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义一山洞惊现三具遗骸,身份惊人!村民肃然起敬

三具剿匪战士的遗骸

在冰冷潮湿的山洞中栖身69年后

近日,被遵义市洪关乡群众找到并背出安葬

此前,为纪念先烈们还集资修建了陈列馆

来教育后代,传承红色基因

洪关乡联心村堰坎组处于一片新划定的县级自然保护区。早年,古盐道从这里经过,也被盗匪频频光顾。直到建国初期,还有以国民党残兵为主体的残匪在这一地区活动。

一个名叫罗湘维的人是这群土匪的领头者,手下约百余人,其中一个姓胡的“家丁”,就住在与堰坎相邻的村庄。

花尖坡上,安葬着3名剿匪战士的遗骸

1950年2月10日晨7时许,一支从金沙县方向过来的解放军剿匪部队,在堰坎一带与土匪遭遇,两名战士牺牲,排长汪少波负伤后惨遭杀害。战后,受解放军增援部队委托安葬的村民,担心残匪返回报复、挖坟,于是将3人遗体弃于山洞。后来,土匪被消灭,他们又担心因没有妥善安葬牺牲的战士,不敢主动报告。

数十年后,这个村民向大家说出真相。但年代久远,他已记不清暂存遗体的准确位置。

“我们过上了安生日子,应感谢这些先烈,要世代缅怀他们。”一位退休后返乡的胡姓村民说,大家商量后,决定修建一座陈列馆以教育后代,传承红色基因。

2017年春节前,经过多年筹备,村民们在古盐道旁修建的简易陈列馆落成。馆内,墙上以文字的方式,介绍了那场遭遇战的情况。同时还根据见证人的回忆,绘制了花尖山战斗图、汪少清画像等。陈列馆建成后,村民们仍觉有遗憾,认为光修建陈列馆还不够,应找到牺牲战士遗骸,并妥善安葬。“就是挖地三尺,也要找到。”一位村民说。

去年底,村民对村内山洞资源进行调查时,发现了3具已完全散乱的遗骸。“新中国成立70年了,不能让先烈们再睡‘水牢’了。”当地村民说。

3月12日,在民警勘查现场、提出DNA检测样本后,村民们将遗骸从山洞中背出,安葬在解放军战士与土匪激战过的花尖坡半山腰。山顶,在汪少清负伤后被土匪杀害处,树起战斗遗址碑。

3月21日,遵义市博物馆馆长李良福、遵义市文物保护与研究所所长助理何烨、遵义市播州区文物管理所所长刘世野等专家,得知情况后,前往堰坎村村民组调查核实。

山洞内躲避、抵抗土匪的工事

延伸阅读

过路解放军,盘查散匪遭包围

遵义市播州区文管所所长刘世野,此前对洪关乡花尖坡剿匪战斗有过初步调查。

据介绍,1950年2月10日,解放军某部排长汪少清带队经过毗邻的平海村时,有群众报告称胡家院子里有土匪的枪支、衣物。

汪少清等人前往胡家院子盘查期间,院内一名家丁突然鸣枪报信。听到枪声,罗湘维匪部100多人赶来,占据周边制高点。汪少清等人只好退守到海拔1200多米的花尖坡。

土匪见解放军人数少,开始围攻花尖坡。激战中,两名解放军战士牺牲,汪少清腿部负伤仍指挥战斗至天黑后,让战士带着其他伤员趁夜离开,去寻找大部队,自己留在花尖坡,隐蔽于临时战壕中。

第二天早晨,大批土匪开始搜山并找到汪少清,残忍地将其杀害。事后,解放军增援部队兵分三路,击溃了土匪。

来源:贵阳晚报、人民日报、多彩贵州

Hash:90dd834bab217f573629a81f940d8b38897f879d

声明:此文由 遵义大城小事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