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卫湖 | 神话传奇的卧龙山

神话传奇的卧龙山

捜集整理/姜卫湖 审校/赵建斌

武乡县故城镇岸北村东有一座卧龙山山上有两座古庙,即龙王庙和三仙圣母庙;山脚下石缝里流出两股清冽甘甜的泉水,当地村民分别称为大神泉和小神泉;走过大神泉、往南还有一棵从山石夹缝中顽强挺拔地生长出来的老榆树——卧龙神榆;半山腰还有一块方形厚重,刻有小篆的巨石,人称“卧龙石”。

据当地84岁黄老先生和88岁的赵老先生两位村民讲述,卧龙山上这些神奇景观,至今在民间还一直流传着这个美丽动人、神话传奇的故事。

相传在很久很久以前,太行山腹地有一个叫沙驼国的地方,就是现在的故城镇,春秋战国时期叫皋狼国,秦代叫涅县,西汉叫涅氏县,西晋又叫涅县。这里四面环山,风境秀美,土地肥沃,古韵深沉。据史料记载,商代鬼方部落曾在这里居住。后来,华夏部落为了争夺这块肥地沃土,联合东夷部落,南蛮部落,部落之间进行了三年混战,致使沙驼国遭到严重破坏,土地荒芜,山河失色,民不聊生,哀魂遍野。

上古圣人禹帝知道后,派手下重要辅臣,历史上号称法律鼻祖,主管司法的大理士官皋陶,带领大将伯益,力士赑屃,主将螭首,副将龟趺,三苗部落统帅苗吉、苗祥、苗福,率领兵将数百人,从山东领旨出发绕行山西洪洞而北上,跨越霍太山即太岳山来到沙驼国(今故城镇)一个叫松树坡村(今高台寺村)的高台山地上安营扎寨,排兵布阵,治理战乱。

大理士官皋陶提倡以“作士理民”为原则,从司法角度实施“知人”和“安民”的治国理念,制订了“九德”用人标准,积极团结各方部落首领,统一制订法规奖罚条例,求同存异处理部落分歧,司法制度调解内部矛盾,武力法术惩罚犯罪行为。号召所有部落民众,平途治道,引水耕耘,大力发展种养和贸易事业,至此,沙驼国人民才过上安定团结,祥和快乐的生活。

然而,好景不长,天时不利,自然灾害频发,不是久旱无雨,就是洪涝成灾,或者冰雹寒霜,甚至天火瘟疫,连年灾害不断,人民生活无法保障。

一年春夏,久旱无雨又遇天火燃烧,沙驼环山林木被焚,水源涸竭,土石焦裂。

大理士官皋陶忧国忧民,悲悯众生,命令大力士赑屃背石运木,在松树坡村(今高台寺村)搭建起了一座祈福台(今建福寺前身),大理士官皋陶和监天官螭首,亲自插旌旗,竖幡幢,烧檀香,供五果,遥祭四海龙王和天地尊神,祈雨降露。结果,事与愿违,有求偏不应。祈雨反降雹,求风反落霜。皋陶气愤至极,写一帛状告疏文把东海龙王敖广,南海龙王敖钦,北海龙王敖顺,西海龙王敖闰,告到了天庭玉帝御案面前。

玉皇大帝第一时间收到沙驼国大理士官皋陶诉状后,下旨命令四大天王,持国天王、增长天王、广目天王、多闻天王组成巡视组,下凡间,入海界,巡察,暗访,取证。经调查核实,原来是执掌东海龙宫第一万九千九百九十九届龙族代表大会委员会,以东海龙王敖广为首的四大老龙王,他们的龙二代子女,分管各海域事务的十大小龙王委员:咸水海娑竭龙王、淡水海云音龙王、火山海烟口龙王、光电海眨眼龙王、密云海云幢龙王、咆啸海德叉龙王、地震海千变龙王、甘露海普雨龙王、怒涛海速疾龙王、繁殖海海渎龙王。

这龙宫十大小龙王委员,除了分管各个海域安全工作外,还特别负责陆地四季气候变化,进行合理行云布雨任务,保证普济天下树木丛林,药草苗稼,飞禽走兽正常成长和生活,保护人居环境不被妖魔鬼怪侵扰。

