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看!贵安的历史文化底蕴居然如此深厚!
宋代理学家朱熹在此地结庐、修养、讲学期间深受贵安先民的拥戴。特别是他所提倡的“明义理”“崇道德”“重实践”“图上进”“讲文明”等理学道理,通俗易懂,很受人们的欢迎。贵安因“贵人安康”而得名。他走后,人们为抒发对这位伟人的敬意之情,永远地缅怀他,便自发地在贵安主村中,建了一座占地面积约为300平方米,木制的“朱文公祠”。祠的正中堂上还立着一尊朱公全身塑像,其神情尊严肃穆、泰然自若、栩栩如生。身像前放着一长方形长得石制香炉,祠的两侧房也摆着香炉。每逢过年做节,附近的许多信众都纷纷慕名前来敬香拜神,以表自己心中的敬意之心。
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途径地
贵安曾是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途经地,在境内贵安桃源梧桐山(降虎)、汤岭古道茶亭等发生战斗。得到消息后,中共连罗县委和红十三独立团主动接应,火线接受抢救伤病员的重要任务,保存了革命的有生力量,为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顺利北上进入闽东扫清了障碍。
七子汤
“七子汤”这个泉池名称是许多温泉旅游景区所争相命名的。这得从贵安汤店“泉池”群说起。它位于敖江中游岩角湾江畔。过去这里曾约有十几口大大小小的汤池群。这些泉池分别散布在绿草如茵的坪地上,近看像一口口碧波荡漾、清冽纯净的瑶池,远瞧像一面面形状各异、大小不一的明镜,天空俯视又像一颗颗散落人间的璀璨耀眼、晶莹闪烁的珍珠。孩提记忆力贵安池水清澈透明,池底清晰可见,周边嫩草鲜亮,环境优美清新。福建师大一位女考古专家曾也多次莅临实地考察,用她的话说:“那是世上所少见,中国所绝有的泉池群。不仅数量繁多,而且这些遗址都在驿道旁,显而易见与驿站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文化遗产:仁山拉线狮
一种集舞蹈、娱乐、体育于一体的民间传统技艺,始于清雍正年间,迄今已有200多年历史。现在表演的拉线狮和狮架,是上世纪20年代初仁山村民赵唐德、赵先德经过仿制加以放大。2006年,仁山拉线狮被列入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大坪寺
建于1662年,一座规模宏大的佛教寺院。依山而建,坐北朝南,面积一万五千平方米。南宋理学大师朱熹逃难贵安时,这里也成了他的讲学之处。1722年,一场罕见的特大洪水将大坪寺冲毁。 这座寺院依山而建,坐北朝南,面积15000平方米,寺院正中是由几座宏伟的建筑群组成的。相传那时位居最前的一座是“佛玉殿”,紧随其后的是“大雄宝殿”,再后的是座“德堂”,最后一座便是“观音阁”。内围在这四 座建筑群左右的两边的是鼓楼和钟楼,外围在左右两边的有迎宾厅、僧堂、齐堂和卫生间等。整个寺院殿宇楼堂布局严谨,色彩明丽、层层叠叠、错落有致、飞檐翅 角、流光溢彩、气势雄伟壮观,令人叹为观止。殿内摆设着各种文官武将,神志宛然、栩栩如生、惟妙惟肖。那时,许多信众都从四面八方前来烧香拜佛,每逢佳节,这里更是香火旺盛,人群拥挤,来往不断的地方。
贵安位于连江西北角,与福州仅一山之隔。“福温路”古驿道是福州出北门,陟大北岭,穿降虎寨,下连江贵安汤岭,过潘渡桥,经罗源、宁德、霞浦、福鼎,再往北通往温州,进而入京城。从福州宦溪镇的降虎寨东寨门出山,有一条蜿蜒于山间的下山古驿道就是汤岭古驿道,山脚便是贵安。汤岭古驿道是福州北驿道中的一小段,据连江民国版县志记载:“汤岭,一名云岭,赴省大路。旧属光临里。清光绪间,郑存里砌修,自茶亭至西溪桥上”。它联结福州至连江贵安的通道,全长五公里。
新石器至青铜器时代文化遗址
