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之旅(7):两条长廊,传承保定百年红色记忆

如果问保定河北省立第二师范学校在哪,可能不少保定人不大了解,但当提到它另一个名字“红二师”时,对于每个老保定人来说,这三个字再熟悉不过。为何在校名中会有个“红”字?这与该校的光荣革命传统不可分割。在大革命时期,这里是中国共产党在保定的坚固堡垒,1932 年学校爆发爱国护校斗争 , 十三名进步青年在“七 • 六”惨案中壮烈牺牲。

为推动红色文化发展,传承红色基因,让“红二师”精神代代相传,10月 20 日,保定市河北省立第二师范学校纪念馆经过展陈布展和纪念碑修缮工作,正式开馆。今天我们踏着红色的足迹,重温那段红色记忆。

保定学院“红二师”文化长廊 / 拍摄:钮隆旭

两条长廊,映照一段红色精神

在保定,有两条看起来十分相似的长廊。在照片上,人们只能通过细微地观察将二者分辨出来。这条 2017 年完成修缮的旧廊,始建于上世纪初,其所见证的是一座千年古城的红色记忆。而这条 2018 年建成的新廊,则意在传承一段永不褪色的红色精神。

前文中提到的“旧廊”,修建于上世纪20 年代,至今已在保定市西下关矗立了百余年。不远处的大门上,书写着这所学校的校名:直隶第二师范学校。

而位于今天保定学院之内的新廊在形貌上与西下关的老廊如出一辙,只是在规制上大了许多。长廊起始处的题语,已经明白无误地说明了修建者修建此廊的目的:回溯着红色的历史,讲述着英雄的故事,回应着追梦者永恒的光芒。而在长廊中,每几个廊柱间印有不同时期历史故事的铜版画,更将此廊的题中之意展现无疑。

二师校园中的红色长廊

两条长廊的故事,可以追溯到近百年之前。1919 年,“五四”爱国运动爆发并很快波及了保定,为学校带来了生机勃勃的民主思想。建党后的 1925 年至 1932 年 8 年间,先后担任中共保定党支部书记的刘承诰、丁正礼等 7 人,均为二师学生。

二师校史中最为悲壮的红色记忆发生在 1932 年。

“九一八”事变后,此时已成“红色小苏区”的二师发起的抗日救亡运动,很快引得了国民党当局的恐慌和防范。1932 年 5 月,省教育厅督学鲁清泉以经费短缺为由宣布学校提前放假,进而登报公布开除 35 名学生,又勒令 40 名学生停学,撤换开明校长张云鹤。

反动当局的倒行逆施引发了二师内爱国学生的强烈反抗。6 月,二师党组织组建的留校代表团通知学生返校,此举很快引来了千余名军警荷枪实弹的包围。6 月 22 日至 7 月 6 日,面对当局断粮、断电、断电话、断交通等阴谋手段,参与护校的 58 名学生始终不为所动,坚持斗争。

7 月 6 日凌晨,反动派图穷匕首见。军警强行扒开了校园西北角的围墙,武装冲入学校,当场枪杀了贾良图等8 人;曹金月、杨鹤声、刘光宗、刘玉林等 40 名同学被捕。被捕学生在狱中继续坚持斗争,他们受尽酷刑,仍坚贞不屈,把法庭变成了控诉当局罪行的讲坛,把监狱变成学校,为革命积蓄知识和力量。9 月 7 日,曹金月、杨鹤声、刘光宗、刘玉林 4 位同学高唱国际歌,慷慨就义于刑场,冉志恒等 17 位同学也被判处有期徒刑。震惊全国的“七六”惨案中,“红二师”共有 13 名爱国学生英勇牺牲,其中共产党员 12 名,共青团员 1 名。

建国后,著名作家、二师校友梁斌根据“七六”爱国护校斗争创作了《红旗谱》。1959 年,保定市剧团根据《红旗谱》创编现代剧《红二师》,全省演出后引起全国性轰动,自此“红二师”之名响彻全国。