由于这十大小龙王,从小娇生惯养,少调失教,横行海道。个个暴戻妒恨斗习气重,贪瞋痴慢淫恶性深,经常依仗老龙王这把保护伞的庇护,违犯龙宫纪律,沉湎龙宫笙歌娱乐,不思进取,贪图享乐,收受贿赂龙族下属珍奇异宝,丧失龙族信念,懈怠政务,不按季节因缘行云布雨,刮风闪电,严重玩忽职守,多次引发海啸、火山、地震、旱灾、洪涝、雹灾,直接给人类安居生活带来巨大的生命财产损失。

玉帝阅览调查卷宗后,非常震怒,拍案敕令四大老龙王,速回天宫问责。玉帝要以渎职罪,违犯天条罪,官教子女不严罪,庇护罪,众罪并罚,开除老龙王仙籍,取消老龙王待遇。

决定把十大小龙王,以玩惑职守罪,不务正业罪,欺负虾兵蟹将罪,数罪并罚,判处十万三千六百九十九年零九个月有期徒刑,剥夺一切神通,开除龙籍,打入海底牢狱。

东海龙王敖广一听宣判结果,急得龙眼鼓凸,吓得龙牙发痒,急忙启禀玉帝:“玉帝大人,都怨在下小仙之过,对下属管教不严,我已经当了两万八千年龙王爷了,快到退休年龄了,请求玉皇大帝大人大发慈悲心,手下开恩,从轻发落这几个不懂事的孩子吧!”说罢老龙王哭得龙须直抖,泪涌如泉。

南海龙王敖钦,西海龙王敖闰,听了宣判很震惊,吓得老龙王爪子直哆嗦,因为他们俩是亲家,十大小龙王委员里面的海渎龙王是敖钦老龙王的儿媳妇,敖闰老龙王的亲闺女,两位老龙王双膝跪地,同声启禀玉帝:“玉帝大人大恩大德大善,小仙有个建议启禀大人,十大小龙王委员从小不懂事,贪婪享受惯了,龙脾气又大,但他们都是龙宫龙才!求求玉帝大人去华藏世界,请毗卢遮那佛教主,也就是汉人俗称的“大庐颠尖”出面教训教训这十大小龙王,保证在大庐颠尖的教育下能改邪归正,将来还可以接任我们这几个老龙王的职位!”!

北海龙王敖顺智谋老道,恭恭敬敬地禀报玉帝说:“玉帝大人,我也有一个建议,听说震旦太行山上有一个沙陀国的地方,环境优美,土地肥沃,地平广阔,上古四圣之一的司法鼻祖皋陶大理士官,德行天下,道法高深,在这里以法治国,惠民清廉,很受人尊敬。请玉帝大人,看在我老龙王敖顺和您玉帝大人多年来的交情上,把十大小龙王,安置在沙驼国地界,让皋陶大人司法教化,德行感化,道法净化,将来可以立功赎罪,龙行雨施,普济天下!望玉帝大人开恩,收回御旨判决文书,不要让孩的们下海牢受罪了,就发配到太行山沙驼国去接受皋陶管教去吧!”

玉帝听了,甚觉有理,于是采纳北海老龙王敖顺意见,把十大小龙王革职降级,保留神通,从海底解运到太行山沙驼国,安置在岸北村东面的一座大山上,从此,十大小龙王就盘卧在这座山坡树丛里,画地为牢,限制自由,开始接受大理士官皋陶的法治管教。

后来,岸北村有村民上山砍柴种地,常常返途迷路,发现今天走过的山路,明天就找不到了;有的村民发觉这座山能变大变小,有时变得山势陡峭,万丈千仞,高不可攀;有时变得横长百里,绵延不断。岸北村村民感觉奇怪就去请教大理士官皋陶,山中变化迷路的原因。

皋陶告诉大家,原来是山中有龙身隐遁,画地为牢接受教诫,规定诸龙王只能限制地盘卧,不能飞天翱翔,龙身在原地伸展盘曲,山势也随龙身增高降底,因此,村民们上山劳动,往往遇到山势变化道路改变,就迷路了。

