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准争藏蝴蝶效应:大策凌攻进拉萨,康熙驱准保藏埋雷丢失拉达克
优质原创作者、历史达人
原创不易请君关注一下吧
拉达克的前世今生,唐朝安西大都护府高句丽籍名将高仙芝平定小勃律
巨唐时代,唐玄宗致力于恢复自李世民起打造的国际体系——天可汗的威严,那时将星照耀北天,帝国双璧:高仙芝和封常青都是享誉世界的山地战之王,国力雄厚武器装备也领先世界——明光铠加上陌刀将李嗣业等陌刀兵的威武,把唐朝的武德发扬到了巅峰
安西兵在唐高句丽籍贯的大将高仙芝的统帅下,远征小勃律,你没有看错,就是《长安十二时辰》中朝廷要在长安给小勃律建造馆驿的那个小勃律!高仙芝一战封神
唐朝天宝初年,吐蕃以武力迫使小勃律(今克什米尔的吉尔吉特)与之联姻。由于小勃律地处吐蕃通往安西四镇的要道,于是西北二十余国皆臣服于吐蕃,中断了对唐朝的朝贡。
在当时的四镇节度使田仁琬曾3次讨伐均未成功的情况下,高仙芝(高句丽遗民)于公元747年(天宝六年)被玄宗任命为行营招讨使,率步骑一万进行长途远征。
高仙芝从安西出发,仅用百余日便到达连云堡(小勃律西北部今阿富汗东北的萨尔哈德)。
连云堡地势险要,且有万人吐蕃兵防守,但高仙芝指挥下的唐军作战神勇,半天时间便攻占了该城。
此后高仙芝率兵继续深入,越过险峻的坦驹岭,进入阿弩越城,平定了小勃律国,活捉小勃律国王及吐蕃公主。
此役之后,唐军在西域威名更盛,高仙芝也被提拔为安西四镇节度使。
天宝九年(750)高仙芝再度奉命出军,击破亲附吐蕃的车师国,俘虏其国王勃特没。
这两次艰难的远征使得高仙芝在西域获得了极大的声誉,也标志着唐朝在中亚的扩张达到了顶点。
此时,中国已经成为塔里木地区、伊犁河流域和伊塞克湖地区的占有人和塔什干的宗主,他控制了帕米尔山谷地区,成了吐火罗地区,喀布尔和克什米尔的保护者,高仙芝俨然是大唐在中亚的总督。
怛罗斯之战后,安西都护府的精锐兵力损失殆尽,但仅仅过了两年,升任安西节度使的封常清于天宝十二年(753年)进攻受吐蕃控制的大勃律(今克什米尔西北的巴勒提斯坦),“大破之,受降而还。”说明安西都护府的实力已经大体恢复。如若不是安史之乱,安西都护府也许有能力再次和阿拉伯人一较长短。
安史之乱折了高仙芝和封常青两位中华名将,大唐再未重现昔日辉煌,在西域的霸权也随着盛唐的崩溃而随风消逝。
怛罗斯之役后不久阿布·穆斯林因功高震主而被谋杀,手下大将齐雅德·伊本·萨里也被处死,由此引来大规模叛变,阿拉伯忙于平乱,并没有乘胜追击,只是巩固了他们在中亚取代唐朝建立的霸权。后果是阿拉伯帝国完全控制了中亚,开始了中亚整体伊斯兰化的过程。
直到大元控制西藏之后,吐蕃赞普的后裔——拉达克王国也纳入元朝宣政院管理之下,
大元建立了纳里速古鲁孙元帅府管辖拉达克,后来大明继承其建制,设置了俄力思军民元帅府,其上级机构是乌斯藏都司。
有说法认为古格王朝曾经统一过阿里三围,那么后来的拉达克王朝可能是从古格王朝再次分出来的。
明朝末年,崇祯时代国力衰弱无力管理西藏,和硕特汗国的固始汗入藏杀死了亲大明的噶举派领袖藏巴汗,西藏脱离了明朝的控制。由于五世达赖希望利用和硕特蒙古的力量驱逐拉达克人在阿里地区的势力,拉达克王国便投靠了印度的莫卧儿帝国,因此也有少量人口被伊斯兰化。
17世纪后期,拉达克王国与西藏地方爆发了藏拉战争。双方的争端与教派信仰的不同有很大关系,拉达克信仰帕木竹巴噶举派(红帽),而西藏甘丹颇章-和硕特联合政权则信仰格鲁派(黄帽)。
上图:大明领土的最西端是俄力思军民元帅府,拉达克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神圣领土!
