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地区现代人出现有了“实证”

西施遗址地层剖面示意图

老奶奶庙遗址发现的石制品

本报记者 成燕 文 李焱 图

在遥远而古老的旧石器时代,郑州地区的原始人类是如何生活的?昨日,在郑州举行的第10届亚洲旧石器考古学年会上,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公布了郑州旧石器考古主要发现与研究进展,确立了郑州及中原地区晚更新世古人类文化发展序列,揭示中原地区现代人出现的考古学证据,填补了旧、新石器时代过渡阶段的空白。

据介绍,自2001年以来,市文物考古研究院与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长期合作。20多年来,两院组织多批次学术队伍开展大量考古发掘与调查,先后发掘荥阳织机洞、新密李家沟、新郑赵庄和黄帝口、二七区奶奶庙遗址,以及登封西施、东施遗址,方家沟遗址等,获得多项重要发现与研究成果。

发现一:中原地区晚更新世古人类文化发展序列的确立

经过近20年工作,首先确立了郑州及中原地区晚更新世古人类文化发展序列。为系统展示本地区晚更新世以来,尤其是晚更新世中、晚期旧石器文化发展历程奠定坚实的基础。

荥阳织机洞遗址发现与综合研究成果展示,该区域砾石工业和以砾石为原料的粗大石片石器工业并行于晚更新世早期,到距今5万年前后才发生明显变化,进入以小型石片工业为主阶段。织机洞上层、老奶奶庙、赵庄、方家沟等遗址从距今5万年前后出现石器小型化、加工精致化及片状毛坯为主导,遗址数量增加且结构复杂化, (下转三版)

Hash:1efcb2fd1eb55d394329c7bf5e643945bf6c414e

声明:此文由 郑州日报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