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泰有个红军洞,你去过吗?它有这些秘密......

建党100周年

百年初心历久弥坚

永泰是一块红色的土地,是福建重要革命老区之一,红色遗址遗迹遍布。这些遗址见证了永泰革命史的重要历史时刻,蕴藏着丰富的历史信息。今天,小编带您走进 “青云山红军洞”,回溯我县土地革命、抗日游击战争的历史故事。

青云山红军洞

永泰县岭路乡,有一处不寻常的山洞,名为红军洞。它的得名来源于中共闽中特委、工委机关所在地和闽中工农红军游击队曾以此作为根据地开展革命活动。红军洞隐于青山绿水之间,洞宽21米、深16米、高19米,可容百人。

▲红军洞内部

红军洞大体分为三层,一层展厅包含了丰富的文字图片资料,详细介绍了永泰革命史的辉煌事迹,并展出了上个世纪30年代当地红军使用过的生活用品和一些收集而来的文字资料、书籍。二层配有多媒体投影机一套,有50个座位,游客可以在此观看影视资料,在声画中感受当年的历史风貌。三层则还原了上个世纪的室内设计,游客可以坐在座椅上慢慢回味在红军洞中的所思所感。

▲红军洞中的陈列室

据史料记载,1936年,闽中党组织在万山群峰的青云山中建立了许多秘密据点,红军洞就是其中一个。闽中特委领导人经常在此开会学习,研究对敌斗争。红军游击队以青云山方圆50平方公里为根据地,从这里出发打击敌人,完成任务后退回这里修整、训练、学习。

福建省新四军研究会常务理事副秘书长、福州市闽中革命事迹陈列馆红色文化顾问 林跃:

1937年2月16日利用叛徒诱捕了正在莆田梧塘洪渡村开会的闽中特委领导人王于洁、潘涛、黄孝敏、余长钺,接着又到福清诱捕了县委书记陈炳奎,并于当年6月23日将他们杀害于福州西门外。后刘突军同志重新组建了闽中工委,把当时闽中红军游击队的几十个人,以及抗日义勇军第一支队参谋长杨采衡,一起带到了红军洞打游击。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件爆发,全国人民掀起抗日救亡斗争。根据形势的发展变化,国共合作,共同抗日,已是大势所趋。在新的形势下,闽中工委书记刘突军在红军洞主持召开具有重要意义的闽中工委会议,决定派中华人民抗日救国义勇军第七路军第一纵队参谋长杨采衡为闽中党的代表,前往莆田县同国民党党部书记黄士豪协谈合作抗日事宜。经过谈判,与国民党当局达成双方合作抗日协定。闽中抗日义勇军陆续从莆田、仙游、福清、永泰边境开往莆田庄边赤石集中,经过一个多月整训,1937年10月15日,部队奉命下山到莆田城郊西南5华里的锦亭路段接受国民党驻军第八十师第二三九旅代表的点编,被编入国民革命军陆军第八十师独立大队(后改称国民革命军陆军第八十师特务大队),大队长刘突军,副大队长杨采衡,然后进驻离城仅3华里的莆田广化寺

福建省新四军研究会常务理事副秘书长、福州市闽中革命事迹陈列馆红色文化顾问 林跃:

1937年8月份,他们在红军洞里开了一个非常重要的会议,当时知道抗日爆发了,决定派参谋长杨采衡下山和国民党八十师的一个旅长在莆田谈判。谈完以后,就决定将这里的红军游击队改编为国民党八十师的特务大队,驻扎在莆田。后来,国民党又找了一个借口,把他调到了泉州,这支队伍发展到了两百多人。

从1934年到1937年冬,闽中地下党组织坚持艰苦卓绝的三年游击战争,成功把闽中地区建设成为我国南方八省十五块游击区当中一块规模较大、基础稳固的游击区,为进行抗日战争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作为闽中地区重要组成部分的青云山,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同中国革命同进退、共命运,在闽浙赣边区革命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

部分素材来源:永泰县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记者:叶华钦

编辑:陈丽

Hash:4f6cc9c9e68e1bce249554f218cfd5df48bd71ab

声明:此文由 对话生活对话人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