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河一古建入选“邢台十大最美古建筑”!

● ● ●

日前,邢台市最美人物(景物)推选展示活动领导小组根据成员单位评审意见,参考网络投票结果,评选出了邢台最美古建筑。这十大邢台最美古建筑是:1、内丘县扁鹊庙2、宁晋县广济古桥3、宁晋云台寺4、邢台县田麻痒庄园5、邢台学院直隶四师旧址6、沙河市王硇古石楼群7、南宫市八路军一二九师东进抗日游击纵队司令部旧址8、南宫市普彤寺9、桥东区开元寺10、桥东清风楼

1、内丘县扁鹊庙

1982年,鹊山祠被公布为河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尚存建筑得到了妥善保护,庙会规模逐渐恢复。

1985年,经中共内丘县委、县政府批准,内丘县文物保护部门以“内丘县修复扁鹊庙筹备委员会”的名义,发出《关于筹集资金修复扁鹊庙的公开信》,号召群众自愿捐助、保护、维修鹊山祠,继承民族优秀文化遗产,人们捐款热情空前高涨。通过四年努力,将后土前殿、白子殿、药王庙和扁鹊殿台基修复一新,庙会规模随之扩大。

1994年,在原址重建后土总司殿。次年,神头中学迁出庙区。祭祀、朝拜医圣的场所完全恢复,重修古建的规划日臻(zhen)完善,使庙会规模空前,超过历史上任何时期,人数达几十万人次。、扁鹊庙景区:山门、回升桥、扁鹊庙、桥楼殿、三清殿、献殿寝宫殿、阎王庙、戏楼、道士院、报厦殿、后奶奶庙、睡呼庙、老母庙、玉皇殿、纺花洞、老君洞、鬼王庙、祖师庙、牛王庙火神庙、百子殿等28个庙殿。庙院内松柏参天,鸟柏、扣柏为最,还有透明碑。

2、宁晋县广济古桥

张沛哲 摄影

宁晋县广济古桥,位于宁晋县凤凰镇南关村,坐落于洨河之上,为三联拱石桥,据传与赵州安济桥建设年代相近,其建造工艺借鉴了安济桥的思路。广济桥为青石构建,设计科学,造型优美,随经数百年风雨洗礼,原貌保存尚好,成为宁晋县古桥遗留的典范。

3、宁晋县云台寺

牛豪钦 摄影

云台寺位于宁晋县北河庄镇柏房村南。原有占地面积约15-16公顷。原名普照庵,始建于东汉末年—建之开皇年间,又名:云台庵,唐朝开元年间(713-741)改为云台寺。当时云台寺气势恢宏,工程浩大。建有南天门、大殿、二殿、三殿、藏经楼、钟鼓二楼、七十二间廊房和三十多尊佛像‘四周围遍植松柏。至今,民间尚有“云台寺,蝎子山(其台基状似蝎形),两厢廊房七十二间”,“柏树常青把云穿,千山绿水有三殿。招来有人有千万,求医拜佛问平安”的歌谣流传。云台寺为唐代名刹,最盛时期,僧尼达200余人,燕王归北时毁于战乱。

宋代时期,广修寺院,今宁晋县境内,共建17座。元朝末年,爆发了红巾军起义,云台寺被毁。明永乐年间再次重修清康熙七年宁晋县发生强烈地震,云台寺全部倒塌。

民国20-29年(1931-1940),柏房村民出资曾建正殿一间,以奉香火。抗日战争时期,宋任穷,陈再道等率八路军过此地曾夜宿寺内。1956年云台寺被拆毁,1988年佛教恢复活动。

1998年经市主管部门批准,同意重修云台寺。云台寺大雄宝殿天王殿先后于2005年和2007年11月8日落成并开放。上教下圆法师2010年到河北省邢台市云台寺任住持(活动场所负责人、法人代表),陆续建起钟鼓楼、藏经楼等,寺院建筑陆续完备。

