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位老担架队员的故事三位老担架队员的故事

红色之城

——讲述抗联在通化的故事

解放战争的硝烟已经散尽70多年,好多记录战争的历史资料里都记载着担架队员对子弟兵的无私支援。70多年过去了,当年那些支前的老人们还健在吗?带着疑问,我开始寻找通化解放战争时期的那些老担架队员。功夫不负有心人,我还真找到了三位健在的老担架队员。

念念不忘烈士的担架队员王贵

91岁的王贵老人,是东昌区石棚子村人。1946年农历腊月二十八,王贵作为担架队员参加了四平战役,他随东北民主联军在战场上抬了三个多月的担架,战火中他救出的伤员有的活下来了,有的牺牲了。70多年后,他想起四平战役战场上那血流成河的残酷情景,老人依旧泪流满面。至今老人家还记得他在战场上救过的一个女医生,王贵背起她时,她的两条腿都炸掉了,女医生对她说:“老乡,你放下我吧,我是大夫,我知道我只能活10多分钟了。你快去救我那些战友们,别在我身上浪费时间。”她的声音越来越小,王贵没有放下她,背着她跑到救护站,可她已经牺牲了,她的血湿透了王贵的棉裤。“这是我这辈子非常敬重的一位女兵,伤成那样没有哭、没有叫,态度温和地跟我说了最后的话。”王贵说。

老担架队员王贵

王贵抬了三个月担架,他在战场上看到了英雄,从千万烈士的牺牲中,他懂得了好日子来之不易。因为战争的洗礼,王贵思想觉悟有了很大提高。他从19岁在村里任副村长到71岁退休回家,整整当了52年村官。1950年12月,王贵陪同时任市长的高飞为志愿军烈士选定石棚子村里的山坡为志愿军烈士墓地。1950年12月到1953年底,王贵老人目睹了从医院抬到烈士墓为那些烈士安葬的情景。

王贵和石棚子村的村民虽然与烈士们非亲非故,但是凭着对烈士敬重的朴素感情,他们为烈士们守墓填土60多年。60年的岁月里,无人管理的坟墓会变为平地,但是,这里的烈士墓如同村里各家各户的祖坟一样,后人们为坟墓填着土。王贵说:“没有这些牺牲的烈士,哪有我们今天的好日子。”王贵老人每年清明节都要到烈士墓祭祀烈士,退休前,他和村干部们一起组织村民为烈士墓填土;退休后,每到清明节他都早早地到墓地看一看,他说:“能给烈士们鞠个躬,我也感到心安了。”

负过战伤的担架队员鲁守礼

鲁守礼老人是通化县光华镇同心村人,今年已93岁高龄。1947年在解放战争四保临江战役的三保临江战斗中,通化县八区组建支前担架队,鲁守礼报了名,他被安排在东北民主联军第三纵队随军担架队。2月15日,通化县八区担架队跟着东北民主联军三纵机枪连开拔了,机枪连的连长名叫陈其亮。当天晚上,担架队从大青沟往杨木桥行进,走到高丽沟门老王家时,陈连长招呼大家休息,可大家没有一个人进入老王家,每人只借用老王家两捆苞米秸秆铺到外边地上躺下休息。部队的纪律和战士们受的苦,深深感动了担架队的乡亲们。

老担架队员鲁守礼

前方的战斗打得很激烈,鲁守礼已经四天没有休息了,他和本村的李玉海合抬一副担架,行至杨木桥子到高丽沟区间时,一发炮弹飞过来爆炸了,李玉海当场牺牲,鲁守礼和接替李玉海的担架队员抬起伤员就跑。陈连长得知李玉海牺牲后,找到鲁守礼寻问李玉海牺牲的经过。听说是炮弹炸的,陈连长问鲁守礼:“你没事吗?”鲁守礼说:“我没事。”突然,陈连长看到鲁守礼的鲜血顺着手臂往下流。陈连长喊道:“卫生员,快,这个老乡负伤了。”此时,抬着担架跑了一路的鲁守礼竟然不知道自己伤到了哪里。卫生员检查后发现,他的右臂肩甲处被弹片炸伤,鲜血已经湿透了棉袄袖子。卫生员给鲁守礼进行了包扎,然后陈连长让他去医院。鲁守礼说:“我这点伤没大碍,几天就长好了。”他没有去医院,陈连长给他写了两个证明信,一封是李玉海是牺牲的烈士,给记特等功;另一张是给鲁守礼写的,他因公负伤,村里要按照战伤人员对待。鲁守礼回家后,把李玉海的证明交给了村里,而他自己的没交,因为他没把自己的伤当回事。他伤得轻吗?73年后,他的伤口处还留下一个蛋黄那么大的坑。他为解放战争流过血,他没有向组织要任何待遇,虽然如此,他仍无怨无悔。他说看到那些伤员和牺牲的烈士,我这点伤算啥呀!多么可敬的老人,这是一个农民的初心,看重的不是自己,而是国家。

