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博物馆 | 浙江省博物馆:越地长歌,穿越千载见证繁庶两浙

文 | 立佳

编辑 | 子木

简介

浙江博物馆浙江省内最大综合性人文科学博物馆,始建于1929年,坐落于杭州西湖孤山南麓,原名“西湖博物馆”,馆藏文物十万余件,展示了浙江七千年古老悠久的历史,是海内外具有较高知名度的博物馆之一。

一个博物馆,都是民族文化基因的宝库,每一件文物的生命轨迹,都让人为之叹服。虽然文物是静止的,但对文化所承载着的历史的传承是动态的,一代代薪火相传,总能让我们看到文物背后的故事与历史,了解文物所承载的文明和中华文化延续的精神内核。

金粉东南,山灵水秀;禹耕会稽,舜陶河滨。100万年前,江浙一带已有人类活动,远古先民在这里留下了一个个坚实的脚印;人文始祖在这里留下了播撒文明的身影和传说。从一万年前开始,新石器文化在这片土地上发展起来,良渚文化时期达到巅峰,成为中国大地上文明气息最浓厚的地方。

中原的夏商帝国兴起时,生长在这里的越人发展出精勤耕战的古越王国。秦统一中国后,这片越人故土纳入帝国版图,自秦至唐,浙江经历了由低迷逐渐高扬的初步发展时期。经宋元明清四代,繁庶的两浙之地渐成东南翘楚。千载以来的历史演变,都可以在浙江省博物馆斑斓多彩的文物展品中看到。

浙江省博物馆始建于1929年,经过近90年的发展,已发展成为浙江省内规模最大的综合性人文科学博物馆,形成了包括孤山馆区、武林馆区、名人旧居、文物保护科研基地等在内的多层次、广范围的陈列展示与服务社会的新格局。

浙江省博物馆是浙江省内最大的集收藏、陈列、研究于一体的综合性人文科学博物馆。馆藏文物十万余件。其中河姆渡文化的陶器、漆器、木器、骨器和象牙制品,良渚文化的玉器丝织品,越国的青铜器,越窑、龙泉窑、南宋官窑等窑口的青瓷,会稽镜和湖州镜,明清浙籍书画家的作品等,均为遐迩闻名的瑰宝。

浙江是举世闻名的瓷器发源地和青瓷的故乡。浙江古代的陶瓷生产历史悠久、业绩辉煌,涌现出许多名窑佳瓷,是制瓷技艺传播世界的起点。拥有许多精美的陶瓷文物是浙江省博物馆收藏的一大特色,依托丰富而系统的陶瓷文物和专业典雅的陈列语言,向广大观众生动展示浙江古代陶瓷的工艺成就和对世界文明做出的巨大贡献。

五代吴越国·“千秋万岁”铭鎏金银盒

文澜阁御制诗匾

浙江省博物馆分为孤山馆区、文澜阁、西湖美术馆、武林馆区、黄宾虹纪念室、沙孟海旧居、文保科研基地这七个景区。孤山馆区位于杭州西湖孤山,主要由主楼、浙江西湖美术馆和皇家藏书楼文澜阁组成。武林馆区历史陈列为主,是展示浙江悠久历史、灿烂文化和革命历程的窗口。

清末民初 朱金木雕千工床

目前,浙江省博物馆两个馆区设有“越地长歌——浙江历史文化陈列”、“钱江潮——浙江现代革命历史陈列”两个基本陈列和“昆山片玉——中国古代陶瓷陈列”、“画之大者——黄宾虹艺术陈列”、“重华绮芳——宋元明清漆器艺术陈列”、“非凡的心声——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中国古琴”、“意匠生辉——浙江民间造型艺术”、“十里红妆——宁绍婚俗中的红妆家具”、“文澜遗泽——文澜阁与《四库全书》”“瑞象重明”等专题陈列,多层次、多角度地展示了浙江七千年古老悠久的历史。

文渊阁本《四库全书》

行走在其中,仿佛穿越千载,一眼万年,从打制石器到熔制铜铁,从茹毛饮血到刀耕火种,从秦汉到唐宋到明清,先人们踏过荆棘与蛮荒,用一代代的血与火,推动文明的车轮驶过史前的黎明,悠悠岁月,沧海桑田;薪火相传,历劫弥坚,这些文物不仅是博物馆中的陈列品,而且能够让观众感受到“生命”的文化传奇。

唐五代·鎏金铜释迦牟尼佛说法像

十大镇馆之宝

新石器时代河姆渡文化双鸟朝阳纹牙雕

河姆渡遗址出土,长16.6厘米,残宽6.3厘米,厚1.2厘米。正面用阴线雕刻出一组图案,中心为一同心圆,外圆刻有光芒,形似太阳。从这些艺术品中可看到原始河姆渡人对鸟的喜爱和对太阳的崇拜。该牙雕是原始象牙雕刻中的艺术珍品,不仅反映了当时的象牙工艺水准,更为研究河姆渡人的思想意识提供了宝贵的资料,堪称旷世珍宝。