这场拉达克战争起因是拉达克王国在统治区域内发起打击异端的行动,迫害格鲁派僧人。但西藏地方发兵进攻实际目的却是收复藏北的阿里高原。
五世达赖指定甘丹才旺为指挥官。甘丹才旺原为固始汗之孙,蒙古汉王达赖洪台吉之子, 后来扎什伦布寺出家为僧。以甘丹才旺为帅,可以代表和硕特蒙古和西藏甘丹颇章政权两方面的利益。
1679年,甘丹才旺先到纳木错湖旁接管了2500蒙古军队,又进入后藏征集了若干藏军,便迅速进入阿里地方。
拉达克一向轻视西藏地方的战斗力,认为蒙藏联军这是“头撞铁锤”,自取灭亡,宣称要将马匹拴在拉萨的石碑上。
如此的狂妄轻敌必然会招致速败,蒙藏联军很快打败了拉达克军队,并长驱攻入拉达克本土,却在攻打一座座坚固的城堡时陷入僵局。
西藏方发起了全面动员,又有5000名藏军被调拨起来,进入拉达克本土。由于粮草物资的消耗令藏军难以承受,主帅甘丹才旺做出决定,绕开许多险阻和城塞,直取拉达克本土列城。
拉达克军仓促无备,被藏军如同雷霆的突袭打得大败,列城也被蒙藏联军攻克。
拉达克王德雷南杰不甘心失败,勾结莫卧儿帝国,请来了援兵。
莫卧儿的战象有万钧之重,吼啸冲击时威力惊人,藏军很快不敌溃败,但毕竟在崇山峻岭之间能够投入的战象有限,和硕特蒙古骑兵通过机动灵活的战术成功压制住战象部队,双方都损失惨重,以各自撤回议和告终,西藏方将列城、比吐、尺赛等 7 座城堡和庄园归还于拉达克王。
1684年,大名鼎鼎的噶尔丹带着准噶尔蒙古的人马数千里驰援,与藏军一同再次进攻列城。惶恐的拉达克王国不得不屈辱求和,承认己方仍是西藏藩属,向西藏每年进贡 10 钱黄金和 10 两藏红花, 并为拉萨祈愿大法会提供供神灯火便利。
然而,
清朝驱准保藏,正式对西藏建立管理时,由于莫卧儿王朝远比西藏地方强大,拉达克终究成为莫卧儿帝国的附属国,
甚至连拉达克王室都有许多人皈依伊斯兰教了。
达拉克作为勉强保持独立性的莫卧儿附属国,仍然和中国西藏保持紧密关系,对清朝也很友好,有时会进行朝贡。
大清帝国和莫卧儿帝国有过交流吗?
大清帝国和莫卧儿帝国历史上都彼此知道对方的存在,并对双方的领土和势力范围保有很大的尊重。
上图:大清时期的莫卧儿帝国(紫),萨法维波斯(红),奥斯曼帝国(绿)
早先莫卧儿也试图插足中亚。但是准格尔汗国在中亚崛起之后,意识到从印度出兵无力消灭准格尔的莫卧儿帝国就已经放弃了对中亚领土的野心。
所以18世纪初清朝平定准格尔,势力进入中亚的时候。莫卧儿正在南边和波斯打的不可开交。这个时间差让清朝和莫卧儿完全不存在领土和势力范围上的矛盾。
在1661年的时候清军险些跟莫卧儿军队在缅甸正面遭遇。
当时莫卧儿帝国由奥朗则布统治,奥朗则布是第六任莫卧儿皇帝。他和自己的弟弟沙舒贾不久前爆发了对皇位的继承权争夺战。沙舒贾战败之后由印度的曼尼普尔邦逃亡至缅甸。随后奥朗则布随即派遣大军进入缅甸追杀沙舒贾及其余党。
上图:红色部分为印度曼尼普尔邦,沙舒贾由此向东南逃进缅甸
而在同一时候,一支由吴三桂率领的清军也追击南明末代皇帝朱由榔从云南向西南方向进入缅甸。南明余部藏身的实皆距离曼尼普尔邦很近。同时在缅甸搜索叛军的吴三桂清军和莫卧儿军队相距也应该不会太远。但没有任何史料证明两支军队进行了实质性的接触。
如果1661年的时候吴三桂的清军精锐在缅甸正面撞上了极盛时期的莫卧儿军团,那画面太美简直不敢想。
大清1791年开始的平定廓尔喀,乾隆平廓尔喀两场战争让清朝开始了解南方的莫卧儿帝国。廓尔喀就是今天的尼泊尔王国。他们从1791年开始两次发动对西藏的侵略战争。
西藏班禅额尔德尼向乾隆皇帝求救,大将军福康安及都统海兰察的清军两次出兵挽救西藏,1792年,清军翻过喜马拉雅山围困廓尔喀首都加德满都,廓尔喀遣使请降,成为清朝属国。清军从掳来的大量廓尔喀俘虏口中了解到了印度的时局,地理,气候等诸多信息。这些信息被编纂成文档呈交给了乾隆皇帝。
上图:内行看门道——大清的版图不仅仅是国境线以内的地方,还包括了乾隆注册的十几个藩属国!