抬担架七天七夜的林树山

听说通化县大安镇上四平村有个老担架队员,我便慕名来到林树山老人家里,老人从屋里迎到门外。望着眼前这位身材瘦小的老人,我真不敢相信当年他会是担架队员,他是怎么抬着东北民主联军的伤员完成抢运任务的呢?

我们进屋落座以后,老人给我们讲起了他抬担架的往事。那是1947年春节过后的2月中旬,临江三次保卫战在距离他们上四平村不远的小荒沟高丽城子一带打起来了。村里动员村民上前线抬担架抢救八路军伤员,20岁的林树山报名参加了担架队。他们担架队组建起来后领受了任务,从二道江大饼子去小荒沟(现光华),把大饼子送到我军战场上,然后抬着战场上的伤员送到浑江的医院,再从浑江往返到二道江。林树山在这条路上走了多少个往返,他已经记不得了,但是,他清楚地记得自己7天7夜没有睡觉。

老担架队员林树山

林树山参加的这场战斗是四保临江战役中的三保临江,从1947年2月15日打到2月24日,历时9天。在这9天中,林树山7天7夜没离开担架。林树山是一个老老实实的农村青年,平时跟人说话和蔼可亲,他幼年时父亲就病故了,十分懂事的他从不让母亲为自己操心,更没跟别人打过架。这样一个年轻人第一次上战场,他先是紧张的不得了,在炮火连天的战场上,他卸下了抬来的大饼子,然后和他的搭档把躺在雪地上的伤员抬上担架,直到走出战场,他的心还在激烈地跳着。等到平静下来,他才注意看看伤员,伤员伤势很重,因流血过多,经常处于昏迷状态。这一路上,林树山替伤员揪着心,看到伤员的痛苦表情,他跟着难受,看到伤员昏迷,他提心吊胆,生怕伤员牺牲了,看到那些炸掉胳膊腿的伤员,他心里难受极了。

林树山出来抬担架,母亲生怕他冻着,临走时把家里一件破棉袍拿给了他。一路上因为他是负重赶路,没感觉冷,他便把棉袍脱下来盖在伤员身上,这名伤员还真多亏了棉袍帮助保暖,林树山生怕已经血肉模糊的伤员再冻伤了。他把第一个伤员送到医院时,伤员醒过来了,看到林树山在穿棉袍时,用微弱的声音说:“谢谢你了,老乡。”

这一天,林树山心灵受到了震撼,他在战场上看到战士们的英勇顽强,看出了人民军队一定胜利的趋势。他心里想,咱们队伍的兵咋这么厉害呢?

林树山所在的担架队是有组织的,他们一个小组一起行动,从二道江到浑江,途中经过国民党的一道封锁线。有一次,他们抬着大饼子路过敌人在水洞沟和下四平敌占区时,遭到国民党兵的炮击,他们小组的一个队员牺牲了。林树山说:“抬担架时吃的是冻得啃不动的大饼子,因为太硬咬不动,他们只好用抬担架的木头杠子把大饼子砸碎了一点一点吃。”那时,不知道多少天才能打完仗,组长天天鼓励大家要坚持到底,林树山坚持抬着担架走了7天7夜。7天7夜的担架队生活,让林树山这个农民认识了中国共产党和他的军队。他知道自己是在为一个新的国家出力,他相信共产党一定能打下江山。他不知道新中国会是什么样子,但是,他此时相信了土改工作队干部说的话:“新社会人人平等,共产党会让大家都过上好日子。”

笔者问老人,你7天7夜没睡觉,最后的感觉是什么样?老人说:“最后那天,大晴天我看哪里都是在飘大雪花,天地之间云雾茫茫。”

新中国成立七十年了,共和国没有忘记这些“支前”的担架队,他们也将作为人民代表参加国庆活动,这是民众支援子弟兵的荣光。

来源:通化日报

编辑 | 周小琳

Hash:6a981ddb3f66ee40fd01dd4705573e854af8394d

声明:此文由 通化通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