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饭店:辉煌与荣耀的远东第一高楼
当你路过南京西路和黄河路交界处的时候,你会抬头仰望国际饭店吗?
1934年12月1日国际饭店开业,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英文版《大陆报》《字林西报》《上海泰晤士报周日版》《德意志上海报》和许多中文报纸,都作了大面积报道。
绵绵50年,国际饭店始终雄踞上海“第一高度”宝座,成为海内外宾客的首选,也成为中外名人、军政要人及名流雅士的重要社会活动场所。
让我们走近那些远去的人物影像,透过历史的烟尘,端详那明明暗暗的从前时光。
建筑大师贝聿铭眼中的奇迹
1934年,上海一个17岁的中学生突然惊喜地发现:他家附近有一座大楼破土动工了,听说不可思议地要建24层呢!
每到周末,他就准时赶往施工现场,看着大楼像变魔术一般拔地而起——这就是国际饭店。
当您踏上门厅处,推开拥有80多年历史的古铜色旋转门,走入大堂,就可看见一排高贵挺拔的奶黄色大理石八角柱挺立在眼前,直让人感觉走进历史博物馆。你来不及惊讶,就会被大堂正中“上海大地原点”铜盘所吸引。1950年,上海地政局对全市进行测量,确定国际饭店楼顶中心的旗杆为上海大地原点位置,据此确立了上海城市平面坐标系。
上海大地原点的铜盘
这立柱下就是上海大地原点
国际饭店开业时,楼下正厅为四行储蓄会西区分行的营业场所,1楼和2楼之间的夹层租给了中兴轮船公司、中兴煤矿公司和光艺照相馆;2楼为客房客人用餐的大餐厅,装潢华丽,设有红、橙、紫、绿、蓝、黄等小餐厅;3楼由客厅、酒吧及西餐厅组成;4楼至13楼为客房;14楼设置了对外营业的餐厅,有举办庆典和私人派对用的沙龙和烧烤屋,有一个巨大的景观露台,有以可与星云为伍而闻名沪上的摩天厅,还设有宵夜茶座,为当年上海唯一夜间消遣的场所;15楼至19楼也是客房;20楼和21楼为设备用房;22层是租界火警瞭望台,楼顶还设有一个花园;24楼是宾客观赏夜空和俯瞰上海的制高点。
国际饭店吸引人的,一是其大楼外观底层至3层,都镶贴青岛崂山黑花岗岩饰面,4层以上全部镶贴棕色泰山面砖,这给人以一种典雅庄重的感觉。二是拥有三部时速达每分钟600英尺的自动电梯,可以迅捷直达顶楼;当年除了纽约有两部这样高速电梯外,国际饭店是世界上第二家拥有这样现代新型电梯的大饭店。三是地下室有一个金库,曾为远东第一大库,它创造了两个“第一”:比1937年开业的外滩金库早3年,它是上海唯一一个饭店拥有的金库。
国际饭店还在中国饭店史上创下数个“中国之最”:最早采用酒店管理国际标准、最早使用消防自动喷淋装置和报警系统、最早拥有客房呼叫系统、最早使用信号控制的自动电梯、最早开通中美长途电话、最早拥有球队、乐队和合唱团。
第一远东高楼雄姿
当然,国际饭店最骄傲的是她的高度,国际饭店24层,地下两层,地面22层,地面上高83.8米,是当时全国也是亚洲最高的建筑,享有“远东第一高楼”的美誉。国际饭店开业49年后的1983年,上海宾馆才以30层、91.5米超过国际饭店的高度。
……
再说那个看着国际饭店日长夜大的中学生很快要毕业了,银行家父亲希望让他攻读金融专业,或者学医,这位中学生却表示要学建筑设计。不久,他前往美国留学,最终选择的专业方向是建筑学——他就是闻名世界的建筑大师贝聿铭!
