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场探营中共三大会址纪念馆:见证国共合作革命风云

现场探营中共三大会址纪念馆:见证国共合作革命风云

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谭铮 黄宙辉图/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宋金峪 林桂炎

经过近一年改扩建的中共三大会址纪念馆于近日揭开其神秘面纱。6月18日,记者探营即将竣工的中共三大会址纪念馆。走过广州市越秀区恤孤院路,几栋砖红色的建筑物格外引人注目。此地,见证了国共合作新篇章的开启。

1923年6月12日至20日,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简称“中共三大”)在这里正式召开。大会确定国民革命为党的中心工作,决定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促成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建立,揭开轰轰烈烈大革命的序幕。

中共中央局机关从上海迁至广州

20世纪20年代,中国共产党人从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失败的事实中看到,要对付强大的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单靠一个阶级的孤军奋斗难以成功。党认识到结成最广泛的统一战线的重要性,决定联合孙中山领导的中国国民党。

此时的孙中山因依靠军阀打军阀屡遭挫折,陷于苦闷。他看到中国共产党领导工人运动所产生的影响,认识到中国共产党是一支新兴的、生机勃勃的革命力量,愿意与中国共产党合作。

1923年年初,孙中山由上海返回广东,成立大元帅大本营,重建广东革命基地,广东形势日见好转。同年1月,共产国际执委会作出《关于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的关系问题的决议》,对国共合作起到了推动作用。中共中央局采纳了共产国际代表马林的建议,将中共中央局机关从上海迁至广州。

中共中央局机关迁粤后,在大力推进与国民党合作的同时,加紧筹备党的第三次代表大会。广东党组织积极协助和配合中央局各项工作的开展。中共三大召开前,中共中央以“钟英”为代号,指示各地大致从每十名党员中选派一名代表,前往广州参加大会。1923年6月12日至20日,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陈独秀、李大钊、毛泽东、瞿秋白、蔡和森、向警予、张太雷等至少40人出席大会,代表全国420名党员。马林也参加了会议

今天的中共三大会址纪念馆由中共三大会址遗址广场、中共中央机关旧址——春园、中共三大历史陈列馆组成。中共三大召开期间,陈独秀和李大钊同住在广州东山新河浦路的“春园”二楼。来穗参会的毛泽东也住在“春园”,他在这里和其他会议代表参加大会的筹备工作。附近的“简园”也是毛泽东经常活动的地方,他常到这里找国民党人谭延闿商谈统一战线问题。

讨论共产党员加入国民党的问题

根据中共三大会址纪念馆的展陈显示,中共三大代表的完整名单目前尚未发现。根据马林笔记、与会代表回忆等资料,代表人数至少有40名,其中可查实姓名的有38名。他们当中最年长者46岁,最年轻者21岁,平均年龄为29.8岁,有工人、知识分子、军人,第一次有女性代表参会。他们来自各地,具有最广泛的代表性。

大会的主要议题是讨论共产党员加入国民党问题,通过了《关于国民运动及国民党问题的议决案》《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大会宣言》等重要文件,选举了第三届中央执行委员会。大会正确估计了孙中山的革命立场和国民党进行改组的可能性,决定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以实现国共合作。明确规定共产党员加入国民党时,党必须在政治上、思想上、组织上保持自己的独立性。

此外,在9天的会议中,代表听取和讨论了陈独秀代表第二届中央执行委员会作的报告,决定了国共合作的方式问题,通过13个文件决议。大会选举陈独秀、蔡和森、李大钊、谭平山、王荷波、毛泽东、朱少连、项英、罗章龙为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邓培、张连光、徐梅坤、李汉俊、邓中夏为候补委员,组成新的中央执行委员会。由陈独秀、蔡和森、毛泽东、罗章龙、谭平山组成中央局,陈独秀为委员长,毛泽东为秘书,罗章龙为会计,负责中央日常工作。

中共三大后,共产党人积极推动国民党改组。1924年1月,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

中共三大正确认识和分析中国国情和革命任务,确定以国民革命运动为党的中心工作,决定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促成第一次国共合作,很快汇集全国的革命力量,开创了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的革命新局面,为掀起轰轰烈烈的大革命打下了坚实基础。

现场探营:

纪念馆规模扩大两倍 展览主题和定位更新

6月20日,位于广州市越秀区恤孤院路、围蔽施工将近一年的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会址纪念馆(以下简称“中共三大会址纪念馆”)改扩建项目竣工,重新开馆。

据了解,该馆由中共三大会址遗址广场、中共中央机关旧址——春园、中共三大历史陈列馆组成,改扩建后占地面积为668.42平方米,建筑面积为2305平方米,规模比之前扩大了两倍。展陈方面,中共三大会址纪念馆更新了展览主题和定位,并融入了新的研究成果,展品较改扩建前也有了变化。6月18日,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走进纪念馆一探究竟。

在市中心进行“眼科手术”

中共三大会址纪念馆于2006年7月起对公众开放。2020年7月1日,中共三大会址纪念馆改扩建项目开工,2021年6月竣工。据纪念馆工作人员介绍,竣工后的中共三大历史陈列馆占地面积为668.42平方米,建筑面积为2305平方米,规模比之前扩大了两倍,接待参观服务能力可达到70万人次/年。据了解,陈列馆的改扩建设计巧妙融入党徽镰刀、锤头元素,抽象展现新旧建筑体量;榫卯结构的交织形式,表达了榫卯共握、工农同心的设计理念。

由于纪念馆在新河历史文化街区范围内,在改扩建工程设计时不得改变街区传统格局和历史风貌。因此,中共三大会址纪念馆采用大量红砖垒砌,这也代表在中共三大召开之后,中国共产党团结一切力量,万众一心。

考虑到中共三大会址纪念馆所在地为历史文化街区,且周边民居密集,改扩建工程向下做了延伸。据纪念馆有关工作人员介绍,为了尽可能扩大地上展陈面积,项目在地下两层设置设备房、消防水池、文物库、电房。“扩建部分基坑面积430平方米,深度达11米,周边环境十分复杂。四周既有历史建筑,也有居民楼,西侧紧贴旧陈列馆、二者净距仅2米,南侧基坑离周边建筑最近距离仅3米,对基坑变形控制要求严格。”相关工作人员表示,“这相当于在广州市中心进行一场‘眼科手术’。”

全面评价中共三大历史地位

在中共三大会址遗址广场,有一块用玻璃覆盖的石阶遗迹。据介绍,1938年侵华日军飞机轰炸广州,会址房屋不复存在。2006年1月,考古勘查发现了中共三大会址部分红阶砖地面,玻璃覆盖处即是对原址进行保护展示。

步入中共三大历史陈列馆序厅,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幅名为《全中国国民革命者联合起来》的浮雕。浮雕刻画了工农商学兵等人物形象,再现了中共三大召开后,以广州为中心的“全中国国民革命者联合起来”,形成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的革命新局面。

据介绍,中共三大历史陈列展览展陈面积为1330平方米,展线长度约320米,展出的文物展品为108件/套,都有较大幅度的增加。

与改扩建前相比,更新后的展览立足中国共产党的发展,聚焦1923年6月在广州召开的中共三大,突显关键人物,挖掘历史细节。工作人员说:“在新时代、新形势下,展览更新主题立意和展陈定位,把中共三大放在中国共产党的理论建设、发展历程和中国革命等多维度中,明确国民革命为党的中心工作,全面评价中共三大的历史地位。”

记者在现场看到,展览以中共三大会议的发展为线索,以专题组合的叙事方法,分为“上下求索——中共三大召开的历史背景”“凝聚共识——中共三大的召开”“风起云涌——轰轰烈烈的大革命”“理想之光——新中国成立前牺牲的中共三大代表”四部分,叙述中共三大召开的历史背景、会议过程与成果、会议影响与贡献、代表理想的升华。

展览主体时间上限为1921年中共一大召开,下限为1925年中共四大,上下有所延伸。此外,展览布局和参观线路同步优化,展览的空间从室内延至室外,同时串联起中共三大会址遗址广场、中共三大历史陈列馆和中共中央机关旧址——春园,充实展览的内涵。(更多新闻资讯,请关注羊城派 pai.ycwb.com)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

责编 | 陈婉允

Hash:f57a3d740a13ca1925c434019e448ca2bee6e05b

声明:此文由 红网益阳站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