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大上海计划”吗?80多岁的旧上海图书馆将获新生

12月8日下午,“大上海计划”——旧上海图书馆旧址保护与利用现场会召开。

会上透露,建成于1935年的旧上海图书馆第一期修缮扩建工程即将竣工。

这座坐落于黑山路181号的老图书馆重新回到人们的视线……

黑山路181号,“大上海计划”中的旧上海市图书馆,这栋25米高古城门式建筑默默地矗立了八十年:朱红色柱子,孔雀图案雕梁画栋,黄色琉璃瓦覆顶……

此前有消息称,旧上海市图书馆将修葺一新成为杨浦区图书馆新馆。

这里一度也成为爱游览老建筑的城市访客的必游地。他们将它的照片晒到网上,抒发一番城市情怀。

事实上,这栋历史保护建筑已闲置多年,一直谢绝闲杂人等入内。几年前,当杨浦区文化局探访旧上海市图书馆时,眼前的一幕触目惊心:馆内的墙体上遍布着水渍、图书馆主体部分有着昔日被改建成学生宿舍的印记,馆外杂草丛生,馆内到处都是蜘蛛网……

旧上海市图书馆,当时位于“大上海计划”中的市中心区域行政区,与市博物馆相对,由中国建筑界一代宗师、著名建筑设计师董大酋设计,张裕泰合记营造厂承包施工,1934年开工,1935年完成。当时由于经费的原因,并没有按其设计蓝图实施,仅完成接近一半的体量规模就投入使用,随着淞沪抗战及后来不断的战事纷扰,“大上海计划”被搁浅,该建筑也被挪作他用。

抗战胜利后,该建筑一直为同济中学所用,曾被当作教学楼、宿舍或体育活动室等。同济中学迁出后空置多年。

▲孔雀门现状

▲修缮后的孔雀门效果图

此前有媒体报道称,历尽沧桑的老图书馆将成为杨浦区图书馆新馆,最快2017年对外开放。

2015年,修缮扩建工程正式启动,旧上海市图书馆将变身杨浦区图书馆新馆,并继续完成当年原始图纸上没有实现的那部分,也就是在原先建筑基础上做部分扩建,以当年著名留美建筑师董大酉手稿为依据,因资金、工期等各种原因没能落地的另一半建筑,还原建筑后端的“两翼”,重现当初的“井”字形布局设计。

旧上海市图书馆的建筑修缮坚持了“修旧如旧”,以执着的工匠精神体现对历史的敬畏:

修缮后,图书馆保留了原汁原味的彩绘壁龛、红缸砖地面、一整面外墙、琉璃瓦屋脊,让建筑的年轮得以保留昭示。

▲修缮后效果图

失落的“大上海计划”

说起建成于1935年的旧上海市图书馆,就绕不开当年的“大上海计划”。

“大上海计划”是近代上海第一个大型的城市规划。

近代,上海地位日益重要。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建立后,迫切要求站稳上海、控制上海。

1927年的上海,黄金地带已分别被上海法租界和上海公共租界占据,原南市区城厢所处的沪南地区人口稠密无法再行建设。

为了与租界相抗衡,连结闸北、南市等华界,“大上海计划”选址今五角场地区的翔殷路以北、闸殷路以南、淞沪路以东、黄浦江以西的土地约7000亩作为市中心区,规划设有行政区、商业区、住宅区,以及相应的交通设施。

当时的“大上海计划”把五角场规划为上海市中心区,但由于遭遇日寇入侵,计划搁浅。

不过几大市政项目,如“上海市政府大厦”、“上海市运动场”、“上海市图书馆”、“上海市博物馆”都已落成。

其中“生不逢时”的图书馆开放未满一年,即逢战火被迫关闭。

这一批优秀历史建筑群,历经百年沧桑,风采依旧。

旧上海市体育场

▲旧上海市体育场(今上海市江湾体育场),曾有着“远东第一体育场”之称。位于今中国上海市杨浦区淞沪路245号。1935年8月底竣工,体育场东西两侧设有司令台,由人造白玉筑成,高20米,其左右顶巅置古铜色大鼎各一尊,十分壮观。