贝聿铭对国际饭店有一种异样的感情,他曾在接受采访时追忆道:
“那时候有一个新的高楼叫国际饭店。听说国际饭店会盖20多层,我不敢相信这是真的,所以每周六都要去看看它往上冒。我觉得很有意思,看着它越来越高,结果真的有20多层高,这在1934的上海是件不可思议的大事。国际饭店是我当时最喜欢的建筑,我被它的高度深深地吸引了,从那一刻起,我开始就想做建筑师……”
国际饭店改变了贝聿铭的人生航向,也催生了世界上许多著名建筑的诞生。
走路小心,别撞上世界级名人
蔡元培
蒋经国
基辛格
李敖
几十年来,在国际饭店下榻和参加活动的名人要人多如繁星,不可胜数:
1935年2月18日,上海各界人士在2楼举行欢送梅兰芳赴苏联演出的大型宴会。
1936年2月9日,上海各界人士在国际饭店为蔡元培70岁生日庆祝宴会。最后,蔡元培致答谢词,自嘲地说:“诸位来为我祝寿,总希望我再做几件事。我到了70岁,就觉到过去69年都做错了。要我再活年,无非要我再做几年错事。”在场的人一惊,随即大笑起来。
1936年3月9日,喜剧大师卓别林从日本到上海,梅兰芳、胡蝶等文艺界名人在国际饭店设宴款待,当年梅兰芳宴请卓别林的“孔雀厅”如今已改名为“丰泽楼”。有趣的是,1988年饭店大修的时候,宴会厅改成了白色水曲柳装饰,1998年从美国请来设计师乔治恢复了过去的装饰艺术风格,乔治因此成名,他索性在上海定居,开了一家设计公司。
1937年5月19日,中美长途电话通话典礼在国际饭店举行,第一夫人宋美龄参加仪式并在15楼套房里发表谈话,同时她与美国总统罗斯福的夫人通电话。
政界要人蒋经国、张学良等,文坛名人胡适、鲁迅等,均是国际饭店的常客。
1949年6月,上海市市长陈毅在国际饭店,宴请了攻占大上海的几乎所有功臣名将。
美国前国务卿亨利•基辛格访问上海,经常下榻国际饭店。
“国际饭店之父”邬达克对自己这件作品喜爱有加,他的后辈每两三年回上海,也喜欢住在父亲设计的国际饭店。2010年9月初,邬达克的儿子为了上海世博会的斯洛伐克馆也飞到上海,9月3日晚,他来到大光明电影院,参加了斯洛伐克导演执导的人物传记片《邬达克,改变上海面貌的建筑师》首映式;参观上海世博会斯洛伐克馆,走进门就能看见国际饭店的仿真模型。
台湾学者、作家李敖于2010年8月28日来到国际饭店,在饭店文馆里凝眸端详一件件展品。他说61年前就想进国际饭店看看,可惜那时只能在大街对面翘首仰望,今天不仅进来了,还看到那么多有意思的东西,实在是“太好、太难得了”。
有一个笑话,30年代上海沪江大学校长到国际饭店参加上海各大学校长会议,他走进国际饭店,服务员看他衣着寒酸,就不让他进电梯,刘湛恩无奈,只好打电话到楼上会场。上海交通大学校长黎照寰博士赶紧乘电梯下来,与刘湛恩热烈握手,服务员在一旁很尴尬。
……
当年,走进国际饭店的走廊和电梯里,一不留神就会撞上一个世界级的名人。
除了名人,国际饭店留存的不少历史文物也是光彩夺目。
漫步在国际饭店设立的文史馆,一件件古董让人流连忘返:国际饭店首任董事长钱新之的小银箱、曾任国际大饭店副总经理林勉之的“古月轩”铜质刻花墨盒、“摩天厅”的哥伦比亚留声机、豪华套房的西欧座钟、餐饮部的英文打字机……
还有大量珍贵史料让你走进历史,如原版的《帆声》月刊,《帆声》是饭店员工献给饭店开业9周年的礼物,创刊号中的《帆声释义》写道:继往开来的新生代,勤勉工作在今日,既然国际饭店的标记是“以那雄伟的一艘帆船而影射着那不急而永远的前进”。还有根据原件复制的“侍应生守则”、“培训计划”、“授课日程”等……
徘徊在国际饭店,我们会遥想起那些中外名人的面容,仿佛看到他们神情各异的表情,宛如听到他们人生的一个个故事。国际饭店承载了不可磨灭的上海城市记忆!
