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藏在山卡卡里的这个隐秘小村寨,竟因为石头火遍了全世界!

贵州黔东南剑河县的一个小山

风景自然秀美,民族风情淳朴多姿

虽然看起来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小村庄

但是在国外这个村庄却是非常出名

吸引了许多专家学者和旅客慕名前来

这个地方就是剑河八郎

2013年入选了第二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被誉为“建在古生物化石群里的苗寨”据说,这个村随手掰开一块石头都能发现化石

来源:贵阳

八郎村距剑河新县城约2公里,坐落在一处高山脚下的一条小山岭上,四面群山的环绕,犹如一个睡在摇篮里的婴儿,与世无争。

村寨坐落在八郎松山脚下,村前为农田,四面青山,植被良好,传统建筑风貌保存完整,百余栋木质房屋依山而建。村道铺以当地产的片石,极具特色。

来源:贵州旅游在线

八郎形成于清代初期,相传八郎苗族先祖狩猎时在这里遇水源并认为龙脉较好而落居,住有羊单、羊北、方向3大房族。

来源:黔东南微报

话说八郎因著名的八郎中医而得名。1934年12月红军长征途径八郎去施洞镇远,有红军伤员在八郎养伤,留下了许多红军爱护苗族群众的故事。

村民主要经济来源以水稻蔬菜种植和畜禽养殖为主,盛产花生、玉米。主要特色产品有:红绣。

八朗村的地势较陡,许多吊脚楼都砌了高高的石头堡坎,伸出长长的腿,极具地域特色。

寨子很干净,到处可以看到青石板,路、屋基甚至猪牛圈都是石板岩石堆砌,整个寨子体现了鲜明的石头文化风格。

八郎村民族风情浓郁,传统服饰、婚嫁、丧葬、生产、节日、歌舞等文化保存完好。苗族飞歌高亢响亮,优美动听;刺绣朴实美丽,分年轻人老年人两种样式;

寨子里的节庆祭祀等仪式繁多,寓意丰富,有一个很神秘且有趣的习俗,那就是村里每年11月这个时候都会举行一次“洗寨”,意为保平安、防火、去灾。

八郎“洗寨”的防火习俗,据说是把“火秧头”“请”出村寨,让它顺水漂流,以免苗寨发生火灾,殃及百姓。

洗寨活动由一老者担当祭师,口中念念有词在前开道,一路念送火神词,祭师们一大早就绕村子挨家挨户收米收灶堂火灰,向每家每户洒下从村中古井“忆母井”中打来的井水,为每家每户去除不干净的东西(火星)。

然后牵着一头祭祀用的牯牛,也牵着绕寨一周。

绕完了整个村子,众人牵着祭祀用的牯牛和稻草编扎的稻草船抬至溪边,洗寨的人都集中到溪边。

祭师做法事,然后在溪边杀牛,让牛血顺河水流走,稻草船亦放入水中,让其顺水漂走。

然后把牛肉分发给各家各户煮食,这些牛肉不可以带回家中,只能在村外煮食。且吃完了的要洗手、洗口、洗净所有器具才可以带回家。

八郎因古生物化石而闻名遐迩

走进八郎村,给人的第一印象是:古朴、安宁、悠远。这样的地方,因为古生物化石的出现,逐渐变得热闹起来。

八郎苗寨后北坡一带,是黔东南苗岭国家地质公园东园区古生物化石景区的核心区,古生物化石门类众多,数量丰富,标本精美,排在加拿大布尔吉斯动物群和云南澄江动物群之后,居世界第三。八郎村便因古生物化石而闻名遐迩。

据悉,早在1982年,贵州大学的赵元龙教授就曾带领科研团队走进八郎村,在当地发现了一个距今5.2亿年的庞大海洋古生物化石群——包括11大门类、120多属动物化石,其中,微网虫、奇虾类等均为首次发现,是居于加拿大布尔吉斯生物群和云南澄江生物群之间的世界三大页岩型生物群。

如今,30多年过去,八郎村岩石中的地球生物密码依然待解,但声名远播的八郎村,吸引了全国各地的化石爱好者不断前来看化石。

游客发现的三叶虫化石

最开始当地村民并不知道这些化石,更不知道其价值所在,村子旁边的山上,化石随处可见,当地村民也并不在意。

古时候,八郎村遭遇过大旱,先民们在寻找水源时,挖出了不少印着小动物的石块,不久即天降甘霖,村民将化石视为村子的守护精灵,认为是这些精灵保护村寨生生不息。

所以最开始,八郎村的村民是拒绝外人来开采化石的。

现在八郎村的化石已经传开了,几乎每天都有人慕名而来寻找化石,村民也有意识来保护这些化石。

村境内著名的早、中寒武纪古生物化石群,极具考古和旅游开发价值。

这些化石揭示了寒武纪生命的演化过程,如今八郎村正在准备开发寒武纪古生物科普乐园项目,也能让更多人了解5亿年前古生物的奇迹。

正因为这些化石,让八郎村从一个默默无闻的小村寨,变成一个举世闻名的考古旅游地点。

这个曾经也许是一片汪洋的小村寨

这片神奇的土地,

是全人类共同的珍贵遗产

值得我们保护它,爱护它!

同意的小伙伴,记得文末点zan哟!

来源:贵州旅游在线、黔东南微报、黔东南州民委等

贵州新媒中心综合整理

Hash:dc045918d0054c66b43f37e8381faa2ea8a4d489

声明:此文由 贵州热点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