1986年采集有新石器至青铜器时代方格纹,蓝纹,弦纹等陶片标本。经鉴定为青铜器时代文化遗址。
2007年福州贵安潘渡乡贵安村的廉政碑和朱公祠等两个旅游点日前正式申报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此举标志着福州贵安温泉旅游度假区历史遗迹遗址保护工程正式启动。
贵安村是规划建设的福州贵安温泉旅游度假区的核心组成部分。据1987年省市县三级文物考古部门考察发现,贵安村共有两处青铜器时代文化遗址,充分证明了3000多年前就已有先民在这片沃土上开拓营生、繁衍生息。
古桥
绍兴十四年(即1144年),敖江兴建惠政桥,后屡次修建屡次被洪水冲垮,在绍应年间(1228——1233年间)重建新桥时,改名为“安利桥”。据县志记载:桥长250米,宽6米,高14米。桥下设水门10道,桥上建房236间房子供过往人休息和欣赏山水自然风光。这是当时周围各县最为雄伟壮观的一座桥。
潘溪廊桥安利桥经历了自宋绍兴至清雍正将近600年的时间,先后建桥共10多次,明未崇祯年间(1628——1642年)桥被冲垮,福建著名的文学家曹学铨与知县共同募捐重建,历经四年后建成。并赋诗:“为山成一篑,离水若千寻。世态原浮寄,行人仍古今。微躯无倦意,贤宰有同心。因忆桥成事,全资物力深。”
降虎寨
建于宋代嘉祐三年(1058年),又名云漈关,在福州市晋安区宦溪镇降虎岭上,靠近连江县界,为古时福州北面的重要门户,东北交通要道,素为兵家必争之地。明嘉靖年间,戚继光曾率兵破寨,消灭了盘踞寨中的倭寇,后长驱连江县沿海大歼倭寇。戚继光率军驻扎连江时,因天气潮湿,大部分士兵得了皮肤病,四方求医无效,直到汤山泡温泉后才好转。戚将军事后赞水之神奇,数日后,兵营首领带人到这几口温泉边烧香拜祭,以表谢意。此后戚家军祭泉神的传说也在当地的百姓中流传。
墓葬
洪坑墓
位于潘渡乡洪坑村口山坡下。坐北朝南,三室合葬。1979年一洪姓农民建房挖基时发现后进行发掘。出土文物有青釉陶罐、托环、灯盏、小瓶、陶鼎等20件。墓砖边沿印有古钱纹、几何纹。经查阅洪氏族谱,其祖先于唐初即迁入洪坑。出土文物和墓砖与乌石浦墓相似,亦属早期唐墓。
吴尚书墓
位于潘渡乡宝溪村溪山山麓,坐西南朝东北,面临敖江。墓位前筑有三层墓埕,墓桌中间竖青石磨光刻制墓碑,书刻“钦赐太子少保谥襄惠公文华之墓”。墓埕前方两侧有神道,各宽4米,排列石羊,石马,翁仲,石烛等石刻。清雍正正元年(1723年)奉旨给修茔表,仍饬地方官保护,迄今为县内保护最完整的明代古墓。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碑记碑刻
贵安废除弊政碑
碑竖在潘渡乡贵安村东田园中,花岗石刻制,碑高180厘米、宽60厘米,全文105字。记载知县王仁灏革除官员及公务往返概由贵安接待中午伙食的弊端,从而减轻民众负担。立碑时间为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 碑文正楷书写,数百年的风雨侵蚀,字迹依然清晰遒劲, 迄今保存良好。
坡西老浦潭碑刻
碑刻在潘渡乡坡西村西北群山悬岩上。幅面高约50厘米,无碑名,仅有落款“乾隆丙戌蔡德贵”7个楷字。乾隆丙戌即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系村民蔡德贵在老浦潭兴建拦溪坝,凿岩修渠引水灌溉时留下的岩刻,字迹已模糊。
宋教育家朱熹题刻
宋庆元间朱熹曾避迹连江讲学,留下岩刻3幅。其中镌在丹阳镇东平村宝林寺附近一块巨石上,竖两行分别为“降虎寨”和“雷移石”,落款已模糊不清。旧县志漏“峰”字和“石”字。另一幅镌在潘渡乡仁山村七里岭路旁岩石上为“陟岵”2字。
Hash:7251f36f17ddf0e198dc4ea787169b217d7a50c1
声明:此文由 发现贵阳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