陈纳德将军求婚,影星英茵服毒身亡
国际饭店当然发生过许多爱的故事,我们今天说一说美国“飞虎队”陈纳德将军的爱情的浪漫曲。
1945年圣诞节后的第二天,中央通讯社上海办事处记者陈香梅翻阅着来自美国的电讯稿,一条简短的美联社电讯跃入她的眼帘:克莱尔•陈纳德少将已在旧金山搭机前往上海。
陈香梅顿时激动起来。啊,她在采访中认识陈纳德将军并且成为好朋友,在她看来他回美国不会再回来,没想到他居然归来!
几天后,陈香梅前往江湾机场,当陈纳德从飞机舷梯上快步走下时,陈香梅和其他记者一起围了上去。陈香梅离开江湾机场前,陈纳德悄悄地邀请她当晚在国际饭店一起用餐。
当晚,陈纳德带领着陈香梅走进国际饭店14楼的中餐厅,他知道她喜欢吃粤菜。
侍者摆上酒菜,陈纳德和陈香梅为小别重逢互相敬酒。随后,陈纳德两眼盯着她,郑重地说道:“安娜,我有重要的事情告诉你。我已经是一个自由人了。”安娜是陈香梅的英语名字。
“你的意思是你和你的太太……”陈香梅一愣。
“对!我们离婚了,因为我们早就各自生活在不同的世界里。”陈纳德的手握住陈香梅的手,急切地说:“现在我可以告诉你,而且我想你也一定知道,我爱你,我要你嫁给我!”
陈香梅,20岁的中国姑娘,面对比她大35岁的父辈外国人求婚,一时不知所措。她避开他逼人的目光,沉默了一会儿,轻声说道:“将军,我需要时间来考虑。”
1947年冬,陈纳德与陈香梅在上海国际饭店14楼举行了隆重的订婚仪式……
这一对国际情侣的爱情旅程,在国际饭店留下了永远的印记。
爱情并不总是甜蜜的,常常有悲歌让人垂泪。
1942年1月19日,英茵独自一人走进10楼708房间,反锁上房门。她写下一封遗书给合众电影公司的陆洁先生:
“陆先生:
我因为……不能不来个总休息,我存在您处的两万元,作为我的医药葬费,我想可能够了。
英茵1月19日。”
英茵将半碗生鸦片加上烈酒,又掺和了大量安眠药,一口气全部喝光,终至不治身亡。
那天北风呼啸,报纸的头条新闻吸引了广大市民:26岁的电影演员英茵在国际饭店服毒身亡!
1月24日下午3时,上海胶州路万国殡仪馆大厅哀乐阵阵。费穆、卜万苍、张善琨、顾兰君、王丹凤、孙景璐、顾也鲁、韩非等约六七十人前来吊丧,前来瞻仰英茵遗容的影迷更是不计其数。
英茵原名英洁卿,身世显赫,父亲英敛之曾创办《大公报》及辅仁大学;哥哥英骥良12岁便到剑桥留学,回国后任辅仁大学教授;前文化部副部长英若诚是她的侄子。英茵毕业从北京师范学校毕业,不久奔赴上海,先后在明月歌舞团、上海联华影业公司歌舞训练班学习并开始演艺生涯。英茵一共演了二十来部电影,在话剧舞台也创造了多个经典角色:1937年6月,她参演的历史剧《武则天》在上海卡尔登戏院连演两个月,受到观众的热烈欢迎;1940年她主演的电影《赛金花》轰动一时……
英茵的事业蒸蒸日上,为什么却选择了自杀?
