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花节 | 别让毕业成遗憾,相约去这些南开最有韵味的地方看一看

“迦陵学舍、宁园(陈省身先生故居)、思源堂、芝琴楼等南开特色建筑的首次集体对外开放,将伴随着南开大学第五届荷花启动仪式高考招生咨询校园开放日活动于八里台校区古建筑群区进行。欢迎南开师生及社会公众前来参观、留念。”

看到这则古建筑同时开放的消息,我决心不能再给大学生活留遗憾,决定穿着学士服,郑重地和她再道别一次。

四年前的六月,荷花节,南开大学校园开放日,我第一次走进南开。带着自己的单反,一路不停地拍。那时的迦陵学舍还未建成,那时的宁园紧闭着大门,那时的思源堂让我向往已久,那时的芝琴楼还不为我所识。参观的线路我都记得那样清晰,对于一个初入大学校园的我来说,一切都那么新奇。

荷花节游览路线景点

要毕业了。但相比于那些已经走出校园、踏上远方征程的南开学子来说,我是幸运的——以前没能亲身去拜观的迦陵学舍,没能亲眼目睹的陈省身先生故居,没能亲手抚摸其砖瓦的思源堂,没能亲耳听过那里穿堂风的芝琴楼,都将在荷花节上,在校园开放日中,在我毕业离校前,全部对外开放。终于有一次机会,能让我和叶嘉莹先生一起徜徉诗词的海洋,和先生一同做诗词的“儿女”;终于有一次机会,能触摸陈省身先生的历史,体味他对数学、对南开、对祖国的执着。我决定,再逛一次校园,就像四年前一样。

第一站,迦陵学舍。

2015年10月17日,在南开大学96年校庆日当天,为叶嘉莹先生修建的迦陵学舍正式启用,叶先生正式定居于南开园。

迦陵学舍以叶嘉莹先生的号定名为“迦陵学舍”,是一座四合院式的中式书院。迦陵学舍东邻南开现存最古老建筑思源堂,西邻国际数学大师陈省身先生的故居宁园。这是继陈省身先生后,南开第二次为学术大家修建“学舍”。迦陵学舍集教学、科研、藏书于一体,并开辟文史资料藏室,专门陈列叶嘉莹先生带回的大量宝贵文史资料。

我一直都很仰慕叶嘉莹先生。在南开的这几年,不想错过她的每一场讲座。很怀念范孙楼排长队领票的日子,以后怕是没有机会了。

第二站,思源堂。

思源堂始建于1923年,是美国洛克菲勒基金会与企业家袁述之捐资兴建的科学楼,现在作为医学院使用的第二教学楼。

关于思源堂的建造,有一段我很感兴趣的历史。

1922年12月初,洛克菲勒基金会(当时称罗氏基金团)表示希望捐助南开大学理科教学,派该会驻华代表Gee来南开考察理科教学,并提出要亲自听中国教师讲课。美国代表听了邱宗岳先生的一节定性分析课后惊赞并表示在美国大学里也很难听到这么高水平的课,令罗氏基金团十分震惊,认为南开大学教学质量不同寻常,教师治学有方,毅然决定捐款12.5万元,为学校建设科学馆。不过罗氏基金团捐款还有一个条件,就是必须在国内筹得另一部分。张伯苓校长正在为难时,袁世凯的婶母袁太夫人知道了这件事后十分着急,立即命儿子袁述之认捐。一向热心教育事业的河南企业家袁述之奉母命捐款7万元。洛克菲勒基金会为南开大学建筑科学馆提供费用,并捐助科学馆的仪器设备。1923年4月兴建。1925年秋,科学馆竣工剪彩,命名“思源堂”,取“饮水思源”之意。该建筑建筑面积3952平方米,当时为南开大学理工系科使用。

1937年7月“七七事变”后,日军飞机轰炸南开校园,思源堂中弹起火。1945年后,思源堂作为南开大学仅存的老建筑得以修复。新中国成立后,思源堂由化学系作为教学楼使用,现为南开大学医学院使用。

思源堂具有西方古典主义建筑风格,共三层,底层半层“卧”入地下,即地下室。高台上的大门前是六根古罗马石柱,门旁两盏大灯。灯盖朝天,造型别致;铜制灯架,闪闪发光,显得富丽堂皇。

第三站,陈省身故居宁园。

宁园是一幢朴素的二层小楼,它是20多年前学校专门为迎接陈先生回国而建造的。淡绿色的外墙、高低错落形似几何的屋顶让宁园这座雅致的二层小楼看上去清新脱俗。陈省身先生就是在这里度过了他的晚年生活。

进门的红墙上镶嵌着陈省身手书的“几何之家”,它凝集着数学家一生的关键词,一楼的会客厅按照陈省身生前模样保留了下来。客厅中最为显眼的那块墨绿色黑板上还留有手写的板书,那是著名的“高斯—博内公式”,陈省身对其内蕴证明以及陈类的提出,开创了整个微分几何的新纪元。

宁园客厅悬挂的一册挂历名为“数学之美”,是陈省身亲自设计制作的数学科普日历,它的时间永远留在2004年12月3日(陈省身离世的的日子),墙壁上停摆的钟表提醒着人们,这位数学巨人确乎早已离去。

宁园是陈省身先生在人世的最后一处寓所,著名画家、南开大学教授范曾专门为宁园题名“陈省身故居”。 陈省身生前多次说:“我最美好的年华是在南开度过的。”

第四站,芝琴楼。

《南开十景》一诗有云:“芝琴楼俪影翩翩”,其中所谓芝琴便是南开大学的第一座女生宿舍——芝琴楼。

芝琴之名,取自其捐赠者陈芝琴先生。民国十九年,张伯苓老校长向他的好友陈芝琴谈起南开尚无女生宿舍,盖一座宿舍楼所需的3万元资金尚未筹措到。陈芝琴一向十分景仰张伯苓,听后一人承担了该楼的建设费。1931年,简朴大方的芝琴楼落成,而在当时它是男生的禁区,故又被戏称为“紫禁城”。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7月29日,日军轰炸南开大学,我校成为中国全民族抗战爆发后第一所被日寇毁掠并化为焦土的高等学府,芝琴楼也因此受到了重创。后来南开与清华、北大在昆明组建西南联大。抗战胜利后的1946年,南开大学从昆明迁回天津,芝琴楼得以修缮。

又是一年荷花节,大中路上的人群熙熙攘攘,很热闹。

我看见了很多在校园走走看看的学弟学妹,就像当年的我。此刻的我,在南开精神沐浴下成长已近四年,当年的好奇与景仰全然化成了依恋和不舍,我想再走一遍南开的路,我想再看一遍南开的楼,想再默默瞻仰南开的先贤,想再回味一遍南开的故事。

或许我们都将离开,但这里的楼依然矗立,这里的故事依然传承,这里的南开,日新月异。毕业之前,让我们再对这些楼说再见!

在校园里漫步时

你曾擦身走过这些地方

有所思却没有更多了解

通过这些建筑

走近南开大家

体会南开精神

Hash:d3120a144df2030a558903fa59620c9ea61b05c3

声明:此文由 南开大学团委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