有年秋天,岸北村有位善根深厚,德行高尚的年老长辈,在七月初五这天,借着弯月清光,远远望见东山坡上祥光闪耀,卧着许多环绕盘曲的龙身爪影在绚丽多彩的光环中若隐若现,景色壮观,令人称奇。

俗话说,人活百岁不为奇,难见祥龙一摆尾。后来,老长辈活了二百多岁无疾而终,他的后代子子孙孙个个福禄长寿。为此,岸北村在历史上就有了个“长寿之村”的美称。

因此,后人就把这座神奇的山叫成了卧龙山。每年七月初五日这天定为卧龙山望龙增福会,有人叫望龙增寿会,还有人叫望子成龙会。直到后来有善信人士在卧龙山上盖起一座龙王庙,才叫成岸北村卧龙山龙王庙会。从此,岸北村卧龙山七月初五这个古老的传统龙王庙庙会就一直延续到今天没有改变。

十大小龙王都是四大老龙王精挑细选的接班龙,因为十大小龙王依仗四大老龙王的宠爱和庇护,屡屡触犯天条律例,不按四季变化,行云布雨,给沙驼国,今故城镇民众造成诸多灾难。圣人皋陶在高寨寺村祈福台上设坛焚香,状告天宫,玉帝大发震怒,原想判处十大小龙王十万三千六百九十九年零九个月海底牢狱之罪,经四大老龙王这个保护伞,苦苦哀求。玉皇大帝才把十大小龙王解送到沙驼国(武乡故城)岸北村卧龙山上接受大理士官皋陶法治管教。

据说这十大小龙王在岸北卧龙山上一住就是十年。传说人间一年,龙宫是七年,十大小龙王在卧龙山上相当于住了七十年。经过大理士官皋陶严格管教训诫。十大小龙王知错改过,真心忏悔,严持禁戒,精进修行,毎天坚持学习大乘佛法,修十善业。从龙性上息灭贪瞋痴淫,从龙品上增进道心善念悲。渐渐地习惯了陆地生活,慢慢地喜欢上了卧龙山的土地、树林、河流和人畜,对入山砍柴种地的苦难百姓充满了关爱和同情,发心不愿意再返回龙宫受无边苦海的罪。十大小龙王正在考虑,计划要留在卧龙山长期居住。

突然有一天,龙宫传来一道圣旨,海底世界决定召开龙宫第一万九千九百九十九届第九十九次龙族委员会换届选举代表大会。圣皆最后落款,急急如律令,一龙不得缺席,否则,开除龙籍,剥夺神通终生。

此时,曾经分管过繁殖海生育工作的海渎龙王正身怀龙子,神通微弱,腰粗肚大,行动困难,虽然受训结束,解除自由,但仍然不能登云驾雾回龙宫参加会议,只能蟠卧在卧龙山上一块硕大的石头上面等待生产小龙。后来,人们就把这块大石头叫成卧龙石。

千百年来,这块巨形卧龙石仍然保存完好。近代书法家还在上面刻下篆字,顺看“卧龙石”,返看“石龙卧”,“石”龙卧的“石”与“十”武乡方言谐音,即暗含“十”龙卧之意。三个鲜红篆体大字供游人欣赏品悟。

其牠九大小龙王不敢违抗律令,告别大理士官皋陶,驾瑞云飞上天空,在沙驼国上空,整整盘旋翻飞了十八圈,才恋恋不舍地离开了岸北村卧龙山,离开了沙驼平原(故城平原)。

一霎时功夫,九龙已经飞往沁县高空,看见一座山峰很美丽,九龙降下云朵,游山赏景。突然被山中谯夫发现有九条龙在沁县山中活动,后来,这座山就叫成了九龙山

九条小龙王在沁县山上赏景观光后,继续腾云驾雾飞行,一会儿飞到大同一座城池上空,按落云头,观园游城,因为九龙玩耍兴致勃勃,竞然忘记了使用隐身术,一不小心被大同人看到城墙上气势磅礴的九条飞龙,有的摇头伸爪,有的摆尾扭腰,有时弯头回首,有时瞻望苍穹,姿态各异,颜色鲜艳,这个神奇活现的九龙现身飞腾之势,在大同流传了数千年之久,直到明朝朱元璋第四子朱棣登基后,才把九龙现身的生动形象跃然墙壁上,就是现在著名的大同“九龙壁”。“九龙壁”一直保存到现在,成为大同一道有名的标志性风景,但谁又能想到这九条飞龙是从武乡故城岸北村卧龙山飞来的呢?