4、邢台县田麻痒庄园

古村选址临近仙源河,方便取水用水。村庄周围土地平坦、广阔,便于发展农业。东面靠近大路,便于发展经济。本村的田麻痒庄园占地面积约一万多平方米,由清末民初邢台有名的大地主兼食油买办商田永全(号麻痒)修建,耗资50万银元,于民国3年(1914年)动工,历时3年,1917年建成,主要建筑有房屋172间,后花园两处,配有私塾学堂、马棚下处、戏院等,是河北南部最大、保存较完好的一座具有民国时期北方农村建筑风格的封建地主庄园。

古村落地处丘陵地区,但村子周围的地势较为平坦,便于发展农业,本村原为正方形,东西有三条大街,南北环村有两条大路,耕地2000余亩,以田家大院为点,西有张家大院,南有赵家大院,东有小田家大院,四个大院均靠路沿街,由青石到顶青砖拔沿,三明两暗出前沿,房顶上有砖墙且有小楼一座(用于抵抗土匪强盗)。四个大院象征着本村的富有和雄壮,也象征着本村村民勤劳、节俭、上进和对幸福生活的追求。

该村历史悠久,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都很丰富,极富研究和旅游开发价值。该村目前采取了下列保护措施:1.对成片的各具特色的古民居大院特别是田麻痒庄园加强保护,重要地点均安装了摄像头进行监控,以防止盗窃破坏文物。2.对村中的庙宇大都进行了重修或维护。

5、邢台学院直隶四师旧址

直隶第四师范学堂(简称直隶四师)旧址,原有九进院落,现仅存两排校舍和一个西屋:前排长39米,房屋12间;后排长48米,房屋15间;西屋15米,房屋5间。均为灰砖硬山式砖木结构。

直隶四师正门为石质券顶式,高3.05米,宽1.9米。券门两侧及顶部正中各有一方石雕图案,左右两侧为梅花鹿蝴蝶等,顶部为团花。两侧各有两根倚柱,以长方形石面作凹凸装饰,宽0.57米,内侧柱高3.62米,外侧柱高4.548米。券门上方有傅增湘先生(曾任中华民国教育总长)所题“直隶第四初级师范学校”匾额,楷书,黑底金字,字体苍劲挺拔,别具风格。上款“中华民国元年”,下款“傅增湘书”。匾额之上为“山花”,中间雕饰单株双叶花卉纹。后排中间为石质券顶门洞,两侧有石质凹凸形状倚柱。

2008年,本遗址被确定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6、沙河市王硇古石楼群

王硇村位于河北省沙河市柴关乡境内,村落所处位置西距山西省界50公里;东距距沙河市政府驻地45公里。

村内房屋建筑集四川古民居与冀南古民居特色于一体。该村保存着明、清及民国时期建筑的古石楼,这些石楼大多数带有鲜明的邑蜀地域风格和战争防御功能。用丹霞岩红石条垒砌的院墙高达二层或三层(最高可达18米),且家家墙体互联,院院暗道相通;楼顶建有雕楼(当地人称其为“耳房”),雕楼上留有瞭望孔。一旦发现敌人来袭,住在石楼中的人们会在最短的时间内,进行安全转移。个别院落还凿有水井、石碾、石磨、牛羊圈,门后置有暗闩、藏犬洞等,其中有一进七全院贯通,进一步强化了长期院内生存与防御功能。村中现存多处一进七全院格局的石楼院落,其他为一进五全、三全院与一进四全院;个别院落还修建有隐秘地窖;上述古石楼建筑院落,在如今的王硇村仍完好保存有130处,房屋2000间,石头房屋则达620多座。

王硇村居民建筑中古代周易八卦文风水文化特色十分鲜明浓郁。村庄选址、水塘位置、道路设置等,多处呈现出古代阴阳风水学特征。村庄选址背阴面阳,秀水绕村,奇兽环护,凸显阴阳五行风水理论特色;民居建筑张扬青龙、白虎、朱雀、勾陈、玄武特点;院落凡临街巷处的东南方位大多数留有“缺角”(注:即方形院落外之东南少一个角),当地人称其为“有钱难买东南缺”,其尽显八卦色彩。