莫卧儿帝国倒是跟清代前期我国的一些割据政权(如准噶尔汗国、叶尔羌汗国)有交流。
还有个特殊的两头朝贡国,拉达克王国这个两头臣服的属国(清朝和莫卧儿帝国两头纳贡)也就成了清朝获悉莫卧儿帝国情报的一个来源,同样也是莫卧儿帝国获悉清朝的一个来源。
清朝最初,并不了解莫卧儿帝国,因为明朝就不怎么了解。
上图:注意锡克帝国在图上的位置,大致是今天的克什米尔地区
岳钟琪追击准噶尔人时,分析了一些中亚和南亚的局势,在奏折里,管莫卧儿帝国叫“哈齐”(藏族对莫卧儿帝国的称呼),并称为“回子中最大部落”。
此后清朝就开始格外注意莫卧儿帝国了,而随着给清朝提供情报的拉达克王国的伊斯兰化,拉达克王国的公文从藏文变成了波斯文之后,清朝把莫卧儿帝国的称呼,也就从藏文的“哈齐”变成了波斯文的“痕都斯坦”,再到传统蒙文(满文档案称呼)和汉文(中文档案称呼)中的“印度”了。
清朝各种档案里,还有一位莫卧儿皇帝的名字:穆罕默德沙!
清朝档案里,管他叫“印度”的“巴咱汗”麻麻撒(仅见于满文档案),所谓巴咱汗就是“帕夏”+“可汗”,这是藏族人对伊斯兰世界君主的一种笼统性称呼。
其实穆罕默德沙当时日子很苦,国内内忧外患,内部有马拉塔人造反,外部和波斯人作战失利,所以穆罕默德沙非常注重搜集周边情报,尤其是中国的动向。
对于中国,莫卧儿帝国绝对不会陌生的,开国皇帝巴布尔年少流浪时就在日记里写着:想去中国投靠他舅舅(吐鲁番的阿黑麻汗)混日子。
在对中国方面,满文档案中有部分拉达克给清朝的汇报文件,显示印度和准噶尔汗国互相有密使往来,而且还被拉达克王朝秘密汇报给了清朝。
清朝和莫卧儿帝国都在拉达克王国间接角力,而且准噶尔汗国和莫卧儿帝国也有密使往来,准噶尔汗国似乎还非常关心印度和波斯之间的战事。
清朝平定准噶尔后,又积极向中亚拓展势力,把莫卧儿视为“回子中的最大部落”,照这么发展下去,清朝和莫卧儿帝国出现直接往来,那是必然的。
但是。
阿富汗帝国崛起了,阿富汗帝国大举入侵印度,莫卧儿帝国被打得稀巴烂,自此后莫卧儿帝国一蹶不振,马拉塔人建立了松散的新帝国,莫卧儿皇帝沦为世代汉献帝,而且就等英国人来一波接收了。
《平定准噶尔方略》里,就记载了:
土伯特拉达克汗策旺那木扎尔遣人致书,臣等译看,其书云:
闻爱乌罕(阿富汗)头目爱哈默特沙,恃强攻痕都期坦(印度)部落,取扎纳巴特城(旧德里) ,以阿奇木伯克守之,自居拉固尔城 (拉合尔) 。
又克什米尔部落,旧头目名塞克专 ,爱哈默特沙令其往见; 不从,遂遣人统众数万攻之。
塞克专迎战败溃,为其下人执送。爱哈默特沙颇能体恤农商人等,如古之尼西尔宛(萨珊波斯库思老大帝)时,羊虎同居,并不相害等语。臣等复书,奖其诚悃。
上图:卧莫尔帝国皇帝之一阿富汗 爱哈默特沙
所以说“回子中最大部落”已经是阿富汗了,莫卧儿帝国已经衰落不值得清朝注意了。清朝也就懒得去跟莫卧儿帝国打交道了,而莫卧儿帝国内忧外患自顾不暇,自然也就没功夫去联系以前就没啥交情的清朝了。
阿富汗和清朝交往之后,倒是有趣得多。阿富汗使者自恃强国来使,不肯磕头啊,这要是不磕头……算啥朝贡啊,可把清朝官员急死了,连哄带吓连欺带诈,最后举例说俄罗斯人和欧洲人都磕头了你算啥东西不磕头?阿富汗使者肯定是知道俄罗斯的,于是勉强磕了个头……
近古时代的波斯文化圈其实有四(五)个帝国,与清朝关系最近的是中亚的布哈拉汗国,以及其衍生出的希瓦和浩罕。他们和清朝交流非常多。第五个则是阿富汗人的阿富汗帝国,也和清朝有过接触。
所以清朝和莫卧儿帝国时期的印度没啥接触是正常的,尽管马克思说印度不是一个国家,只是一个地理符号,英属印度时期完成了印度的整合而且触发了印度民族意识和侵略性。
Hash:8ba15c00b9bdb1927d6d6d6c9b1f3c995d9f8e99
声明:此文由 您的人生导师张光英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