严修

红色记忆在古城保定 绽开出最美的鲜花

两条长廊,代表着在保定生生不息的“二师精神”。而“二师精神”,也是保定浩如烟海的红色基因的一个缩影。

作为一块具有悠久革命历史和优良传统的土地,保定有中国早期革命家摇篮留法勤工俭学运动发祥地,中国北方最早红色政权“阜平苏维埃”,中国北方最早农民运动“完县五里岗暴动”和“高蠡暴动”,全国模范抗日根据地——冀中抗日根据地。

保定境内的黄土岭战役、狼牙山五壮士、地道战、平原游击队、敌后武工队等事件名扬中外。

保定培育了以著名作家孙犁“荷花淀”派为代表的保定作家群。“荷花淀”“红旗谱”“小兵张嘎”“敌后武工队”“青春之歌”“野火春风斗古城”“地道战”“狼牙山五壮士”“烈火金刚”“风云初纪”“新儿女英雄传”等著名电影文学作品与保定的名字享誉海内外。

为将保定的红色记忆分享给更多人,近年来保定市着力发展红色旅游,整合优质红色旅游资源,完善红色旅游配套设施,推出一系列红色精品旅游路线,形成了旅游区、旅游线、旅游点有机结合的红色旅游格局。特别是“醉美保定·跟着老电影去旅行”精品旅游线路,以家喻户晓的红色经典影片为主线,“串联”晋察冀边区革命纪念馆白求恩柯棣华纪念馆狼牙山五勇士纪念馆、冉庄地道战遗址纪念馆、保定军校纪念馆等著名景区,成为保定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载体,以及提升文化旅游产业竞争力、加快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举措。

这些昔日的红色记忆,正在古城保定绽放出美丽的鲜花。

红色基因 在一代代人中不断传承

负责旧廊,以及二师旧址修缮工作的,是保师附校南校区。自 2013 年保师附校南校区搬入红二师旧址后,该校开展了大量旨在传承二师红色文化的活动,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红色六个一”:“唱一首红色歌曲,讲一个红色故事,读一本红色书籍,看一部爱国电影,开一次主题班会,做一次文化巡讲”。

“六个一”当中,该校的红色文化巡讲独具特色。每届小学一年级学生的“开学第一课”,就是由即将毕业的六年级学生拉着学弟学妹们的手,周游校园,讲述以“红二师”为代表的红色文化和红色故事,让二师精神在新生步入学校伊始便深植心间。

除内部的传承外,“红二师旧址”还成为了保定市传承红色文化的中心区域之一。在保师附校的推动下,这里的“二师”旧址已经申成河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自 2013 年起,该校开始邀请保定市各中小学师生来到这里举行各类纪念活动。

保定学院内的新廊修建之前,学校为了传承“红二师”精神,已有颇多建树。

在保定学院,每个入学的新生都会在入学教育和大一学期的思政课上接受以“五个一”为代表的校史文化教育活动,即:参观一次校史馆、观看一部校史专题片《丹心》、聆听一次校史报告、瞻仰一次“七六”烈士纪念碑、重读一遍梁斌的《红旗谱》和师昌绪的《在人生道路上》。

而在保定学院图书馆二楼的校史馆内,学校行政教师们也在细致入微地纠正着在此负责为来宾、学生讲解校史文化的学生讲解员。“每一个细节,必须准确无误。”

红色种子的传承,早已为保定学院开出了最美的花朵。继承着“红二师”精神的优秀毕业生们,成为了今天在全国范围内广为传颂的“保定学院西部支教团”,用青春之花浇灌着祖国的西部大地。2000 年首批西部支教团中的成员苏普,就是受到讲述“二师精神”专题片《丹心》的启发,才毅然投身祖国西部教育事业的。

今天,保定学院内已有“两馆”,代表着学院“西部支教精神”的西部支教馆与代表“二师精神”的校史馆相对而立,共同构成了整所学院的文化底蕴。传承自先辈的红色精神,始终在保定学院茁壮成长。

一朵红色的鲜花,正在古城保定绽开。作为“小兵张嘎”“野火春风斗古城”“地道战”等红色故事的发生地,红色记忆在保定薪火相传。这座城市身上承载的红色力量,还将在今后让这座千年古城焕发出更加耀眼的光芒。

Hash:569aa5d4fbcbf44a8c1d1882e2510295ac337580

声明:此文由 醉美保定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