后来确实有人知道了,有位文人墨客,观赏九龙壁上,九龙回首凝望,蟠曲伸爪的姿态,才解释出深藏在九龙壁画中的深妙喻意:“苦海无边,回头是岸。”意思是,九条飞龙喜欢人间美境,不愿意回到深不可测,无边黑暗的苦海里去,一心思念武乡岸北村卧龙山上的风土人情。“回头是岸”这个“岸”字原来就是指岸北村,不是指海岸的那个岸。

话分两头,先说留在岸北村卧龙山上的海渎龙王,怀着大肚子,不能施展神通威力,心情很愁闷,不吃不喝,龙体形衰,鳞甲生虫,刺痒难忍。急需要有人来伺候海渎龙王的饮食生活,才能保证顺利生产。

一天,卧龙山上,松柏树林里来了三位风韵绰约,体态轻盈,自称是云游全国名山大川顺路来到卧龙山游玩的泰山三姐妹。姐姐叫碧霞,二姐叫佩霞,小妹叫紫霞,泰山三姐妹来到卧龙山上,见大石头上蜷卧着一条怀孕的龙,龙眼紧闭,奄奄一息快要死去的样子。

大姐碧霞心生怜悯之心,于是就在卧龙山上搭建了一个茅棚住下来,伺候即将临盆的海渎龙王。

碧霞是大姐担任总负责人职务,吩咐云佩霞白天伺候,紫霞夜晚伺候,自已负责下山到附近部落各村寨化缘财物和粮食

佩霞和紫霞两个人的性格不一样。佩霞伺候龙王勤快有耐心,到山脚下石壁缝隙里接水,总是接得碗满桶满,泉水就增加了水流速度,又快又多,后来人们就把从这个石缝里流出的泉水叫成大神泉;紫霞偷懒,没有耐心,伺候龙王嫌麻烦,不想走远路接水,就到山脚下最近的一处石缝隙里接水,总是接半碗半桶,泉水的流量就很少很慢,后来人们就把从这个石缝里流出的泉水叫成小神泉。从此以后,这两股泉水就显得特别神奇,历经数代千年,大小两个神泉遇到过无数次干旱年景,也没有见泉水涸竭,旱灾年景反而比平常年岁的水流量更多、更清、更甜。

传说隋朝大旱,明朝瘟疫,清朝蝗灾,这两股神泉不仅能抗旱防灾,甚至还能治病救人,因此,卧龙山下的神泉就远近闻名了。

据故城村李老先生说,清代信义村程坦如小时候,脑袋愚笨,念四书五经过目就忘,学堂先生的戒尺还被打折三根。一天,程坦如逃学,来到卧龙山上玩耍,口渴难耐,趴着双手掬水,喝了卧龙神泉水,重返学堂后,突然智慧大开,脑筋变得异常聪明伶俐。先生没讲过的课文,程坦如看一遍就已经熟记在心,有时向先生提出的学习疑问,能把先生难住了。后来,程坦如青年拔贡,中年入仕,历任通判,为官清正,善诗作文,成为清初“四大家之一”,曾有清代名家钱谦溢,王士禄、陈维松等写诗赞叹程坦如的才华:“如喷泉之涌出,如龙气之直上”诗中“喷泉”暗含卧龙神泉之妙,“龙气”暗含卧龙山灵气非常。

碧霞每次下山化缘得来的粮食除供大家食用外,剩余部分都救济给了鳏寡孤独人家;化缘得来的金银或有善信人士布施的钱币,碧霞都存放在卧龙山中一块巨大的石头下面,为防备匪人偷盗,大石头上面又压了一块大石头盖住,后来,就在上下两块石头的夹缝中间,顽强挺拔地,出奇怪异地生长出一棵大榆树,粗看是一棵普通的榆树与其它榆树没有两样,原来却是一棵摇钱树。