7、南宫一二九师抗日游击纵队司令部旧址

八路军一二九师东进抗日游击纵队司令部旧址,位于南宫市北大街路东,是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该旧址原为天津英美烟草公司南宫华兴公烟草经销处,始建于1919年,总占地面积850平方米,现有建筑西楼12间,北屋抱厦5间,东屋、南屋各三间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为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按照党中央的战略部署,由一二九师抽调兵力组建东进抗日游击队(简称“东进纵队”),在司令员陈再道、政委李菁玉率领下,出师太行,跨越平汉线,挺进冀南,于1938年2月8日进驻南宫县城,司令部设在“华兴公”。我党政军领导邓小平、刘伯承、徐向前、宋任穷、陈再道、刘志坚、杨秀峰、李菁玉、马国瑞、陈庚、胥光义、孙继先等同志,陆续到达南宫,就住在司令部。在这里运筹帷幄,恢复创建基层党组织,领导冀南军民发展抗日武装,创建根据地,反顽讨逆,同日寇进行了顽强斗争。培养抗日军政干部。先后创办了冀南抗日军政干部学校、冀鲁豫省委党校、冀南政治干部学校、冀南抗战学院,培养干部4000余人。建立抗日军政组织。相继组织成立了中共冀鲁豫边区省委、中共冀南三特委、冀南抗日军政委员会、冀南抗日军区、冀南区党委、冀南行政主任公署,管辖50多个县。为搞好抗日宣传,创办了《冀南日报》、《救亡民报》、《动员周报》在纵队司令部,邓小平、徐向前、宋任穷会见了美国驻华使馆武官伊·福·卡尔逊,向他详细介绍了冀南游击战争情况,揭露了美国向日本提供战争物资的事实。与国民党河北省主席鹿钟麟、国民党第十军团司令石友三会谈,表明我党团结合作,共同抗日的诚意。指导组建了南宫县文化界抗日救国会、店员抗日救国会等十多个抗日群众组织。扩编抗日武装。平息反动武装“六离会”叛乱,收编游杂部队一万多人,扩编东进纵队。组建了津浦支队、青年纵队、筑先纵队、独立二师等野战部队。开辟了全国第一块平原抗日根据地,为取得抗日战争的全面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1939年2月9日南宫县城沦陷,司令部转移至农村,继续领导冀南军民开展新一轮游击战争。

8、南宫市普彤寺

河北省南宫市是大乘佛教东传最早的地区之一,南宫市是东汉开国皇帝刘秀发祥地之一,南宫历史上有好多刘秀遇难呈祥民间故事。好多村庄命名以刘秀遇难呈祥而得名,东汉永平十年(即公元67年)刘秀之子,明帝刘庄夜梦金人,来中国弘法,派使者迎请古印度高僧摄摩腾、竺法兰,不远万里来到河北省南宫市,组织建设了普彤塔、普彤寺。最初建筑为汉代佛塔,几经历史变革和历史上几次灭佛运动,汉代佛塔已荡然无存。现存佛塔是明嘉靖时期重修实心青砖佛塔,共9级,塔高33米,底直径5米,塔身平面为八角形,侧面成拱形,各层每面设一小门。塔身每级出檐,檐下翘置斗拱,至今也有近600年历史。2013年5月3日,被国务院、国家文物局列为国家级文物。1966年邢台大地震从普彤塔震落明嘉靖时期铜鎏金佛像44尊,底部铭文记载普彤塔、普彤寺最早建于东汉永平十年(公元67年),普彤寺现存光绪十一年碑刻也清楚地记载普彤塔、普彤寺的建设历史,南宫明、清县志也明确表述了普彤塔、普彤寺的建设年限,种种史料证明,南宫市普彤塔、普彤寺比建于东汉永平十一年的洛阳白马寺还要早一年,堪称中国第一塔、第一寺,佛教文化底蕴极为深厚,千年佛都南宫当之无愧。

