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位到底是什么?怎么可以成为墓地的替代品?
什么是福位?
提到福位,很多人会想,福位不就是陵园或者公墓吗?
这是一种非常片面的看法。所谓福位,是指生时用于祈福消灾,百年后安奉骨灰的地方。和公墓最大的不同在于,福位并不是经过统一规划供埋葬先人的场所,而是用于寄托人类对美好事物的向往,转己身和儿孙之运的祈福之地。
福位的出现源自于人由生至死的过程,因而产生了传统的祈福文化。祈福文化在我国起源甚早,在《书经·洪范》中便有对祈福文化的详细阐述。生基祈五福,包括长寿、富贵、康宁、好德、善终,因最后一福乃“善终”,故祈福之人死后可安葬于祈福之地,福延子孙。与位于偏远市郊、阴森可怖的公墓不同,福位多位于有历史底蕴的寺庙中,皇陵式建筑内,可供奉列祖灵位,在佛音的庇佑之下成为往生者安息之所。祈福之地的开启和供奉也多有严苛的习俗规定。
为什么要将骨灰供奉在寺庙中呢?
原来,对于安奉骨灰,自古以来一直有着这种传统:皇帝入陵,圣贤入塔,大夫入墓,百姓入土。
皇帝使选陵墓为头等大事,一登基便开始寻山清水秀的风水宝地来建造陵墓,以保佑江山稳固;圣贤多指德高望重之人,可以在百年之后将骨灰安奉在寺庙高塔内,保佑后代兴旺;大夫为古时官员,虽无法进入陵墓和高塔,但可以购买墓地进行安葬;百姓无权无势,只能以入土的方式了却此生。
不难看出,“入塔”为仅次于皇帝级别的安葬礼遇,寺庙向来有供奉福位的传统,有佛门泰斗高僧以舍利圣物相伴,令生者平安吉祥,令逝者早登极乐。在八宝山,除了公众熟知的公墓外,还有不少的社会知名人士采用福位的方式供养灵骨,其中包括末代皇帝溥仪、国民政府代总统李宗仁、国共两党都贵为上将的陈明仁等。
现如今,寺庙多选择在地藏殿等修建地宫祈福场所,延续中国“入土为安,入宫为贵”的传统殡葬方式。在地宫福位内,既不必担忧风吹雨淋,又天天有法师诵经超度,时时有香火供奉,刻刻有梵音环绕,以“天人合一,回归自然”的哲学思想,传承着对人类自身和后代最美好的祝福。福位所代表的祈福文化慰藉了祖祖辈辈拥有虔诚信仰的人,将宗教信仰与以孝道为首的中华文化相融合,代表着我国文化信仰的精髓。
为什么福位可以替代墓地?
随着城市土地逐渐稀缺,陵园和公墓的价格水涨船高,在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甚至出现了公墓价格远超房价的奇观。与此同时,传统的公墓还饱受污染环境的诟病。和公墓相比,福位符合现代社会“厚养薄葬”的观念,节约土地资源、清洁环保,以先进的管理模式引领殡葬潮流,在国家殡葬改革的背景下成为大势所趋。在日本、韩国、新加坡、马来西亚及我国台湾、香港、广东等地区,供养福位的方式均已普及。而且,供养永久福位所花费的钱远远不及买一个20年试用期的墓地多。
另外,在传统风水的角度,人流聚集寺庙的香火鼎盛,为寺庙带来了人气,风水寓意也就更加好,尤其是传承越久远的寺庙,但公墓的风水可就难说了。
从以上几方面来说,福位或许将可以替代墓地成为安葬逝者的新形势。
Hash:7294b6402538a17d08fab79e47c8684de7ab8c68
声明:此文由 义工平台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