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卡美丽乡村|来这里!感受南圪垛村民英勇报国的壮志豪情

吕梁市第六站

临县林家坪镇南圪垛村

吕梁与陕北隔河相望

互为唇齿

是英雄儿女的摇蓝

延安圣地的屏障

战略通道、战略基地

战略保障、战略支点

在革命的重要转折关头

这片英雄的土地经历卓绝的岁月

留下鲜艳的红色印记

临县林家坪镇南圪垛村

中共中央西北局旧址所在地

也是《梦回南圪垛》的演出场地

在这里

我们更能感受到当初村民

为了革命英勇报国的壮志豪情

走进中共中央西北局旧址

一侧的小房子里

老旧的驳壳枪模型、

灰色的八路军军装、

军用水壶……

一件件老旧的物品

瞬间带你回到当初那个

战火纷飞的岁月

“1947年,在解放战争转入全面进攻之始,为配合西北野战军蓄力出击,中共中央西北局移驻临县。”讲解员小王开始了他满怀激情的讲述,“ 革命年代,临县人民积极出人、出钱、出粮食、出物资,先后有两万人参军、两千人牺牲,为推进全国解放战争的最终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

好男儿当兵打仗,好女人在家织布做鞋支援前线, “当时曾创下一晚上做出500套军装的‘临县速度’,全是临县人民一针一线织出来的。”据史料记载,仅1943年间,临县人民就为前线贡献28.5万匹布,1943-1946年间,临县人民为前线贡献63万双鞋。“当时所有的物资都要运往陕北支援前线,全是临县百姓一肩一担挑出来的。”

1948年3月23日

毛泽东从陕北东渡黄河

亲临中共中央西北局指导工作

此外,旧址展厅还展出了 “特等民兵英雄”郭炳旺曾用过的自制土地雷和大砍刀,以及“发扬革命传统 争取更大光荣”的奖状复印件,原件被北京军事博物馆收藏。 郭炳旺是临县的战斗英雄,在抗日战争中曾用自制的土地雷杀的鬼子闻风丧胆,曾荣获“朱总司令奖章”“劳武结合奖章”“特等民兵英雄”等荣誉。

“沿着革命先辈的足迹继续前进”的红色标语

刷在中共中央西北局旧址一侧的墙壁上

沿着这条小路

来到了《梦回南圪垛》

大型红色实景剧演艺的主会场

一座有着三间一炷香窑洞的大院里

一炷香窑洞

即在黄土壁上发掘

窑口处上方安装门窗

形状像一炷香

这种窑洞冬暖夏凉

但是采光不好

外形简陋,空间简单

这也是当时吕梁山区的特色产物,也是实景剧《梦回南圪垛》的主人公郭双喜和妮儿的故事开始的地方。

《梦回南圪垛》以一场婚礼展开,主人公郭双喜是村里的民兵骨干,婚宴完毕就准备上前线,因为担心连累自己心爱的姑娘而临时悔婚。面对郭双喜的固执,妮儿提出让他给自己洗一次脚(民间有只有丈夫才能给妻子洗脚的习俗)。

想到村中的小伙子们即将都要上前线,村民提议上前线的后生都应该给自己的心上人洗个脚。众女子暗自许下诺言: 就算你死在外头,我也会守你一辈子。

由于伤亡惨重,阵亡烈士的名单根本无法统计,战士上战场之前,都会把自己的背包留下来。一场仗打下来,活着回来的人就把自己的背包领走 ,而那些无人认领的背包,就成为烈士们最后的遗物。

不断有背包送回南圪垛村,妮儿和那些女子手臂上也围上了黑布条,村长打开其中一间窑洞,将刚送回的背包放到密密麻麻的背包中。

历史应该被铭记

《梦回南圪垛》的演出

再现了吕梁儿女不畏牺牲

全民支援抗战的故事

也结合红色文化

黄土文化以及伞头秧歌文化

为观众生动地呈现了

吕梁儿女的家国情怀

采写|王培霖

摄影|高万军

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Hash:3fe4350fa73cdf1920739e5d66fe5ba0451fac0b

声明:此文由 晨报运城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