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都自古并州——民国晋商
清朝末年,尽管山西有洋务派领袖张之洞、胡聘之这样一流的督抚治晋,他们竭力裁撤庸官、奖掖农耕、开办洋务、兴学育才,太原曾经出现了造产救国的崭新气象,无奈清王朝气数已尽,病入膏肓。1900年,是中华民族历史上灾难深重的一年,八国联军进攻北京,慈禧皇太后仓皇出逃。她从大同进入山西,沿同蒲路南下,来到了太原。即使在逃亡途中,慈禧仍不忘作威作福,沿路收刮民财,纵容兵丁抢掠,大肆镇压义和团,山西民怨沸腾。
1901年清廷推行新政,山西出国留学人员大增。留学生大多勤奋好学、胸怀大志。他们身在异国他乡,倍感祖国积贫积弱,一部分人走上了实业救国的道路,一部分人加入了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甚至一些人还成立了“铁血丈夫团”,开展地下武装斗争。
山西素以丰富的煤铁资源著称于世,帝国主义早就觊觎已久。到了清代末年,刘鄂(就是《老残游记》的作者)勾结官府,把盂县、阳泉、平定等地的采矿权卖给了英国的福公司。
光绪23年,刘鹗应外国人聘请到山西的一间铁矿公司做经理,他和一些新党人物的思想一样,认为只有提倡科学,兴办实业才能救中国,而兴办实业的办法就是他所想的:「国无素蓄,不如任欧人开之,我严定其制,令三十年而全矿铁路归我.如是,则彼之利在一时,而我之利在百世矣.」有人认为他者种主张在本质上是不利于国家的,难怪这时他要背负著汉奸之名了。
消息传出,在三晋大地引起了轩然大波。山西大学数千名学生上街游行,包围了巡抚衙门。当时山西商务局的总办正在海子边宴请英商,闻知学生闹事,吓得龟缩在桌子底下,不敢露面。海外的晋籍留学生李培仁听说矿权被卖,感到救国无望,在日本跳海自杀。李培仁之死,引起了国内强烈震动。1906年重阳节,他的遗体被保矿人士运回国内,在太原海子边举行公祭。壮士的灵柩停放在文瀛湖畔,面对强大的民意,山西巡抚丁宝铨也站在百姓的立场上,亲自为李培仁撰写了挽联:“青主后一人,三晋多才,后先麟凤自辉映;白登有志士,重阳独吊,满城风雨助悲哀。”太原官商学界一万多人参加了公祭,人山人海,群情振奋。当主持人宣读李培仁的绝命书时,所有的人泪如雨下,大家高呼口号。一致表示保矿争权,不达目的,誓不罢休。公祭仪式结束以后,太原进行了数万人的大游行,保矿运动达到了高潮。
英国福公司看到山西民众的力量如此强大,只好低头让步。不过,狡猾的英商又提出来山西必须赔付275万两白银。而政府只能拿出来150万两,尚有125万两的缺口。关键时刻,太原商人渠本翘率先发出筹款的倡议,得到了许多富户的响应,大家共同出资,最终从英商手中赎回了矿权,山西人成立了自己的“保晋矿务公司”,开始开发矿产资源,造福三晋百姓。历时数年之久的保矿运动终于取得了彻底的胜利。
在地方财政相当吃紧的情况下,渠本翘运用他的权力和影响,“各票庄均认先行挪借,以免失信外人,而保晋省名誉,”按期交付了赎款。后人感慨:“若当日票商不为助力,吾恐今日矿区犹在福公司之手,而英商势力早已横行于我山西之境内矣!”
