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霸气推进湿地公园建设,积极创建国际湿地城市

2021年第14届国际《湿地公约》缔约方大会将在武汉举办,这是我国首次召开这一国际性湿地生态保护会议。8月16日,记者获悉,我市制订相关工作方案,正积极开展国际湿地城市认证工作。

据了解,我市将坚持“全面保护、生态优先,科学修复、系统治理,合理利用、持续发展,政府主导、社会参与,注重成效、严格考核”的基本原则,全面加强湿地保护和修复。

我市将开展湿地资源调查,对所有湿地数据进行全面清理,摸清湿地类型、面积、分布和生态状况等资源情况。同时,将建立湿地管控机制,防止破坏湿地生态,加强执法,依法打击破坏湿地资源和野生动植物等违法行为,并组织开展江河湖泊及沟港河渠塘等小微湿地的生态保护和修复,建立多种形式的湿地生态保护系统。

府河湿地景观美不胜收 长江日报记者李永刚 摄

此外,还将加强国际重要湿地保护,强化湿地自然保护区管理,推进湿地公园建设,对功能退化的自然湿地进行保护修复,提高湿地保护率。同时,将利用视频监控系统,加强湿地资源的动态监测,健全湿地预警管理系统,实行湿地生态监测,还将结合湿地生态、资源、文化特色,在做好湿地保护的基础上,合理利用湿地,发挥不同类型湿地的生产、生态、旅游等多种功能。

武汉湿地资源知多少?

在武汉,星罗棋布的湖泊和湿地犹如散落在城市之中的绿色明珠,万鸟齐飞的景象是繁华都市中的田园牧歌。武汉坐拥国际重要湿地1处、国家级湿地公园6处、省级湿地公园4处,市级以上湿地自然保护区5处,湿地群的环绕既是独一无二的自然禀赋,也是武汉在城市建设中提前谋划、为生态布局的成果。

图片来源:长江日报

每年2月2日是“世界湿地日”。在这个冬天,逾10万只候鸟从最远3000公里以外的西伯利亚飞至武汉越冬。人、鸟、湿地和谐共生的画面正成为这座城市的背景色。

图片来源:长江日报

武汉市湿地面积达1624.61平方公里,占全市国土面积的18.9%,是国内唯一拥有6个国家湿地公园的城市,也是国家湿地公园最多的城市。

保护湿地:武汉在行动

1月31日,武汉市园林和林业局野保处负责人正在准备“世界湿地日”的宣传活动。作为《武汉市湿地自然保护区条例》的起草者之一,该负责人表示,早在2007年,武汉市就通过了《武汉市湿地保护总体规划》,开启湿地保护的步伐。

东湖湿地公园落雁岛的鸬鹚 长江日报记者胡九思 摄

2007年前后,原武汉市林业局组织专家,着手武汉市湿地资源普查。用3年时间走访了武汉的大江大湖,摸清武汉湿地“家底”。该负责人回忆,当时国家对湿地的管理没有专门的综合性法律或法规,已有的法律法规如土地法、水法、野生动物保护法等,这些仅仅保护着湿地上的构成要素。

2007年

通过《武汉市湿地保护总体规划》

2007年

金银湖成为武汉市首个国家级城市湿地公园

2010年3月

出台《武汉市湿地自然保护区条例》

2013年10月

沉湖湿地跻身“国际重要湿地”

2013年10月

出台《武汉市湿地自然保护区生态补偿暂行办法》

2015年

全球极度濒危鸟类青头潜鸭在府河湿地出现,并在汉繁殖

2016年起

观鸟者对武汉30个生态敏感区进行鸟的种类监测

2019年1月21日

武汉记录到第407种鸟——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红胸黑雁

2013年10月,沉湖湿地鸟的种类和数量大规模恢复,因东方白鹳、黑鹳、豆雁、凤头麦鸡、白琵鹭、灰鹤等6种珍稀濒危水禽的种类和数量都已超过国际《湿地公约》的标准,跻身“国际重要湿地”,成为武汉湿地史上的里程碑。