有年卧龙山一带遭虫害,庄稼颗粒无收,村民又没钱买粮食,家庭生活非常困难。

有天晚上,卧龙山一带,家家户户都听见一个女人在唱歌:

南涅水,北涅水,

茅庄邵渠隔一里。

闫家庄的高台寺,

岸北过的石人底。

东良北良到铜城,

摇钱树下别贪心。

歌声嘹亮,一直唱到夜深人静时,十里八村的人们都在同一时间内做了同一个梦,梦见三位鹤发童颜,慈眉善目的老奶奶告诉人们,如果谁家没钱花了,就到岸北村卧龙山上的大榆树上摇钱,但每个人只能摇一个铜币,够用就行。记住,大家一定要守信用,讲道义,绝不能多贪多摇。

第二天,铜城村来了一大群人,摇了摇榆树,果然落下一层“榆钱钱”,捡起来一看都是铜币,这个村的人守信用,讲道义,一人只要一个铜币,回去以后,家家买粮、买衣,度过了生活难关,因此,这个村后来就叫信义村。岸北往北还有一个村,他们也听说卧龙山有棵榆树是摇钱树,真的能摇下“榆钱钱”,村里人就起了一个大早,结伴同行来到了卧龙山,一村人争先恐后地爬到榆树枝上使劲地摇呀摇,抢呀抢,只嫌兜子小装的不够多。忽然听到榆树杆一阵“咯叭叭叭”响,榆树被贪婪的人们摇折了,从树上滚头不浪跌下十几个人,有的扭了腰,有的瘸了腿,还有的把裤子撕了一大绽,羞的都不敢见人,赶快回家了。大家捡起落在地上的“榆钱钱”一看,都是榆树叶叶,没有一个铜币。正因为这个村人们违犯规定,不守信用,不讲道德,贪心不足,丢了布袋洒了米,捡不到铜钱还受了伤。后来,人们就把这个村叫犯家庄村,再后来,嫌这个“犯”字有“犯罪”嫌疑,不大好听,就干脆改成了范家庄村。但也有人说,范家庄的范是模范的范。

榆树摇折了,范家庄村人们都很后悔,心生愧疚,觉得愧对三仙奶奶的恩德。第二年盛夏,五月十八日这天,范家庄人们为了表达愧疚之心,就大伙筹钱给三仙奶奶唱了一台戏,结果奇迹出现了,在上下两块大石头的缝隙中竞然又神奇般地生长出一棵小树苗,几十年后就成长成一棵大榆树。秋天到了,榆树枝上开满了黄艳艳的榆树花,俗称“榆钱钱”,雨后,阳光照射,满树“榆钱钱”就像铜钱一样鲜亮,微风徐徐吹动,“榆钱钱”花发出硬币碰撞的“欻欻”声,让人喜欢不尽。现在看看这颗神榆古树,足有一般多年,因为榆树长在石缝里,长得很慢很难,能长这么粗真的很不容易。

从此以后,在岸北村卧龙山上就流传下每年五月十八日赶奶奶庙庙会的风俗习惯,这个风俗习惯与七月初五卧龙山龙王庙庙会,一起流传到现在都没有改变。

据古传记载:海渎龙王未成道以前,是陆地山川沼泽水里的一个小神,本性喜贪,性格傲慢,善于男女身形变化,见了英俊的男性就变化成一个漂亮的少妇,见了美丽的女性就变化成一个英俊的帅男。两万年前庄严劫时期,迦叶佛出世,皈依迦叶如来,喜欢学习大乘佛法,深得法益,但因持戒犯戒种下恶因,死后投生龙胎,化作龙形,专管四海之内鱼鳖虾蟹,海豚鲸龙繁殖生育,相当于人世间计划生育委员会主任一职。人是十月怀胎,龙是百年分娩,海渎龙王在卧龙山经过多年妊娠期满,受了很大的痛苦,幸亏有泰山三姐妹悉心照顾,才度过难关,顺利分娩,却产下一头五不相的丑驴,长相十分难看,龙腿、马耳、豹嘴、驴脸,蛇腰,毛色褐灰,瘦骨嶙峋,善于奔跑,四处寻食,路见被人打,进村又被撵,十里八村没人待见,都说这是一头不吉祥的怪物。

