为密切。徐悲鸿曾在《南游杂感》中记述1935年秋与昆仲二人相游粤中之事,郑之后人亦嘗回忆1928年以来徐每次来粤,都是由郑家接待,因而赠墨尤多。
本期图文内容由北京永乐拍卖公司程盼盼提供,在此表示感谢!
金石契主编张振国(棠村)简介:
张振国:河北正定人,字定庵,号棠村,法名圆振,斋号观云精舍。雅好金石书画,近年来主要从事金石学的传播与研究。师从海上童衍方先生。原为人民日报社《人民文摘》杂志艺术部主任,《非常艺术》杂志主编,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香港国际青年艺术家协会艺术顾问,金石契微信公众平台联合创始人。2016年元月举办《净土石华——秋碧堂藏古代佛教石刻拓片展》;2017年3月举办《净心守志——张振国丁酉青州书法展》。2017年8月于潍坊举办《净心守志——张振国书法金石题跋展》。2021年5月于北京宋庄北艺塘美术馆举办《一见永见——吴立忠、杨皓、张新、张振国书法展》,2021年6月于沈阳举办《颂党弘艺 翰墨缘深——王荐、张振国书法艺术展》,2021年10月于北京砚山画馆举办《楮墨风华——张振国拓片题跋展》。现居北京。
金石契执行主编马龙简介:
马龙:河南洛阳人,2004年结业于长春师范大学书法系,当代书画篆刻家,评论家、撰稿人。马龙现为《非常艺术》杂志、《金石契》杂志执行主编,金石契微信公众平台联合创始人。马龙有20万字美术理论及美术评论散见于各专业类刊物。现居北京。
Hash:770b8299609686c68d48fbc863f0f19fbca50087
声明:此文由 棠村—金石契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