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昌古城关帝庙

明日天气:阴天转多云,13~19℃

关帝庙复建于巫山县大昌场镇西包岭居委古城内的西门,由北京建工建筑设计院负责搬迁工程设计,重庆市园林建筑工程(集团)有限公司于2005年7月至10月实施拆解和转运,由重庆峡江文物工程有限责任公司于2006年3月正式动工复建,并在2007年年底由重庆市组织的专家组进行了验收,2008年4月21日,专家评审组评审后,同意通过验收,工程合格。

迁建的关帝庙坐北朝南,东西长42.0米,南北长26.0米,占地面积1200平方米,建筑面积近2000平方米,为抬梁和穿斗式梁架相结合的单檐硬山式砖木结构。

关帝庙--吴剑波摄

整个建筑由西、中、东三列院落横向并联,各列院落既在正立面独立成门,又在中部留有通道,相互通达。

中列、东列为两进井院,由前殿、天井、正殿呈“日”字纵深后退,西列为三进井院,由前殿、院坝、中殿、天井、后殿呈“目”字纵深后退。

前、中、正殿中轴对称,中列前殿、正殿明间面阔5.27米,左右次间面阔4.25米,前殿进深6.2米,后殿进深9.07米;东列前殿、正殿明间面阔5.4米,左右次间面阔4.35米,前殿进深6.2米,后殿进深9.07米;西列前、中、后殿明间面阔4.7米,左右次间面阔3.9米,前殿进深6.2米,中殿进深3.3米,后殿进深5.1米。

各殿墙体均为空斗砖墙,白灰抹面。

中列后殿北墙(后辟墙)上部,有残缺浅浮雕灰塑彩色壁画,塑有大小两个边框,大框套小框,牌匾式依附于墙上,最薄处1毫米,最厚处15毫米,匾框高965毫米,宽2455毫米;

小框内由左至右塑有红日、吉祥云纹、层层上升的山、古树、房屋、斜上垒叠巨石;右上部印痕较其他部位新,可能有脱落,无法辨别其组成图案;画面有红运当头、步步高升、寿比南山等寓意。画面色彩氧化消退,可辨的仅有石绿和铁红及灰色。

大小边框之间的装饰已脱落,只留有铁红色充斥其间。

该建筑不仅规模宏大,院落较多,而且梁架用木粗大,结构复杂,装饰美观,显示了工匠艺人较高的艺术水平,是研究古建筑构架的活资料。

殿堂结构是穿斗式梁架和抬梁式梁架的复合运用,山墙边是穿斗式梁架,明间为抬梁式梁架。

抬梁式梁架之间用柁墩支撑,柁墩的造型和雕刻都十分精美,艺术性极强。

如中列后殿明间(明间是指居中的那一间)的抬梁式梁架,三架梁与五架梁、七架梁之间是“亚”字形柁墩,中部束腰;“亚”字形柁墩上半部分为两端回卷的如意头造型,线条随弧内旋,束腰部分挺立,似如意棒;下半部分线条相对内收,如海水翻卷,构成“海水江芽”图案,江芽尖角上翘,如“亚”字中间的两点,护在如意棒两侧,昂首望着上面的如意头。

七架梁与之下的穿枋之间是两个张嘴相对的“匡”型柁墩,两柁墩背靠金柱,两口相向,有气吞山河之势。

穿枋与梁柱交接的两个角,以拐子龙梁托为装饰。

脊瓜柱与三架梁之间,有变形三角形角背加固。

关帝庙东列后殿明间的柁墩造型更为独特,整体造型为如意弧背形,立面木雕图案为双龙戏珠,宝珠由底座上镂空的心形如意头抬托,镂空的心形如意头,有称心如意之寓;

双龙尾部在上,身体向下回旋,头向上抬起,张口相向对着宝珠。整个画面造型夸张,内涵深厚,线条跌宕起伏,勾勒清晰,艺术性、思想性极强。

殿堂二层为楼板,

殿外硬山面饰三角形一级封火墙,

东立面后殿三角形墙尖处,饰有灰塑卷云纹;

中列的大门为6扇格子门,每扇格子门六抹头,格心为雕花,绦环板和裙板素面;门两侧是雕花槛窗横披为素面壁板,门头挂“关帝庙”匾额。

东列和西列的大门是墙门,门洞顶部条石过梁,梯形叠涩;左右两边次间墙上有木条窗,窗的头部有雕花窗楣,窗楣造型如门楼,脊下是坡面檐,檐下六线叠涩,三线间的宽面上,灰塑黑白常青藤蔓,画面优美,给人以宁静、平和的内心感受。