海渎龙王生产后,很快恢复了神通,被龙宫招回官复原职。泰山三姐妹完成了救龙任务,云游四海不见踪影。

后来岸北村人就在卧龙山上盖起了两座庙,一座龙王庙,庙内供奉海渎龙王圣像;汉代时期又增加了为母治病“亲尝汤药”孝誉天下的汉孝文帝塑像供奉;两晋时期又增加了后赵石勒皇帝石世龙塑像供奉。龙王庙左右,供奉汉孝文帝和石勒皇帝,表示告诫当地民众要保持文、武、忠、孝这四种君子美德之意。

毎遇旱年灾荒年景,村民祈雨多有应验,或有人仕途不顺,升学渺茫,只要真心祈祷,必然如愿以偿;另一座庙是泰山圣母庙,当地人又叫奶奶庙,庙内正中供奉碧霞元君,左右供奉云霞元君和佩霞元君。村民谁家想求子生孙,化灾解难,考学招财到三仙奶奶庙像前,叩头顶礼,烧香祈祷,定然有求必应,十分神奇灵验。每年农历五月十八卧龙山三仙圣母庙会和农历七月初五龙王庙会,两次庙会更是香客如潮,热闹非凡。

据传说,大理士官皋陶活了106岁,在松树坡(今高台寺村)祈福台预机时至,自在涅槃。据史料记载,涅槃后皋陶寿棺运回山西洪洞皋陶村老家安葬。留在松树坡的苗家三兄弟,苗吉、苗祥、苗福,为了纪念皋陶首领在沙驼国作出的贡献,把皋陶在松树坡所建的祈福台重新修缮,改建成皋陶祈福庙,后来,因为“祈”和“建”武乡方言发音上的差异,把“祈福庙”就误读成了“建福庙”,再后来随着时代推移,改朝换代,到了汉代时期,佛教传入中国,建福庙里住进了僧人释慧安,就又把“建福庙”叫成了“建福寺”。又因为松树坡地势高,在这个高台之上曾经安营扎寨住过兵将,后来人们就习惯性地把松树坡村叫成了高寨寺村,再后来到了明末清初,高寨寺的旧营寨遗址被毁,逐渐的又改叫成了高台寺村一直沿用到现在。

高台寺村最初居住的就是苗氏家族,和杨氏家族两大姓氏,杨氏家族后来发展人口多,势力逐渐强大,常常欺负苗家三兄弟,争地盘,抢庄田,吵嚷闹事争吵不断,两大家族生活极不安定。最后,苗祥一家迁移山东,苗福一家迁移河北。据高台寺老前辈传说,苗杨两家隔不着,不和合,是因为姓氏发音的原因。杨(羊)天生就喜欢吃“苗”,为了解决“羊吃苗”中间的矛盾化解问题。苗杨两家族长就去岸北卧龙山龙王庙和奶奶庙烧香祈祷解决办法。这天正好遇见有个姓赵的人家房子塌了,一家老小没有地方住,也来到卧龙山祈祷海渎龙王和三仙奶奶保佑他们全家寻找个安生立命的地方。苗杨两家知道了,都很同情赵家的不幸遭遇,就把这个无家可归的赵氏一家老少接回高寨寺村帮助建房居住。自从赵氏一家住进高寨寺村后,苗杨两家就再也没有发生过矛盾纠纷,两大家族和睦相处互敬礼让,后来还建立了姻亲关系。

原来这些巧遇都是卧龙山海渎龙王和三仙奶奶在冥冥之中,安排姓赵一家来“照”住杨(羊)群不让吃“苗”,从中起到化解矛盾,促进和谐团结的作用。

话分前后,接着再说那头丑驴的命运。

高寨寺村苗祥和苗福迁移走之后,村里就只剩下老大苗吉伺候老母,看守皋陶祈福庙,曾经跟随圣人皋陶的大力士赑屃,守候在祈福庙(今建福寺)门前,最后化现原形,长久不动,成为一块赑屃石,这块珍贵的赑屃石,憨头长脑,凸眼翘鼻,长嘴裂腮,身背厚实,背负一块古牌勒石,一直安放在建福寺的寺院里,至今保存完好,成为一件罕见的希世之宝。