这场运动的领导者之一,太原商人渠本翘是近代史上的一个传奇商人。国家不幸渠家幸。历史上的渠家,风光无限。渠家财雄天下的时候,恰恰是我们国家风雨如磐、灾难深重的时候。咸丰十年,也就是1860年,八国联军占领塘沽,逼近北京,咸丰帝仓皇外逃。这一年,渠家最大的支柱产业百川通票号开张,当年就获利颇丰。1898年戊戌变法开始,帝党后党尖锐对峙,六君子喋血京城。这一年渠家的百川通,三晋源两大票号发展到了巅峰,成为票号业的泰山北斗。清政府实行假立宪,激起了全国人民的愤怒,反满斗争此起彼伏。这一年,曾经留学日本的渠氏英才渠本翘,被委任为典礼院直学士,从此,人称“渠学士”,渠氏成为山西政界、商界首屈一指的名流……
渠本翘
(1862年-1919年),原名本桥,字楚南。祁县城内人。
相关链接
渠本翘,原名本桥,字楚南,号湘笙,祁县城内人。父渠源浈,人称“旺财东”,生有三子。本翘居长,自幼天资聪颖,勤奋好学。因其父个性乖戾,脾气古怪,不为其父所爱,自幼随母寄居于乔家堡外祖父乔朗山家。乔朗山是当时的名儒(咸丰己未科举人),曾任过知县,家中设有私塾,本桥在外祖父家受到良师指导,又与舅父乔佑谦、乔尚谦、学友刘奋熙等日夜砥砺,相互切磋,学业大进。不到二十岁便博经通史,有“神童”之誉。光绪十一年(1885)中秀才,十四年(1888)中解元,十八年(1892)中进士,为三甲第四名,任内阁中书。
1909年(宣统元年)10月,(山西大学堂)" 解容辂监督辞职,学部委渠本翘为监督。" (《山西大学百年记事》)(注:关于渠本翘担任山西大学堂监督的时间,《中国近代名人大辞典·渠本翘》记载为1907年;《山西大学百年记事》为1909年(宣统元年)10月;《三晋揽胜·渠家大院》记载光绪三十年(1904年)。“时大学堂尚于外人合办,当之者每苦棘手。君处之年余,中外无间言”(《渠本翘墓志铭》)可见渠本翘虽任职时间不长,但做出了积极努力。光绪31年(1905年),在废科举、兴学堂时,与乡绅商定,并捐资两万余两白银,把原“昭余书院”创办为祁县中学堂,并附设蒙养学堂。将所集款项,存放于殷实商号,以求生息,供学校逐年开支。为了培养人才,于祁县中学开办之初,亲自制定规章制度,且不惜重金延请优秀师资,为学生设立奖学金,培育后进。光绪33年祁县人孟步云在太原创办私立光华女校时,渠本翘也曾捐资赞助。
振兴民族工业
渠本翘乃三晋源、百川通等票号的资本家,家资数百万,除上文提到的保晋矿务公司外,他还与乔家共同出资,接办了山西官办火柴厂,改名“双福火柴公司”,双福火柴公司引进西方的生产技术和管理经验,生意日渐红火。这是山西省第一家近代民族工业,也是今日平遥火柴厂的前身。。
隐居
1909年,清政府以虚衔对本翘进行笼络,先任“三品京堂候补”。后又授其“典礼院直学上”之衔。辛亥武昌起义,山西响应,清政府欲借其声望挽回清政权在山西的失败,又任命其为山西宣慰使,渠辞而未就。南北议和成功,清帝退位后,他一直隐居天津,不再出世。袁世凯“洪宪”称帝时,也曾极力网致许以高官厚爵,本翘一直坚持不受。此后,致力于收藏和著述,一面广购珍版古籍与名家字画,一面征集文献,整理刊行。曾请林琴南作《麓台招隐图》,1915年印行了刘奋熙著《爱薇堂遗集》。1916年又应常赞春之请,与他人合资石印出版戴廷式之《半可集备存》;还拟刊刻李扬清《梦华轩诗稿》并拟仿《墨林今话》的体例集印所藏字画,加以点评。还曾计划编纂祁县地方新志(未果)。
收藏与著述
辛亥革命时,本翘被任命为南北议和随员,时隔不久,和议告成,清帝退位,他的政治生涯也告一段落。晚年,本翘致力于收藏与著述,一面广收珍版古书与名家字画,一面征集文献,整理刊印发行。1915年,他印发了刘奋熙诗集,并撰写了序言与生平事略,置诸卷首。次年,应榆次常赞春之请,助资石印了戴廷式著的《半可集》。1919年,在赴友人酒宴中突然与世长辞。他本人的著述未见刊印,手稿已部散失,但可从戴廷式的《半可集》与刘奋熙的《爱微堂遗著》中见到若干篇幅。
纵观渠本翘的一生,他是个集官、商、绅于一体的特殊人物,是一位积极的爱国者和精力充沛的社会活动家。首先,他是读书入仕之人,考取了进士,清政府任命他为中国驻日本横滨副领事,曾经当过山西大学堂的学监即校长,曾经担任过山西商会的会长,因此他的眼界、思维远远超过了老一代的晋商。渠本翘经商和祖先做生意有很大不同,不管是票号、当铺、茶庄,他们一直经营传统商业,而渠本翘由于兴办民族工商业,借助西方的工业文明给晋商的事业中注入了新的血液,其次渠本翘经商掺杂了很多政治动机,或多或少有一些实业救国慨然大气在其中。
对于朝廷的腐败,渠本翘也不是不知道,他当时想到政局的盘根错节“每以隐忧致疾也”,意思是说他也隐约感到这个朝廷似乎已经到了无可救药的地步,但是作为一个儒家文化背景下成长起来的读书人,加上多年的官场经历,都使他不能做一个置身事外的旁观者,他不是看不透,而是看透了也没有别的办法,只好以身相殉。近代国学大师林琴南,在《祁县渠公墓表》中盛赞他:“少有检格,于文史多有所涉。既遭国变,无聊不平,一寓之于酒,想其酒酣耳热,西望崇陵,血泪填满胸臆矣。”
渠本翘出身于进士,服务于清廷,一生以实业报国为己任。可惜,天不假英才,“五四”运动爆发的那年那月,渠公不幸在天津先逝。他去世后,在津的山西人用近乎国葬的仪式告别了这位三晋英才。
Hash:6ca8fc876ed168944f3386202237b076ff2ff685
声明:此文由 山西文博会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