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浙之锁钥,入闽之咽喉”的仙霞古道,原来是唐朝著名起义军开辟

文图/若愚

仙霞关中国古代关隘,古称古泉山、泉岭山,是与位于四川广元市南剑门关,位于河南西部灵宝函谷关山西代县雁门关同齐名的中国四大古关口之一。仙霞关存有四道关门,五公里麻石垒砌的古道,为中国保存最完整的唐末黄巢起义遗址,是浙江省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仙霞关位于浙江省江山市安乡南仙霞岭上,地处福建、浙江、江西三省交界处。仙霞关城东西与高山相连,南北有狭路沟通,为古代衢州(现代为浙江衢县)往来建州(现代为福建建瓯)之咽喉要地。仙霞关以雄伟险峻驰名,素称“两浙之锁钥,入闽之咽喉”,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

明成化年间(公元1465~1487年),仙霞关设巡司戍守。明末,唐王朱聿键在福州称帝,拟据仙霞之险阻击清兵,后因明将郑芝龙撤除仙霞守军,清兵遂越关南进,直抵福州。浙江江山至福建浦城已有公路相通,仙霞关已失关隘作用。

关上有三块石碑,一是宋代砌路碑记,一为天雨庵塔石,上镌“天雨庵和尚之塔”;一块“东南锁钥”残碑。东北半山腰处,尚存清代建筑天雨庵附屋四间。关岭半腰及顶巅,各建一别致小亭。关岭两旁修竹蔽日,古木参天山风习习,泉水淙淙。

古道为唐末黄巢起义军开辟,长达七百里,直趋福建建州。宋乾道八年(公元1172年),保宁军节度使史浩赴福州时,经此道“募夫以石铺之”,遂成鹅卵石历史上它是一条“商旅之途”、“诗歌之路”。

古道蛇行竹海中,石磴青苔斑碧。由于历经千年,已被人们走得光溜溜的,往昔,它曾是东南咽喉,入闽锁钥,由中原征福建,这是必经之地,历来兵家必争。

古道都是用小石块铺就的,路有二米来宽,这在古代来说应该算是宽敞了,其实,对于当时来说,这就是现在的高速公路。古道是建在山沟中的,古道的两边是高高的山脉。

沿千年古道登仙霞关,在停车场往古道的一角,有一座一米来宽的小石桥桥头立着一块石碑,写有“落马桥”。据说,日军侵略时,一队长指挥部队想从此往福建,但行至此桥,便突然落马。

古道雄威,一直延续到全国抗日。抗战时期国民党四十九师将士凭雄关,设伏狙击企图由此入闽的日寇。在日军飞机钢炮轰鸣之下,激战三昼夜,日军伏尸千余败退,从此绝了经由仙霞古道直下福建的念头。

Hash:c23d8df433203ab8f17b25e7812c090d52a643ec

声明:此文由 捞史倌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