9、桥东区开元寺

开元寺位于桥东区邢州北路西侧,别名东大寺,该寺建于唐朝开元年间,迄今已有1200多年历史。原占地45亩,座北面南,气势宏伟。为我国历代名刹。

开元寺整体结构为四进四殿,寺前有一巨型影壁,滚龙团花,富丽堂皇,头殿为弥勒佛殿,二殿为毗卢殿,三殿为释迦牟尼殿,四殿为大雄宝殿

弥勒佛殿。此殿主体为巨型弥勒佛塑像,金碧辉煌,神采奕奕。据记载佛殿四壁题有诗词,相传有钟离权为拜访该寺主持有道高僧万安长老所作的诗词。诗云:“得道高僧不易逢,几时归去愿相从,自言佳处连沧海,别是蓬莱第一峰”。另一诗云:“莫厌追欢笑语频,寻思离乱好伤神,闲来屈指从头数,见得清平有几人”。

释迦牟尼殿为硬山式建筑,巍峨壮观,结构精巧,殿前四根石柱,高达4.5米,柱围2.5米,柱上是游龙石雕,数条游龙绕石柱蟠蜷,龙体龙首突出石柱之外20-35厘米。俨似真龙游跃腾舞,其龙姿之娇健雄壮,雕刻艺术之巧夺天工,除我国孔庙石柱外,几乎无与其比。

开元寺唐开元年间初建时,名声大噪,为我国北方香火鼎盛之最,五代时天竺(印度)高僧空本在后梁乾化年间(911年-915年),曾在这里翻译佛经,对中外文化交流,作出了卓越贡献。元世祖忽必烈曾数幸开元寺,故寺建于唐而盛于元。明正德年间又重加修缮,据史料记载,自唐、宋、元、明初,该寺有僧数千,良田数项,游僧、佛徒更是不可胜数。正如史料所云:“每当朝暾初上,暮烟缭绕,僧人唪经,撞钟之声远闻十里之外。”堪称我国北方的佛教中心。

10、清风楼

清风楼,位于邢台旧城中心,原顺德府署衙门前左侧,今府前南街北端,是古邢台城的标志性建筑。据明修《顺德府志》记载,后因战乱破坏,风雨侵蚀,曾多次重修。清风楼原称郡楼,明宪宗成化四年(1468),顺德府知府黎永明筹资重建后。始以“清风”命名,沿称至今。

为清风楼共分三层。一层为砖石筑台,中间有拱形圈门,门内既可通车,又能行人,还是夏日消暑纳凉的好地方;二层四周用青砖围成花栏,中间为正厅,前后两门对开。厅内西南角的墙壁上镶嵌有春夏秋冬四季诗画石刻一组,相传为唐代大诗人王维所作,具有一定的历史和艺术价值。可惜春景逸失,现只存夏、秋、冬三块。另有清风楼题记石刻十块存于室内;三层为木质结构,四面开门,顶檐下有一巨匾,上书“清风楼”三个大字,苍劲秀雅,细镌精剔,原为明代一宰相所书。

在清风楼上二层厅堂西南角墙壁上,嵌有四季图石刻三副,春图被人窃走,现有的夏、秋、冬尚保存完好。四季石刻,极见功力,体物精细,风物传神。石刻中的山水云雾,如流如飞;四季景观,令人神往,的确鬼斧神工,稀世珍品。据传,四季图石刻乃唐代诗人、画家王维的真迹。现存在世的除邢台市的王维四季图(石刻)外,尚有《雪溪图》、《伏生授绘图》等有数的几件作品,可见邢台市的四季图石刻是不多见的文化瑰宝。

郡楼,指一个郡县有代表性的楼阁,在邢台即指清风楼。此楼始建于唐,为昔日城区高点。千百年来为历代文人墨客雅集聚会之所。郡楼远眺为古邢台八景之一和顺德府十二景之一。

内容来源:牛城晚报、微沙河(wshahe)

· END ·

Hash:741200d06ffec32b3c6f496d50dd986001cf0a75

声明:此文由 爱上大沙河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