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江浦文笔峰塔寻踪

浮屠是塔,乃佛教的象征,而清江浦历史上有一座文笔峰塔(又叫文峰塔)非佛教之塔。

1

这座塔何人何时建?何年圮废?是何模样?清河县地方志书皆无文字记载,只见吴棠鉴修、范一同纂修的咸丰清河县志地图上有其地名标注。今访清江浦多名老人,几无能说出其子壬卯丑。有人在网上说:“淮阴(清江浦)宝塔不见天,淮安淮安区)宝塔靠水边,涟水宝塔差半边,高邮宝塔没得尖。”认为清江浦的文笔峰塔是室内塔,果然如此吗?从清江浦文笔峰塔而衍生的“宝塔”一名流传沿用至今来看,从咸丰清河县志的地图上标注来分析推断,文笔峰塔应是一座高耸于清江浦土地上的室外塔,其存续期间定然有过相当大的影响,如今仍被许多清江浦人亲切地称呼的“宝塔桥”和“宝塔桥居委会”(已被合并到石桥居委会)就是一个佐证。

清江浦宝塔桥

为了寻找文笔峰塔的踪迹,笔者反复浏览了清道光前后的部分清河县、淮安府等地方志书,除在咸丰清河县志地图上寻得“文笔峰塔"的地名标注外,别无它获。问询一些方家,多表示不甚了了。

在一文史同仁的帮助下,竟意外在《续纂清河县志》刻印本中获得清道光年间人潘德舆写的《南清河县学文峰塔记》,确认了清江浦文峰塔的真实存在,从中了解到建造清江浦文峰塔的原委及一些细节,欣知清江浦文峰塔是一座励学的文人图腾塔。

潘德舆写的《南清河县学文峯塔记》

潘德舆(1785.8.2一1789.9.4) , 清代诗文家、文学评论家。字彦辅,号四农,别号艮庭居士、三录居士、念重学人、念石人,江苏山阳县人(今淮安区)。性至孝,屡困州举。道光八年(1828),年四十余,始举乡试榜第一。大挑以知县分安徽,未至官任。诗文精深,为嘉庆、道光年间一写作高手。有《养一斋集》,其弟子以鲁一同最为著名。

潘德舆画像

2

这座形似佛塔的塔是清道光、咸丰、同治等年代清江浦内外文人骚客、莘莘学子抒臆祈愿的神圣之地。为了有别于河北省清河县,潘德舆在记文标题上特意加了个“南”字,县学即为官办的县立学校。从文题上看,文峰塔是清河县学所立。

为避水患,乾隆二十六年,清河县从马头移治山阳县划出的清江浦镇,清河新县学承继了官办的文庙。之前,清江浦最早的学府是明嘉靖年间工部主事邵经济在清江浦漕厂署之左建的崇景堂,“以祀先师”。“爰历五朝,代有修作。”崇景堂“规模大备”,康熙三十七年改称为文庙,“犹为山阳学宫”。乾隆二十四年重修,二十六年奏改为清河县学宫。四十二年,河道总督萨载重修。道光三年,河道总督黎世序率其属及邑人在原地扩大规模重修,移向正南 ,用了两年时间完成,所花费用官、民(捐款)各半。咸丰、光绪清河县志称文庙为清河新县学。

3

根据《南清河县学文峰塔记》,先概括简述《记》的四层意思。

开头就说“学皆有记旧闻矣”……“虽然,形势恶可略?”表明《南清河县学文峰塔记》与其它县学《记》不同,不是只记“古道”“礼法”“风教”,“无述形势者”,而是侧重写关于县学建筑方面的情况。

县学建筑要按《汉书》“形法”等规矩要求,“室以宫矩,宫以城矩”。“土圭求中,土宜相宅”,看好风水,选准地势,让懂行的人说不出不同的意见,也就是“度其宜,辅其势,达者无讥焉。”

南清河特殊的地理形势及文笔峰塔位置。“当淮、河之交,漕渠贯其中,双渎襟抱,灵气潏湟【yù huáng】,腾虹扬霄,人才勃兴矣。”文中所述“大漕之闸”应是清江闸,“平川夷陆之界……大具土气之涣。”应为清江闸东面南岸的石桥一带,原禽兔厂南与《咸丰清河县志》图标文峰塔位置相似。

咸丰清河县志图标“文笔峯”塔

1936年7月出版首印的《淮阴风土记》的作者张煦侯等人曾游历文峰塔遗址,他们写下了“过演武厅而东,沿土圩行,欲观玉带河入运之云昙坝,则遗迹半堙。文峰塔仅存培塿,有水环之,东流入淮安境……”“培塿”即为小土丘。这里所引《淮阴风土记》中的文字与咸丰清河县志地图标注完全一致,文笔峰塔是建在地势较高的环水的一座小岛上。

《淮阴风土记》中有关“文峯塔”的文字

关于建文笔峰塔的起因和争议。清河县有名望的乡贤提出“学乃育才重地”,要把它放在地势好的位置上,建议选个风水好的地势建一座文人景仰的灵塔——文峰塔。围绕建塔,一些有识之士发表了不同的意见(见译文),最后形成共识。