迁建前,关帝庙是大昌镇政府的办公用房,位于大昌古城外东北约300米,据专家陈日飙考证,其建筑规模、布局仍保留着原建时期的风格,整体梁架、墙体、屋面等都保存完好。其基址是经过精心挑选的,是古城的有机结合体。

陈日飙专家在考证过程中,发现了用作垫脚石的“补修关帝庙小序”石碑,填补了关帝庙早期历史的空白,这块石碑勒刻于嘉庆二年十二月,即1797年,它告诉我们,在1797年之前,关帝庙就有了很久的历史了,建于何时,碑文没说,现也无法考证,但专家通过建筑结构和手法推断,关帝庙与大昌古城民居为同时期建筑。

陈日飙专家整理的《补修关帝庙小序》碑文载述:大昌之有关帝庙也,历年已久,庙貎不无改观,而重以兵燹相仍,倾地尤盛耶。□□巫山营都司徐公因邪佞滋扰两次率弁至斯拜谒大帝,徐公见其□殿山墙、前后廊厢崩颓,不堪风雨飘淋,既圣像亦难窥蔽目击,其况虑无以妥神灵而壮巍峨者,爰捐清俸,俾主持为工,与修□□墙垣,起盖庙厢,动以□□涂以厝膢,月余间焕然一新。韩昌黎韩愈。编者注)云:莫为之前,虽美不彰;莫为之后,虽盛不传。如我□徐公敬恭明神之心,原不欲以自诩,□□□入庙而瞻□丽□来有不□所而来为之称述于弗置也。是为序□□□。嘉庆二年十二月吉日。□□□□□□□□□□□□□(官衔。编者注)徐朝刚捐修。□□□□□□□□□外委千总加一级崔登榜督造汛。书:蔡又师。瓦:田荣景。木匠工:间世禄。石:何今升。主持僧:慧祥。

经查光绪《巫山县志》卷二十二秩官志载:“巫山营都司,乾隆九年裁游击、守备,改设都司,驻巫山县城”。“徐朝刚,广西马平人,乾隆五十三年任”(乾隆五十三年为1788年,指徐朝刚在这一年开始担任巫山营都司。编者注)。徐朝刚的下任为李锦鳞,“李锦鳞,贵州镇远人,由行伍出身,嘉庆五年任”。通过两任时间可以推断出,徐朝刚在都司位上达13年之久。

光绪《巫山县志》卷二十三政绩志载:“徐朝刚,柳州马平人。乾隆五十四年(据秩官志应为五十三年。编者注)任营都阃(kǔn。统兵的将军。编者注)。嘉庆二年(1797年。编者注),教匪滋拢,协同县令徐士林及士民固守堵御,日夜巡警,城赖以安。南乡拐子坪一带,有邪教惑民,公亲至其处谕抚,民心以靖”。

光绪《巫山县志》卷二十二秩官志载:“国朝巫山县知县,徐士林,顺天通州廪生,嘉庆元年署任”。卷二十三政绩志载:“徐士林,顺天通州人。嘉庆元年,署县事。二年,闰六月,教匪临城,公设法团练,防守无倦,城赖以安。又劝捐设粥场赈济,至今犹有口碑。”

从以上资料看出,在嘉庆二年(1797年),巫山营都司徐朝刚,在两次拜谒大昌关帝庙后,捐资整修了关帝庙,并在这一年的闰六月,为抵御白莲教的滋拢,在县令徐士林的领导下,同士民固守堵御,日夜巡警,防守无倦,确保了巫山县城的平安

在此后的大清同治八年,即1869年,关帝庙再次重建,这次重建,简单地记录在西列前殿脊檩上,毛笔写有“大清同治八年岁次己巳仲春良旦重建”。写这一串字的有心人,为我们研究关帝庙的历史,留下了珍贵的资料。

在拆解迁建过程中,关帝庙墙体浅浮雕灰塑的揭取、修复和归位,是施工难度最大、技术含量最高、施工组织最复杂的三大特殊工程之一,在揭取过程中,采取了清洁、划边线、制作揭取板、裱纸和贴纱布、揭取、加固和修复等手段,最终将其镶嵌在复建的关帝庙原位墙上。

大昌古城帝主宫

执行主编:魏明尧

责任编辑:徐媛

巫山报社独立拥有或与相关内容提供者共同拥有巫山报社全媒体(巫山报、巫山手机报、巫山网门户网站、融巫山微信公众号、巫山之声微信公号、巫山APP)相关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视频资料以及页面设计等)的版权或其它知识产权,受我国法律保护。未经巫山报社书面许可,对于巫山报社全媒体所有内容,任何个人、单位不得复制或以其它形式使用,否则,巫山报社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Hash:b1e5c78eb53dc32151fb194c1cb84f6915482f6b

声明:此文由 巫山网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