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山滋润大族支的高姓

高姓是一个多源合流的族群,其主源出自炎帝,相传与西周时期的齐太公姜子牙有关。姜子牙的6世孙齐文公之子受封于高(今山东邹平北部一带),人称公子高。公子高的孙子溪与齐襄公的弟弟公子白是好友。齐襄公后来被公孙无知所杀,溪联合其他大臣一起平定内乱,诛杀公子无知,迎立公子小白为国君,是为齐桓公。桓公继位后,为了表彰溪的功劳,便让他以祖父的字为姓,称作高姓。

高姓在齐国得姓后,世世代代担任齐国的上卿之职,为齐国著名的世族之一。至东汉时,这支高姓人中的高洪出任渤海太守,任满后举家留居本郡蓨县(今河北景县),子孙中名相相继,进一步光大了祖宗的基业,致使“渤海”成为高姓诸郡望之首。

此外,高姓还有多个来源:一是远古时期的高元,西周时期的高奔戎,春秋时期的高渠弥,他们是中国最早一些以“高”为氏的人;二是齐桓公4世孙齐文公后裔中有以“高”为氏者;三是百濮后裔中有以“高”为氏者;四是十六国时期鲜卑慕容氏改姓为高;五是他姓人因被高姓人收养而改高姓者;等等,来源繁多,姓源复杂。但以出自齐国的一支为主流,故后世高姓人多称“系承姜尚,望出渤海”,以齐国公子高为得姓始祖。

高姓在繁衍发展中,除早期形成的渤海郡望外,后来又开创了“渔阳”、“辽东”、“广陵”、“河南”等郡望。“渔阳”在今北京市内,“辽东”在今辽宁省境,“广陵”在今江苏省境,“河南”在今河南洛阳市境。这说明自魏晋至隋唐,高姓已在中国南北广大地区活动。唐以后,高姓人进一步扩展到全国各地。发展至今,东南亚及欧美一些国家和地区,都有中国高姓人的活动足迹。在当今中华姓氏人口排序中,高姓是名列第15位的人口大姓,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1.21%,分布以山东、安徽、江苏、湖北、河北、河南、四川为多,这7省高姓约占全国汉族高姓人口的55%。

广东很早就有高姓人活动。远在周显王时,南海人高固以才能归楚,为楚威王相。时铎椒为威王傅,以王不能尽观《春秋》,乃采《春秋》之成败者为四十章,曰《铎氏微》,因固得以进献于威王。由是威王得孔子之道,文教日兴。唐初,太宗朝名相高冯的儿子高正业,因被上官仪所累,遭贬广州,其后代遂在广州地区发展繁衍。南宋初年,南雄珠玑巷乡绅罗贵率领33姓97人赴珠江三角洲发展家业。在这支南下团队中,其组成人员就有高裕思、高易思、高子君、高远等4人。高姓人徙居清远,始于明代,现有1.03万人,是排居第67位的市内人口大姓,分布上以佛冈最为集中,占全市高姓人口的1/3以上。

对清远高氏来说,佛冈龙山的山山水水最为滋润,她催育了清远高氏族群中的最大族支。明中叶,广州花县北兴乡杨荷村的高氏家族中,有族子广林、帝阳兄弟,毅然离开祖居地寻觅新的发展空间,他们北上清远潖江,相中了今佛冈龙山风水。于是,广林定居良塘,帝阳落籍关前,各自开基创业,传种续代,至今已传16代,裔孙衍居龙山及汤塘、石角等地,逾3000丁口。

龙山高氏除在县内繁衍播迁外,还分出多个小支移居清城清新各地。发展至今,清城源潭有450多人;清新鱼坝有400多人,江口有300多人;100~200人的居住点有石角、龙塘、横荷、太和、山塘、珠坑等地。原清远县地共有3000多高姓人,其中2000多人归属于佛冈龙山支派。

清远高氏另一支人数较多的族支发祥于阳山杜步乌梅村,开基祖名仕清,明中叶由怀集迁来,至今已传23代。其后裔散布阳山杜步、阳城英德九龙、黎溪及清新石潭等地,逾2000丁口。

英城老街有条高家巷,是高姓人营建的集住宅与商贸于一起的街巷。这支高姓的先代祖先高崇岳,原居南雄珠玑巷,清康熙十三年(1674)由南雄迁居南海鹅湄州(现为南海西樵联新村高家自然村)发展家业。高崇岳是单传,生喜宏一子,喜宏生礼圣、礼贤二子。嗣后,由礼字辈到元字辈7代时间,这个家族快速发展,人口迅速膨胀,以致面临着人多田少、生存困难的危机。于是,家族各房支或出洋打工,或移迁别处,纷纷寻求新的发展空间。其中一支北迁到英德英城郊区长岭发展家业。之后,又由长岭开枝散叶,分迁黎溪、石灰铺、石牯塘、浛洸等地开居置业。留居在长岭的一支,经过数代的打拼,家资渐丰,乃由乡入城,营建高家巷,以经商为生。如今,原高家巷高氏族人大都已迁居英德新城,融入现代城市的生活潮流;古老的高家巷已演变成“租家巷”,因为其住户大多是租住人家。浏览古巷,只有高家祠堂厅堂神龛两边的那幅“世上千百年人间无非积德,天下第一件好事还是读书”对联,依旧承载着这支高姓家族的古训。现这个家族在英德境内有逾千裔孙,各行各业都有分布。

除此之外,还有其他一些小的族支分布于各地,如清新龙颈高宅村有150多高姓人,先祖于清末从南海大同堡迁来;连州有300多高姓人,主要分布于九陂和连州2镇,开基祖叫文风,明代由省内东莞迁来。

数百年来,清远高氏族群默默地繁衍生息和耕种劳作。但也偶有显露头角的族子,如英德人高隼,中乾隆十八年(1753)拔贡,二十五年举人,官高明教谕,升山西左云陵川知县。他为官清操自持,政事简举,颇有政声。历官十载,因劳累过度,卒于任上。

Hash:c770705b3403b6e0e4958103224f749758d160ff

声明:此文由 史志清远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