▲董大猷的儿子董艾生这样描述当年的江湾体育场:大门入口三座宝带桥,桥堍耸立着伟岸的镂花石坊;正面门楼高达20米,左右顶端两只古铜色大鼎显示着力量和庄严,椭圆型大看台可容纳6万名观众,34个出入口,可在5分钟内使全部观众退场完毕。

抗日战争爆发后,运动场建筑为日军毁坏。后经上海市人民政府拨款全面修复,修复设计由华东建筑工业部建筑设计公司(现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承担,于1954年8月竣工。

▲2006年,古稀之年的江湾体育场恢复了当年“东亚之最”的宏伟气势。在修旧如旧的基础上,江湾体育场主体建筑———运动场、体育馆和室内游泳池重现初时光彩。

▲与众多知名学府为邻的江湾体育场已更名为“江湾体育中心”,并成为占地84公顷的杨浦知识创新区中央社区核心部分。这个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在修复改建后变身为国内第一个体育休闲中心。

旧上海特别市政府大楼

▲旧上海特别市政府大楼(今上海体育学院主楼)长海路345号

▲旧上海特别市政府是1929年国民党“大上海计划”的主要建筑,1933年落成。

▲其为中国传统建筑形式,三十年代中国建筑师设计的代表性优秀作品。是上海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1933年10月,曾因“一·二八”事变停工五个月的大楼竣工。据说,典礼当天还在南面的广场上举行了一场千人集体婚礼。如今这里是上海体育学院的主楼,从体院大门望去就能看到这座宏伟的建筑。

旧上海市博物馆

▲上海体育学院对面的长海医院内(长海路168号),藏着旧上海市博物馆。其是上海历史上第一次由政府拨款筹建的博物馆。为筹建此馆,政府还发行了350万圆公债。

▲博物馆在1936年建成,1937年元旦开放。此建筑目前是长海医院的影像楼,可以从医院入内参观。

▲博物馆外墙用大石块砌筑,骨架为钢筋混凝土结构,仿北京鼓楼造型,重檐歇山杏黄色琉璃瓦顶,四周平台用仿石望柱栏杆围护门厅及陈列厅内有朱红色柱子和传统的彩画、梁枋及藻井。

▲1994年2月18日由上海市人民政府公布为“上海市优秀近代建筑”。

飞机楼

▲飞机楼(今第二军医大学校史馆)位于长海路168号,离旧上海市博物馆不远,是旧中国航空协会,也在今长海医院内。

▲从长海医院住院部18层俯视,此楼如一架“双翼战斗机”,“机头”朝南,“机翼”迎风,“尾翼”翘然。为什么要设计成这种模样?上海市历史博物馆研究员薛理勇解释说,1932年“一•二八”事变,日军飞机轰炸之下,闸北、虹口一片瓦砾。淞沪停战后,以上海为中心,“航空救国运动”风起云涌。1933年元旦,中国航空协会在上海成立,“大上海计划”添建了航空博物馆,这就是“飞机楼”。

▲遗憾的是,这幢承载了军事强国梦想的大楼,仅举办了一次临时性的航空征集展览会,就在“抗战”中遭受严重毁坏,并沦为日军军火库。

1990年,长海医院精心整修了“飞机楼”,原想开发成高档的病员会所,却因种种原因搁置。

飞机楼现为第二军医大学校史馆。

建筑师董大酉

说到这些建筑,不能忘了董大酉。1930年,董大酉担任上海市市中心区域建设委员会顾问,同时兼任委员会下设的建筑师办事处的主任建筑师。主持了该计划中的一系列建筑。

董大酉(1899-1973),浙江杭州人。1922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即去美国留学,先后毕业于明尼苏达大学和哥伦比亚大学研究院。1928年回国,1929年与美国同学菲利普合办建筑师事务所。同年加入中国工程师学会,被推选为中国建筑师学会会长。

东方网综合上海观察、新闻晨报报道

编辑:绒绒

Hash:ef909ac315954513ce0efe0aba4b34816a90c6e1

声明:此文由 东方网搜狐号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