4

清江浦文笔峰塔造形、层数、高度等及其它辅助建筑尚未找到文字说明,这不能不说是一遗憾(也许以后能有新发现)。据查阅,全国多处曾建有造型不同、风格迥异的文笔峰塔,有的至今保存很好,可以帮助关心清江浦文笔峰塔历史的人遥想。安徽的五河湖北南漳河南宝丰山西晋城、湖北的京山等地的文笔峰塔都是当地的文化景点,有的建于明代,有的造于清代,特别是道光年代前后造文笔峰塔较多,如湖北南漳的文笔峰塔就建于道光二十一年(1841)。

山西晋城九层文笔峯塔

多地的文笔峰塔都建于城邑东或东南方向地势高的地方,清江浦文笔峰塔亦建在城东南离运河南岸不远的小岛上就可见是风水法使然。文笔峰塔造型不一,有六角,也有八角,有五层、七层,而九层不在少数,这有别于佛教的“七级浮屠”。

测日影的风水工具土圭

全国很多地方造文笔峰塔,其原因是崇尚科举。“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自古以来是人们孜孜以求的信念,有的文笔峰塔门额上刻着“天开文运”,寄托着读书人金榜题名的强烈希冀。清江浦文峰塔始建于道光十二年秋,完工于道光十四年夏天。《记》写于道光十四年秋八月初一。

《南清河县学文峰塔记》部分译文:

《南清河县学文峰塔记》以写实散文的笔调、深邃精妙的文字、浓郁厚重的河渎文化,生动地记述了文峰塔的建造经过,展现了当年清江浦崇文尚学的社会风貌和清江浦人文荟萃的繁盛景象。这里,将《记 》的后半部分摘译于下:

乡里有名望的贤能观察衡量后感慨地说:“学校是教书培育人才的圣地,起点要高,确实应发扬大厦那样的高耸挺拔的精神。学校培养的人才应是屹立在汹涌波涛中的柱石,是国家的栋梁。有他们倾心辅佐朝廷,斡运扶正时局,必然取得伟大的成就。”大家都赞同这一观点。

有人高兴地提出建议道:“在学校里造一座宝塔,赐名‘文峰’不是很有意义吗?要抓紧办好,不要拖迟延后!”

有人却提出异议:“宝塔是佛教的专有建筑物,声名赫赫的儒家圣殿,竟然降格承继建造异教的宝塔,顾虑这样做是走过去造佛塔的老路。”

争论明辨了事理。又有人转过弯来说:“相同的东西赋予不同的含义是可以的。舍去佛塔原来的意义而取其造型,这个塔就可树立,既超越佛塔,又显得端整、庄重。佛教建塔是用来增加佛教的肃穆清静的气氛,而学校里造塔是为了彰显如虎般的最好诗文;佛教建塔是用来提醒祛除杂念、潜心修炼,而学校里造塔是为了勉励学习。它们的作用有天地之别,谁还能混淆得了。”

造文峰塔意见统一后,确定建校造塔的大事由贤能的官吏负责。王甫廷、唐黼卿先后领导操作。清河县通晓经术的万镛等人共同商议,谋划计算如何建造,都拿出了很好的方案。依照显贵交付托办,从头到尾抓好这项工程。准备材料,招募工匠,开工于元黓(1832)的秋天,落成于阏逢(1834)的夏天,首尾三年。

把全身心投入到工程上的人是太学生(国子监学生)徐炳力。徐炳力尊崇爱好众多贤才,能干聪敏,一人抵上十人。细小的事,他都亲自过问而忘记了自己的劳累,对工程的各个环节,他熟悉得就像处理自家事一样。文峰塔快要完成的时候,他又让木工制作高阁,恭敬地祭祀掌管文运功名的文星神,司命神的安排依照周代的典仪方式,祭祀的祠堂沿用汉代的风格。大家都默默祷告,祈望第二年明显地能代替文教礼乐治民而取得好运。读书求学没有取得明显成绩的人在拜访祭祀时赠与财物,是对文峰塔的敬仰和表达自己在求学上的祈愿。

游览学校的人,掸掉衣服上灰尘,信步登上文峰塔。俯身近看,北边是悠长奔流的大运河;放眼远望,清水与淮水快速汇聚在城西边。突然之间,内心特别清楚明了,犹如看到清澈的泉水和云霁散开之后的明亮太阳。这里,将会聚通晓诗文、安邦定国的才俊,而不是那些只为观看宝塔外表而欢呼鼓掌的人。

有名望的乡贤都盛夸徐炳力,褒奖他的功劳。说他很善于征求和接受别人的意见,尊重和擅长使用各种能工巧匠。

哦,记下造塔过程并镌刻成碑,以昭示后人纪念。

注:峯,与峰为异体字。

2020.2.20

Hash:256c22b61a228521456e273f7f4fc2a2891a2451

声明:此文由 淮安文史网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