烽火岁月里成长的抗大四分校
烽火岁月里成长的抗大四分校
在永城市李寨镇麻冢集北街路东,一个从外面看红墙青瓦的院落显得十分古朴别致,这就是抗日军政大学第四分校(简称抗大四分校)旧址。抗大四分校由新四军四师师长彭雪枫创办,是抗大总校在新四军中创办最早、历时最长、吸收华中和江南革命知识青年最多及坚持在游击战争艰苦条件下办学成绩显著的一所分校。
抗大四分校旧址今昔照片(左图/张孟莉 摄 右图/资料照片)
“抗大四分校旧址是清代的建筑,原是泰山庙大殿,占地总面积有520平方米,是当年抗大四分校的会堂和彭雪枫将军讲课的课堂。”1月28日,陪同记者采访的抗大四分校纪念馆副馆长黄强介绍。
推开朱红色的大门,走进这座简朴的小院,由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指挥学院2018年7月立的彭雪枫将军半身白玉石塑像便映入眼帘,进入抗大四分校旧址的室内,青砖砌成的墙上残留着岁月的痕迹。“学习革命理论,坚定政治方向。”“提高技术水平,加强抗战力量。”东西墙壁上用土红颜料书写的两条标语还清晰可辨。标语下分设的学习栏、歌咏栏、时事栏、防卫栏里面的字虽已褪色,但隐约可见的大字刚劲有力,仍能看出革命先驱抗战救国的坚定信念。
展柜里学员使用的教材,抗战时期的军装和草鞋,锈迹斑斑的劳作器具等物品,还有那墙壁上粘贴的一张张有关抗大四分校的老照片,再现了革命战争年代激情四射的烽火岁月和战士们在艰苦环境下奋发学习的场景。
在建党100周年之际,让我们随着这些饱经沧桑的珍贵文物和定格历史的史料照片,一起去追忆建党伟业中抗大四分校的红色往事。
1937年,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把中国推向了灾难的深渊。1938年夏,徐州、开封相继被日军攻陷,国民党军队纷纷溃逃,华中战局急转直下。同年9月,中共中央指示河南省委将领导重心转向豫东,开展豫东敌后游击战争。为给即将开展的敌后游击战争做准备,大量培养抗日干部,积蓄力量,1938年3月,彭雪枫以新四军第四支队第八团竹沟留守处的名义,开办了军政教导大队。教导大队参照延安抗日军政大学的模式办学,广泛招收各地爱国青年,先后开办两期,培训了党政军干部800余人。
1938年10月28日,彭雪枫率领新四军游击支队到达鹿邑县刘大庄一带。11月22日在与日伪军作战路过太康县转角楼村(现太康县转角楼镇)时,彭雪枫萌生了创办随营学校(即抗日军政大学第四分校的前身)的想法,11月26日,随营学校在杞县付集伊东花园正式成立。彭雪枫兼任校长,吴芝圃任副校长,萧望东兼任政治部主任。
1939年1月,彭雪枫率部到达豫东永城、皖北涡阳为中心的豫、皖、苏三省交界地区,点燃了中州大地的抗日烽火,开辟了豫皖苏抗日革命根据地。1940年3月,经党中央和抗大总校批准,在游击支队随营学校的基础上,成立抗大四分校。经过多方筹备,抗大四分校在河南省永城县和安徽省涡阳县交界处的永城县麻冢集正式成立。学校主张学生文武兼修,所设课程不仅有哲学、政治经济学、社会发展史等基本理论课,还有游击战术、步兵战术及射击等军事技术实践课。在第一期开学典礼上,彭雪枫司令员兼校长在会上勉励大家:“要能文能武”“要立志做一个政治军事家”“把抗大第四分校办成培养军政干部的大熔炉”。
由于学校驻地距离日伪据点只有二三十里,常常可以听到炮声,而且还有国民党顽固派的军队和土匪到处扰乱。为了适应战斗环境,抗大四分校提出了“加强军事生活,加强战斗准备”的口号,给每个干部、学员都发了枪,全校武装起来,加强战斗训练和演习。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一个大队(营)在夜间紧急集合只需八分钟的时间,就可以连炊事员一起从各个村庄跑到预定地点集合完毕。
1940年6月1日,抗大四分校开学不久,支队首长为检阅在安徽省涡阳县新兴集一带集中整训的八个团和抗大四分校的训练成绩,在新兴集举行了纪念“五卅”万人大会。不料日军闻讯出动了1000余人的快速部队,分四路包围新兴集,妄图突然袭击。在这紧急关头,彭雪枫司令员果断地指挥部队和抗大学员顽强地进行反击,歼敌200余人。当晚即将敌击溃,抗大四分校安全转移,这是抗大四分校成立后经受的第一次战斗考验。
1941年5月2日,抗大四分校奉命转移到安徽省蒙城县北面的苗庄,不料在5月3日早晨,突然发现国民党李品仙部两个骑兵团向苗庄逼近,形势十分危急。抗大四分校在战备急缺、地形十分不利的条件下,发扬英勇牺牲的战斗精神,学员们犹如猛虎扑食,与敌人展开生死搏斗,终于胜利地完成了阻击任务。因为敌众我寡,绝大多数同志牺牲,只有几个人存活下来。全校学员们经受了一场严峻的战斗考验和锻炼,其英勇牺牲的精神广为传颂。
抗大四分校在永城共开办两期,培养抗日军政干部近2000名。1941年5月中旬,抗大四分校随部队转移到皖北等地办学,至1945年11月结束,共开办七期。
“除了旧址,还有一棵银杏树也见证了抗大四分校的峥嵘岁月。”黄强说。
来到距离旧址一公里的曾楼村这棵千年银杏树前,黄强对记者说:“这可是一棵革命树,当年抗大四分校学员夏天学习、聚会、议事就在这棵树下,当时的手榴弹柄和枪托也是用银杏树的树干做成的,这棵树为抗日战争可是出了不少力!”银杏树树围6.5米,树荫遮盖400余平方米,时因冬季,枝干未展蓬勃之象。黄强展示了一张银杏树枝繁叶茂的图片,并说南枝如果不残缺,这棵树看起来会更美。时间见证了银杏树的繁盛,银杏树见证了革命前辈们对革命理想的不懈追求,见证了党成长的峥嵘岁月。
1963年6月,抗大四分校旧址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列入河南省第一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几经修缮,抗大四分校旧址现已成为对党员干部进行革命传统和爱国主义教育的场所,年接待游客量1万余人,常年开展‘红色教育实践活动’‘主题党日活动’‘缅怀革命先烈,重温入党誓词’等活动。”黄强说:“为更好的铭记党史及教育宣传,下一步,将进一步扩建抗大四分校旧址,并开展更多的红色主题教育活动,吸引更多人学习参观、铭记历史,感受先烈们的革命热情和滚烫初心。”
来源:商丘日报
记者 袁国豪 通讯员 张孟莉
编辑: 小 图
Hash:93b771a5666833503c47063b5bb7ff6e020d43df
声明:此文由 商丘日报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