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宁德—蕉城蔡氏家庙及蔡威故居历史考证

宁德市区八一五中路附近,有一条笔直略宽的前林路。解放前,这里是一条不起眼的石板路。在小巷深处,聚集着一片高低错落、青砖黛瓦的古老建筑。这其中最为引人注目的一座,是至今已有一百六十多年历史蕉城(原宁德县,下同)蔡氏家庙。

▲蔡氏家庙

蔡氏家庙古建筑群,系由蕉城蔡氏十六世祖志谅公(俗称“蔡亨”、“蔡百万”)于清道光二十六年农历八月十三日(1846)动工,至道光二十八年(1848)八月二十四日告竣,历时三年,规模完备,耗资巨大。蔡志谅(1796~1884),字肇弼,号直卿,系宁德蔡氏次房十六世祖,“无名英雄”蔡威的高祖父。历任户部江西司员外郎,初授中议大夫,晋赠通奉大夫,貤赠资政大夫。蔡志谅作为当时蕉城首屈一指的豪门望族,具有远见的卓识和良好的品质。据民国版《宁德县志》记载,蔡志谅曾捐助白银二万两重修宁德县文庙,并于咸丰年间(1851~1861)五次捐助朝廷粮饷。他的事迹也在蕉城城乡广为流传。  蔡氏家庙作为蕉城蔡氏的一个支祠,它是以乾隆年间大学漳浦蔡新的名义,依照山东衍圣公府和孔庙建筑格式修建,主体建筑分三进,座西朝东,砖木结构。附属建筑还有照墙、泮池(包括璧水桥)、仪门、文昌阁(书斋)等。整体布局顺地势前低后高,依次排列,错落有序。现仅存仪门及璧水桥,泮池,照墙等。由于蔡氏家族在蕉城历史上社会地位与经济实力的举足轻重,这座家庙在建筑上繁复多彩,其建筑形式兼有多种风格,以致木、石、砖、土多种混合同时使用,整个建筑群不仅高大宏伟,而且在用色上也十分讲究。由此我们也可以得出一个结论,蔡志谅为了修建这座家庙确实煞费苦心,花了很大的精力和财力。

▲半月池

据老一辈提供的记忆资料,蔡氏家庙是当时宁德县上规模的大祠堂之一。家庙正前方是一面照墙,照墙正上方镶有一块花岗石匾额,书日:“蔡氏家庙”四个擘窠大字。字迹清秀挺拔,出自清道光年间(1821-1850)岁贡生蔡明绅的手迹。照墙左右为半圆形文、武门,上各书“入孝”、“出悌”。进入文武门,便是大天井,天井正中有一个半月形水池,曰“ 泮池”,这也是蕉城蔡氏家庙标志性建筑。池旁环绕以石栏杆池上有一座由四条青石板并列铺设的拱桥,又叫璧水桥。1920年,蔡威与他父亲蔡祖熙及家族成员在这座桥上欢送姐夫黄星南(清末进士黄树荣三子)赴京,留下过一张珍贵的照片。过桥数步,登上五级台阶便到达家庙的仪门,仪门俗称门厅,门厅建成牌楼式样,重檐歇山顶,上雕有各种人物、飞禽、走兽、花卉,造型各异,工艺细腻。前檐下饰有多层重叠斗拱,设计精致,独具匠心。仪门正上方悬挂有竖匾“奉旨旌表孝友”,是清道光二十八年(1848)宣宗皇帝表彰蔡光坦、蔡光均兄弟时所赐。仪门左右廊前各有一幅美人靠,可供族人休憩。进入仪门,由天井踏上七级台阶,便来到蔡氏家庙的主体建筑——正厅(又称前厅)。是蔡氏族人每年的祭祀主祭场所,正厅在家庙整体建筑中堪称翘楚。建筑规模为正面阔五间,进深四间,穿斗抬梁式砖木混合结构,正中高悬有内装圣旨的“诰命”木匣,正下方设蔡氏历代宗亲神位。正厅木构件上或雕刻狮子戏球,或刻仙鹤青松,或镂刀马人物,或描花鸟虫鱼。就连石柱础也刻有精美的花边图案,廊檐发戗起翘,筑吻兽连兽、小瓦、勾头滴水,在正厅屋柱刻有本族先人事迹的木制楹联,如:

竹木有辉,乐静风高东郭;影衾无愧,纯修学仰西山。紫极恩被光九族;丹霄瑞霭焕重门。

▲蔡氏家庙及蔡威故居历史考证

每年农历七月十五,蔡氏在此举行祭祀活动。此时,大厅上都会悬挂祖先画像,廊前悬挂八对大宫灯,照得天井如同白昼。大厅上摆设八仙桌若干张,上列各种祭品,鸡鸭鱼肉,应时瓜果,山珍海味,无所不有。其中尤以一只烤得金黄色,直流油的小乳猪最为引人注目,这是蔡氏祭祖时的一个最高仪式,是蕉城其他大姓祠堂所望尘莫及的。这也是蔡氏作为清代后期蕉城第一望族的象征。每年的这一天,蔡氏举族云集,祭典如仪、庄严、热烈而温馨。由大厅后面的回廊进入一个小天井,再上五级石台阶可到达后厅。后厅正中设有蔡氏迁宁始祖南益公及迁居县城始祖燧轩公、清代文华殿大学士同宗蔡新的神龛。两旁则为各房支祖牌位,神龛雕刻精美,上有金龙缠柱和花鸟图案,厅前饰有垂花门与外界隔离。后厅是每年农历正月十五“春祭”活动的处所。过了后厅,便来到了家庙的最后一进建筑——花坪(小花园)。这里种有两棵高大的桂树,寓意深远,希望子孙能够“蟾宫折桂”,每年农历八月份,桂花开放,香气四溢。除了桂树,这里还种植有梅、兰、菊、杜鹃等名贵花木。后厅右边还附属有四扇二进房屋一幢,名“静养室”,作为蔡氏议事及安放祭器、杂物的处所。后厅右侧还有一座文昌阁书斋,与静养室相对衬,供蔡氏子弟读书之所。蔡威六岁至十三岁这段时间,与家族的十多个孩子在这里读书,执教的第一任老师是蔡威父亲蔡祖熙,蔡祖熙性格刚毅,具有变法新兴改良思想,蔡威受父亲影响很大。后又聘请名士马清斋、廖伯甘,课程除了《三字经》、《千字文》、《弟子规》及四书五经等儒家经典以外,还增加些新型教学内容,如国语、英语、数学等。书斋前面走廊边有个藏书室,所藏书籍甚富。孩提时代的蔡威天赋极高,求知若渴。他一有闲暇,手不释卷,汲取书籍中的精神财富,接受启蒙进步思想的陶冶。私塾生活给少年蔡威的健康成长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蔡氏家庙及蔡威故居历史考证

在蕉城蔡氏家庙的隔壁,有一座造型完美,保存完整的清代建筑,这就是“无名英雄”蔡威的故居。蔡威曾祖父蔡步銮(清通奉大夫,候选知府)于清道光二十八年(1848)为思孟、思端、思芬和思诏四个儿子兴建的。主体建筑分四进,历经变革,现仅存第一、第二进。现存的二进系蔡威祖父思端及其后代所居,即现在的“蔡威烈士展陈馆”所在地。光绪二十八年(1902),又由蔡威之父举人蔡祖熙再次修缮,现保存较完好。  蔡威故居占地面积五百五十八平方米,建筑面积五百零六平方米,六扇砖木结构,穿斗式梁架,具有浓郁的清代建筑风味和闽东地方特色,主体分大门、前天井、正厅、后厅、后天井五部分。还包括厢房、小客厅、廊庑、厨房、卫生间、仓库、水井、杂用房等附属建筑。布局严谨,雕刻精美。  故居大门朝北,高约三米,门楼飞檐斗拱,梁枋间装饰以花鸟人物,登上五级青石通过廊庑便进入了大天井,天井以花岗岩石条铺砌,光滑整洁,天井前方有假山鱼池,俗称“花架”,栽种有牡丹梅花、山茶、兰花等名贵花卉,面积不大,但治理得当,引人入胜。每当夏秋季节,纳凉赏月其下,月光如水,凉风习习。使人心旷神怡。蔡威小时候就经常在这里活动,乳母丫环还会给他讲述一些优美动人的民间故事。“花架”正上方正对着大厅的部位镶嵌有一个硕大的草书“寿”字,周围还饰有祥云蝙蝠等吉祥图案。“寿”字系临摹北宋陈抟老祖的真迹(陈抟,字图、南、北宋著名道士,隐居华山,朝廷累次下诏请其入京,均不赴),传说这个“寿”字中实际含有人、寿、年、丰四字。这种建筑装饰在蕉城城乡大户中极为常见,它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天井左右还对称地放置一对景德镇烧制的大陶缸,水缸外周绘有花鸟鱼虫、飞禽走兽,惟妙惟肖。缸内蓄养金鱼,鱼翻翠藻,映衬着蓝天白云,别有一番情趣。富贵之家以积聚为本,总怕肥水外流,而天上降落的雨露财气,可通过天井汇聚于家,表现出“肥水不外流”的心态,蕴含着主人希望世代富贵不绝的愿望。堪舆家给它起了个好听的名字,叫“四水归堂”。同时,天井积聚雨水还有实用价值,既可养鱼娱乐,同时还起到聚水防火的作用。天井左边廊庑为厢房,右边是小客厅,各为三间,小客厅是蔡家主人平时会见亲友的场所。天井正中设有五级台阶,两边廊庑也各有三级台阶,均可通往正厅。正厅为单檐悬山顶,高八米,抬梁式木构架,进深四间,面阔四间,正厅雕梁画栋,瓜筒、狮座、托木、斗拱雕刻生动,但不施油漆,使木材本性得以充分表现,有浓郁乡土气息。大厅廊前及左右墙柱上挂有板联,板联书法皆出自地方名家之手,内容也多为歌颂蔡氏祖先的典型事迹。如:

赤胆忠心,四谏昭日月。高风亮节,万佳励子孙。东国芳贻蕃兹氏族;西门衍庆奠厥宗枋。

大厅中堂正上方高悬有“孝友”匾额,这是清道光皇帝赐给蔡氏先人蔡光坦、蔡光均兄弟的,这块匾额悬挂于家庙仪门之上,其复制品在蔡氏后裔所住的每一座房子中均能看到,以示荣耀。匾额下方挂有清人仿宋代画家夏圭的《长江万里图》,两边配有“百代孝慈山仰泰,万年支派水流长”对联。前方设有几案、雕花太师椅,几案上整齐摆设有屏风镜、西洋钟、大花瓶、帽筒、纸媒筒等物。布局严谨,装饰华丽,却又不显繁琐。正厅是蔡家宴请重要宾客及喜庆大典、宣读诏旨的场所。大厅左右各有两间正房,其中左边第一间是蔡威父亲蔡祖熙和母亲林莺的卧室,也是蔡威出生的地方。右边一间是蔡威和妻子薛品香新婚的洞房。从正厅左侧门进去,便到达后厅,后厅较小且低矮,与正厅的高大宽敞形成鲜明对比,具有浓厚的地方建筑特色。这里是蔡家内部成员平时的主要活动场所,后厅左右也各有两个房间,左边的第二间是蔡威童年的卧室,蔡威从出生后到赴福州求学前的十五个年头,都生活与居住在这个房间,现卧室除旧时家居用品荡然无存外,格局完全保持原貌。后厅外还有一个方形小天井,天井正中也有一个“花架”和一个大陶缸。“花架”上方也镶嵌有一个巨大的楷书“福”字,与前厅的“寿”字遥相呼应,表达出福寿绵长,始终如一的美好祝愿,可谓别具匠心。天井两边各有廊庑两间,是丫环仆人居住的房间。顺着后厅左边回廊即进入一条幽深的弄堂, 小弄堂俗称“楼梯弄”,是安放楼梯的位置,楼梯弄旁是厕所、洗漱间、水井所在。水井水质甘冽清澈,至今仍可饮用。  故居因为蔡威而名扬四方,同时也得到地方政府的精心保护。2005年蔡威故居被列入《2005—2010年福建省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成为我省红色旅游规划中“四大红色名人故居”(毛泽东、朱德、张鼎丞、蔡威)之一。2008年又被列入宁德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供世人学习与瞻仰。

▲蔡氏胸像

除了蔡威故居,蔡氏家族颇具特色的古建筑还有前林路云南按察使蔡步钟的官厅——“廉访第”、西门路山东武定青州知府蔡步镛府第、观音弄蔡和厝等。现均保存完整,并保存有大量的木、砖、石雕,融装饰艺术与建筑结构为一体,是蔡氏先祖为后人留下的一份极其珍贵的文化遗产。  蔡氏家庙一带毗邻的古城区是蕉城建置千年以来的政治、文化中心。犹如福建省会福州的“三坊七巷”。这里工商城市,交通便捷,人文荟萃,名贤辈出。宁德旧县衙、状元里门楼、崔氏大夫祠、蔡氏家庙、太尉宫等明清建筑构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线。元代的“复青亭诗社”,明代的崔氏“问月楼”、清末民初的“鹤场吟社”也都座落在这里。高耸的马头墙,幽深的石板路,也孕育出了众多的历史名人。其中有宋代理学朱熹的门徒陈骏、郑师孟,状元余复,元代理学家陈自新,明代的太常寺卿吴国华,广东会同知县陈琯,广东连州知州崔世召,礼部员外郎陈邦校,清代的云南按察使蔡步钟,曾与民国名人王闿运一同修纂《湘潭县志》的陈嘉榆,“父子登科”的黄书田、黄毓英等人。儒林文苑,百态千姿,格外引人注目。这里深厚的文化积淀和历代乡贤的人格魅力,给童年的蔡威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为少年时代的蔡威健康发展打下坚实基础。蕉城也成为蔡威这位闽东革命先驱从事革命活动的起点站。

本文作者系福建宁德蔡威研究会会员

Hash:2aebf40413a351d75f4bc34c6a9ecf68e9c6f1ee

声明:此文由 蔡氏家园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