金银湖湿地公园 资料图片

“湿地并非水、土地、动植物等生物构成的简单组合,对湿地的保护必须基于自然生态系统的整体保护与经济社会自然的协调发展,建立在系统化和综合性管理的基础上。”武汉市园林和林业局野保处负责人称,国际国内对湿地保护通行的办法是建立湿地保护区、湿地公园以及其他有效保护形式。

鸟吃庄稼政府“赔”

湿地保护区的建设,不仅让生态多样性得以留存和保护,也改变着人们的生态观,让人们意识到,人与自然可以彼此交融,互相给予更好的生存空间。

2018年1月22日,府河湿地,野保员汤国社(前排)和队友修补损毁的护栏 长江日报记者詹松 何晓刚 摄

沉湖湿地自然保护区管理局负责人李高介绍,以沉湖为例,自然保护区核心区每年每亩补50元,缓冲区补35元,实验区补25元,同时还要求农民们承诺除了不打鸟外,种田也不过度使用化肥农药,养鱼不过分投肥、投饵等,倡导生态养殖。

沉湖湿地生态环境不断改善,为候鸟提供了良好的栖息场所和食物来源,种群数量平稳增长。据观测统计,近年来,每年来此越冬的候鸟在5万只左右。

武汉府河湿地:鸟类的天堂 新华社记者 杜华举 摄

湿地保护区还因环境太好意外走红。2018年7月,新洲区涨渡湖湿地自然保护区水上森林短视频通过“抖音”传播后走红,各地游客纷涌而至。面对巨大的经济利益,半个月后这一“网红景点”不但没乘势宣传,反而悄然谢客,原因就是为了保护涨渡湖湿地自然保护区的生态。

武汉,一座湿地上诞生的城市

湿地是“地球之肾”,同森林和海洋一样,并称地球三大生态系统。湿地是自然界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生态系统,在保护物种基因多样性、维护区域生态平衡中,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

武汉地处古云梦泽地带,江河纵横,湖泊库塘星罗棋布。按照《国际湿地公约》对湿地的定义,可以发现我们所处的环境遍布湿地,长江就是最著名的河流湿地,东湖则是美丽的淡水湖泊类湿地。

2018年2月7日,蔡甸区第六小学的孩子们在沉湖湿地七壕保护站用望远镜观察候鸟 长江日报记者彭年 摄

“武汉是座在湿地上诞生的城市。” 世界自然基金会淡水项目首席专家雷刚告诉记者,武汉“百湖之市”这一美誉几乎家喻户晓,但从生态的角度看,武汉更应称为“湿地之城”。

他指出,明代成化年间汉水改道形成汉口后,整个汉口到处是水凼湖荡、苇塘土墩,几乎都可称为湿地。直至张之洞筑堤,汉口因水而兴,进而带动武汉成为全国交通枢纽和经济重镇。可以说,湿地孕育了武汉,助力了武汉的发展。

涨渡湖水上森林美景 网友宁波 摄于2018年7月

从世界范围来看,武汉的湿地资源早已名声在外。中国工程院院士茆智在2012年中国生态文明武汉论坛上介绍说,武汉曾被美国《国家地理》杂志评为全球内陆湿地资源最丰富的3座城市之一。

据全国第二次湿地资源调查显示,武汉市湿地面积达1624.61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18.9%,这一比值是全国和世界平均比值的3倍。

雷刚称,未来全球城市间的竞争在于资源的比拼,谁能更好地保护资源,谁的发展后劲就更足。武汉有其他城市无法比拟的湿地资源优势,这如同一个天生高个子的人参篮球比赛,获胜概率自然大。(长江日报记者王雪 王亚欣 通讯员赵琴)

Hash:2e964d6617b5a98c717f53c846780bbb43b923d1

声明:此文由 武汉都市圈杂志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