几年后,1946年,英茵自杀的真相终于浮出水面:
1941年4月,英茵的恋人平祖仁被日本宪兵队逮捕,英茵也不时被日本人带走审问。原来,英茵和平祖仁都是国民党情报组织的特工,平祖仁担任上海对日情报站站长。
为了救男友平祖仁出狱,英茵想方设法尽了一切力量,甚至违心地失身于他不喜欢的男人。原来,伪江苏教育厅长袁殊曾追求过英茵,听到平祖仁被捕,就告诉英茵,他与日本特务机构要人李士群是莫逆之交,可以出力救出平祖仁,不过有一个条件:英茵必须嫁给他。英茵救人心切,就答应了他的要求……
英茵期盼着男友出狱,不料得到的却是噩耗:1942年1月8日,平祖仁被日本宪兵绑赴上海中山路荒地杀害了!英茵心如刀绞,悲痛欲绝。摆在她面前的迫切问题是,无人敢为平祖仁收尸。如果英茵出来收尸,等于在日本宪兵和汉奸面前坐实了她是重庆特工的猜疑。
英茵思考再三,还是不顾一切地亲自前往刑场领尸。她把平祖仁的尸体送往大众殡仪馆,以重金请化妆师将其额上的枪洞补好,又把他安葬于万国公墓,并在他的墓地旁为自己买了一方墓地。
熟悉英茵的人,既为她的侠义柔情所感动,更为她的安全捏了一把汗!
在男友遇害的11天,英茵走进国际饭店,永远地离开了这个世界。人们按照英茵的遗愿,将其埋葬在平祖仁墓旁。
生不同衾,死后同穴,英茵在国际饭店留下了一曲哀婉动听的爱情悲歌。
国际饭店,让中国人的摩天大楼的梦想成为现实,成为摩登上海的象征,也是上海走向现代化的缩影。
当我们阅读那一张张国际饭店的旧照,那一张张泛黄的照片,再现了从前的繁华和梦想;那些人物从照片上走下来,在国际饭店进进出出,或操着那糯糯的吴侬软语,或是一口流畅的京片子,或是充满异国风情的英语日语法语等,述说着岁月的传奇,演绎着人世间的百态百相……
景观档案:国际饭店
国际饭店,位于南京西路170号。国际饭店由盐业银行、金城银行、大陆银行、中南银行共同斥资500万元兴建;大楼于1932年8月动工,1933年10月竣工,1934年12月1日对外营业。整个大楼24层,其中地下2层;钢框架结构,钢筋混凝土楼板;建筑面积15650平方米,地面以上高83,8米。
国际饭店由匈牙利建筑设计师拉斯洛•邬达克设计,陶馥记营造厂承包全部建筑工程。
国际饭店建成后,其高度超越了沙逊大厦,成为上海第一高楼,号称“远东第一楼”。
延伸阅读:名称的由来
国际饭店建筑由匈牙利籍建筑师拉迪斯劳斯•爱德华•邬达克负责建筑设计,原来计划建造成一幢公寓,邬达克在1931年4月30日,向四行储蓄会建议将公寓改为大饭店,这样更有利于尽早收回巨额投资。最终,四行储蓄会同意将公寓改为饭店。该建筑原来叫“四行储蓄汇大厦”,后来改名为“PARK HOTEL”,中文名国际大饭店,1949年以后更名为国际饭店。
国际饭店独家秘制的西点“蝴蝶酥”,是开业之初法国名厨用独特配方和烘焙工艺精心研制,“蝴蝶酥”形状优美,奶香浓郁,吃口酥脆。
延伸阅读:点菜引来警察
1968年,一个上海人到国际饭店用餐,看到茶单上熊掌是0.68元,就点了尝鲜。不料买单时营业员要收费68元,顾客原来看错了。他没有这么多钱,饭店报警叫来警察。警察来了,和顾客的单位联系解决。
延伸阅读:“文革”期间
“文革”期间,国际饭店面貌大变,在200多个客房及礼堂、客厅、休息室,全部挂上毛泽东像,到处张贴“毛主席语录”。红卫兵在国际饭店大门上贴出“老子英雄儿好汉,老子反动儿混蛋”的对联,还贴上横联“基本如此”。
Hash:2b5b90272591bb4fd8514b6845316012166ec7d8
声明:此文由 上海故事周末茶座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