新石器时代良渚文化玉琮

良渚反山墓地出土,形体宽阔硕大,纹饰独特繁缛,琮体四面各琢刻一完整的神人兽面图像,兽面的两侧各浅浮雕鸟纹,为良渚文化玉琮之首。琮是良渚玉器中最神秘又最富代表性的器物,其功用说法不一,多数学者认为它是一种祭祀的法器。此玉琮是目前发现的良渚玉琮中最大、最重、做工最精美的一件,通称“琮王”。不仅如此,与之同出的玉鉞、玉权杖等在诸多良渚玉器中都是最庄重且独一无二的,说明它们无疑是已拉开文明乐章的良渚文化的王权的象征。

战国伎乐铜房屋模型

铜屋平面作长方形,三开间。正面敞开,立圆形柱两根,屋顶、后墙及四阶均饰勾连回纹,柱顶为一鸟,屋内跪坐六人。是罕见的先秦青铜房屋模型,也是春秋战国时期的礼乐制度的拟仿写真。

战国越王者旨於睗剑

剑体宽阔,中脊起线,双刃呈弧形于近锋处收狭。圆盘形剑首,圆茎上有两凸箍,箍饰变形兽面纹,茎绕丝质缠缑。剑格两面铸双钩鸟虫书铭文,正面为“戉王戉王”,反面为“者旨于睗”。这把越王剑保存完整,虽历2500余年,依然不锈不蚀,风采依旧;剑刃极薄,异常犀利,吹毛可断,加上剑鞘齐全,缠缑完整。集如此多的优点于一身,在出土或传世的吴、越剑中可谓绝无仅有。

唐“彩凤鸣岐”七弦琴

“彩凤鸣岐”琴,落霞式,造型古朴、典雅,背面有冰裂断和小流水断,美丽而别致。此琴是杨宗稷“半百琴斋”中最珍爱的琴,并著录于《琴学丛书》,杨氏评价“声音绝佳”、“可谓凤毛麟角矣”。琴有钟磬金石之声,在唐琴中已属上乘,与故宫著名的唐琴“九霄环佩”可相提并论。

五代吴越鎏金银阿育王塔

杭州雷峰塔地宫出土,塔方形,由基座、塔身、塔顶三部分构成。塔完整无缺,是五代吴越国末代君主钱俶于北宋开宝五年(972年)开始营建雷峰塔时专为雷峰塔打造,银塔内置奉安“佛螺髻发”的金棺。金棺银塔其意义等同于金棺银椁,是瘞埋佛舍利的最高规格。

北宋彩塑菩萨立像

塑像作为佛教造像的一种形式,起源于中国,盛行于唐代,至宋代流行而普及,并迎来了彩塑艺术的辉煌时期。温州白象塔曾一次性出土了四十二身北宋彩泥造像,形态毕肖,敷彩描金,精彩绝伦,极具绚烂之美,是宋塑的典范之作,也是泥塑中的珍品。

黄公望富春山居图卷

富春山居图是元朝书画家黄公望为郑樗(无用师)所绘,以浙江富春江为背景,全图用墨淡雅,山和水的布置疏密得当,墨色浓淡干湿并用,极富于变化,是黄公望的代表作,被称为“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明朝末年传到收藏家吴洪裕手中,吴洪裕极为喜爱此画,甚至在临死前下令将此画焚烧殉葬,被吴洪裕的侄子从火中抢救出,但此时画已被烧成一大一小两段。较长的后段称《无用师卷》,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前段称《剩山图》,现收藏于浙江省博物馆。《剩山图》虽是原作起首的一部分,但画面中所描写的山水风光,仍能体现黄公望超凡脱俗的笔墨技巧,基本可以构成一个独立的作品。

龙泉窑舟形砚滴

砚滴,也称水注,是一种文房用品,用于为砚台磨墨添水。舟形砚滴的设计灵感乃源于北宋大文豪苏东坡赤壁泛舟之典故,从中寄托了古代读书人对功名的渴求和对一代文豪的敬仰之情。舟形砚滴胎质细腻洁白,釉层肥厚、色粉青。其设计巧妙,动静结合,寓意生动,是一件难得的实用与艺术完美结合的龙泉青瓷精品。

民国万工轿

此轿是清末民初宁波式花轿,被列为浙江省博物馆最受观众喜爱的展品之一,享有“天下第一轿”的美称。因制造时曾耗费超过一万个工时,又称“万工轿”。花轿木质雕花,朱漆铺底饰以金箔贴花,远远望去金碧辉煌,犹如一座微型的宫殿,是现存世界上最豪华的花轿,朱金木雕的极品。

浙江省博物馆导览

地址

孤山馆区: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孤山路25号

武林馆区:浙江省杭州市中山北路581号西湖文化广场E区

电话

0571-87960505(孤山馆区)

0571-85391628(武林馆区)

开放时间

周一闭馆,法定节假日除外

周二至周日9:00—17:00,16:30观众停止入场。

门票

免费对外开放(特殊临展除外)

原创稿件,受法律保护,转载请联系后台!

皇家安大略博物馆 |福建博物院 |普拉多博物馆 |安徽博物院 |上海博物馆 |罗马国家博物馆 |湖北省博物馆 |印度尼西亚国家博物馆 |陕西历史博物馆 |

微信号:

yolojingying

Hash:ae88ade8d9fd6fabbf818de9e1ccfa176ccaabd6

声明:此文由 环球人物YOLO精英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