苗吉为人老实,不与杨家争长弄短,吃亏忍让为上,终日伺候百岁老母,租种杨家田地,过着清苦的生活。

一天,苗吉在高台寺村一个叫担掌沟的地里干活,突然跑来一头,长腿大脑袋,皮包骨瘦,糟毛秃乱的灰毛驴,用祈求的眼神看着苗吉,绕着苗吉的身体转了几圈,不肯离开。苗吉为人老实,善根深厚,见这头驴瘦得可怜,就牵回了建福寺好生喂养。

老母亲这几天正好身体有病,躺在炕上起不了身,不思饮食,日渐消瘦,命在旦夕。突然看见儿子苗吉拉回来一头丑驴,惊讶地说道:“苗吉,这是一头龙驹啊!龙马交配才能产下龙驹,是人间罕见的珍奇异兽,非一般草驴野马可比!”老母亲说来也怪,病怏怏的身体,见了龙驹病就突然好了,兴奋地一下子从炕席上坐了起来,急忙下地,柱根拐棍来到龙驹身边,伸手抚摸着龙驹的大脑袋,说:“龙驹啊龙驹,别人认不的你,我可认识你!我已经活了一百多岁了,眼看就要离开这个世界了。唉,这一生啊,我吃过多少好吃的,但现在想起来还是当年太原包子最好吃,现在你说我这老了,马上也没几天活了,却就突然很想吃咱太原府的包子,也不知道能不能吃上,你愿不愿意帮助,愿意的话,你就驮着我儿子苗吉去太原府去给我买个包子去吧!”

龙驹闪动着懂事的大眼睛,四条长腿互相抬高放下,表示同意。

苗吉赶紧准备草料和水,把龙驹喂得饱饱的,用扫帚把龙驹身上的灰尘打扫干净,临出发前老母亲神秘地吩咐苗吉:“吉儿呀,龙驹是个宝,但有一件事情特别需要注意,千万不能教人往龙驹身上泼泔水啊,记住了!”

苗吉把母亲的话记在心里,骑到龙驹脊背上,吆声:“驾!走哇!”

话音刚落,龙驹四蹄腾空,只听耳边一阵风响,眨眼间就到了太原府。苗吉赶紧买了四个热气腾腾的肉包子,挂到龙驹的耳朵上,又骑在龙驹脊背上,顷刻之间就又返回高寨寺村了,拿出这热气腾腾的肉包子给娘吃,空中散发出的包子香味,弥漫了整个村庄。

苗吉喜获龙驹这宝贝,很高兴,赶着龙驹耕地,别的骡马耕地一亩,龙驹就能耕地十亩;其它骡马到百里之外的东乡拉煤驮炭三天一来回;龙驹一个早上就能驮三个来回还不耽误吃早饭。

龙驹的神奇一时名声大噪,惊动了当时朝庭一个贪财如命的寒浞皇帝,恨不得天下宝物都归自己所有,寒浞皇帝亲自率兵领将,浩浩荡荡地涌进沙驼平原,来到了高寨寺村捉拿马驹。这天高寨寺村杨家一个老婆在家洗衣裳,端起一盆泔水,开门就往外泼,正好苗吉赶着龙驹往过走,泔水“哗”的一声,从头到尾泼了龙驹一个透心凉,这一泼水不要紧,只见龙驹四肢变成龙爪,仰头“噢儿、噢儿”一声吼叫,口喷一团火焰,顿时烟雾缭绕,弥漫空中,天空中一道亮光闪现,紧接着霹雳雷动,好一阵烟雾消散后,龙驹早已不见了踪影,从此以后,高寨寺村就再也没有龙驹了。

Hash:d486393f6769ca5c7c47a3a9e5cc5df8e628139d

声明:此文由 本地灵通小达人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