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寻最绚丽的“红” | 感受历史记忆,重温红色历史——营口红色路线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聚焦百年奋斗历程,重温世纪奋斗史诗,红色旅游成为出游的主旋律。在旅游中完成一次历史熏陶、文化感悟、成为人们对红色旅游的新诉求;了解中国红色革命历史,缅怀革命先烈成为新风尚。人们在红色旅游中可以真切地感受到先辈筚路蓝缕创业的艰辛,感受到时代奋进的步伐。

辽宁省是红色文化和旅游大省,革命文物资源丰富。红色旅游资源丰度高,完整性强,红色资源涵盖了党领导辽宁人民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发展历史进程中创造的一个又一个辉煌瞬间,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的辽宁红色印记。

线路主题

重温红色历史,传承奋斗精神

线路安排

·中国红十字会发源地(营口)纪念馆

·中共奉天支部营口小组纪念馆

·七一红的文化展览馆

景点介绍

中国红十字会发源地(营口)纪念馆

纪念馆位于营口市辽河广场西侧,馆楼为原“牛庄邮便局”旧址,也曾是中国红十字运动早期活动的地方。馆楼为二层建筑,1906年(清光绪三十二年)8月1日建成,“人”字架顶,条石、红砖砌筑墙体,建筑面积约为560平方米。纪念馆设置9个展厅,以国际红十字运动的起源、中国红十字运动的诞生救助日本遗孤、抗美援朝中的中国红十字会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红十字事业的发展为展陈内容。展馆共展出图片570余张各类文物120余件。营口市是中国红十字运动发源地,也是中国红十字会第一个地方分会的诞生地。1894年,在中日甲午战争的硝烟里,英国医生、传教士司督阁等在营口地方官员的支持下,以红十字会名义租用一家客栈,组建了一所红十字医院,开展救治伤兵、救助难民活动,至1895年3月战争结束,营口收容伤病员近2000人。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红十字战地医院,成为中国红十字运动历史的发端。1904年,日俄战争在东北旅顺爆发,上海万国红十字会成立后,很快在营口建立了第一个地方分会并展开救护赈济工作。两年间共救治伤兵26万人,接送难民脱离险境13万名。

中共奉天支部营口小组纪念馆

1924年1月,中共中央执行委员会候补委员、全国铁路总工会执行委员会委员长邓培派欧阳强等到北宁路沟(沟帮子)营(营口河北火车站)铁路和营口港考察,准备在营口建立党组织,领导工人运动。1927年5月初,中共奉天支部负责人任国桢派共产党员周东郊到营口县立师范中学校(今西市区通惠门南里)从事建党工作。周东郊以数理化教员的身份作掩护,对学校师生进行共产主义宣传教育。周东郊带着组建党组织的任务回到营口,发展了码头工人李永海、钱庄伙计刘某和水产中学多位职员入党,并建立了营口历史上第一个党小组--中国共产党奉天支部营口小组,隶属中共北方区委奉天市支部。周东郊为党小组长。党小组成立后,把工作重点放在营口港码头,对码头工人进行教育和启发,为积蓄革命力量打下了基础。2017年,中共奉天支部营口小组纪念馆正式揭牌,成为红色教育实践基地。

七一红色文化展览馆

七一村是有着光荣革命传统的辽南村庄。1947年4月,七一村的吕庆余和汤而沟!村的王希珍两名革命先烈带领贫苦农民在这片土地上打土豪、斗地主、建立人民政权,用他们的生命和鲜血建立了不朽的功员勋,以星火燎原之势,点燃了红色革命的!火种。为进一步深挖“吕王精神”内涵的传承红色基因,2019年底,七一村开始筹建红色文化展览馆。2021年,七一红色文化展览馆被省委宣传部评为“省级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展览馆为全市党员干部和群众学习“吕王精神”提供了瞻仰史迹、缅怀先烈、现场教学、党性锻炼的红色文化宣教基地。

(辽宁省文化和旅游厅供图)

责编:张欣

Hash:df01748bcb1925a362ccff62779dc8147c94803e

声明:此文由 文旅中国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