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趣 | 别道听途说了!这才是咱大海淀自己的故事

海淀旅游hdtour

提起海淀,我们总会想到这里是科技前沿。其实,这里也有很多悠久的历史传说。

海淀!多所大学的驻地

书香门第,学府众多!

无数创业精英汇聚

互联网半壁江山在此!

曾是水乡泽国的“巴沟低地”▼

历史所谓的海淀

不是今天的整个海淀区

而是指北到清华、101中学,西到昆明湖

南到巴沟村、蓝靛厂、海淀镇

东到白石桥的一小片地区,方圆约十里

辽金以前,海淀一带几乎没有村落

整个地区泉眼众多,林木茂盛

原海淀镇北部有个天然湖泊

这就是“海淀”的前身

海淀这个名字最早出现在元朝

忽必烈称帝,兵发燕京

在距京城二十里的地方扎营

这个地方就叫“海店”,意为大镇

海淀多泉水高粱河也在此过境

而我们今天看到的万泉河

在当年就是由众多泉水汇聚成的

有水有山,自然就有人来此生活

明朝中期,就有人在这里种莲花水稻

随着人口增多,村落也逐渐形成

万泉河沿的巴沟村就是明朝后期出现的

“巴沟”明朝时其实是“八沟”

是指从南海淀到畅春园门前菱角泡子间

共有八条引万泉河水的沟渠

乾隆三十二年,万泉庄建“泉宗庙

为“样式雷”设计,是海淀著名的皇家庙宇

凡是庙内外有泉的地方,皇帝都赐名

如大沙泉、小沙泉、沸泉等共28泉

可以看出那时的海淀水源极为充沛

当时的万泉河两岸,地势低洼,泉眼无数

这十里方圆内就有南北海淀、大泥洼

小泥洼、大小蓝淀等数十片水面

所以这片地区又被地理学家称为“巴沟低地”

海淀古时还有名酒“莲花白

始于明朝万历年间

玉泉山的水,加上白莲花的花蕊

再配以其他中药材酿造

到了清代,该酒采用万寿山昆明

出产的白莲花的蕊入酒,相传

咸丰喝了它后病弱身体逐渐好转

他赞扬该酒为“酒中之冠”,后酒方流入民间

京西海淀镇“仁和酒店”精心配制出此酒

·

北京葡萄酒厂酿制的莲花白酒

开瓶之时,一股清洌的药香扑面而来

当时很多人喜欢到海淀郊游饮酒,赞曰:

“输君匹马城西去,十里荷花海淀还”。

·

上庄有个纳兰村

永泰庄村是清代著名词人纳兰性德

生前主要活动地之一,

目前还留有丰富的纳兰文化资源

村中的东岳庙即是纳兰家祠

保存完整,有很高的的文物研究价值。

纳兰纪念馆由村委会的五间西屋改造而成,

展示内容包括:

与纳兰性德相关的图片、实物、资料等。

以介绍纳兰性德为主线,

讲述“一段纳兰事、半部大清史”。

·

太舟坞与古莲花

1984年夏天,太舟坞村北水塘中

不知何时盛开了一池荷花

在此之前,这里没有人种过

当时京西盛开古莲花的消息传遍京城

·

索额图

不过后来经过考察才发现

这个苇塘曾是清代王府花园

而他的主人,就是“要做官,找索三”

大清康熙朝的重臣索额图

索尼▲

他是康熙初年四大辅政大臣

排名第一的索尼第三子

也是康熙皇后的叔父,地位显赫

当时他与明珠是康熙皇帝的左膀右臂

当年,这座花园别墅西侧就是黑龙潭

从太舟坞可乘船入黑龙潭,也能去昆明湖

山泉水直接入园,竹影花香,十分悠静

当时在京西众多王府别墅中也首屈一指

不过后来他被诛后,这里渐渐荒废

雍正八年,京师大地震

索额图花园可能就毁于此次大地震

·

百望山与杨家将

百望山也称为“望儿山

这里是京郊赏红叶的好去处

而在久远的古代,这里曾是战场

传说当年杨六郎就在这里与辽兵大战

而佘老太君关心战事

就站在山头上朝东北方向和西北方向眺望

后人便将山名称为“望儿山”

后来渐渐演变成今天的百望山

当年山下两个村落也改了名

也就是今天我们常听到的

“东北旺”和“西北旺”

·

木匠与瓦匠的赌局

城子山顶上的“东岳娘娘庙

至今还流传着一段传说

话说当年这里要建庙宇时

来了一位老木匠和一位老瓦匠

俗话说“同行是冤家”

虽然木匠和瓦匠不同行,但也很亲近

在建庙时,两个老木匠谁也不服谁

在勉强合作建完第一座建筑

两个老木匠闹崩了

老木匠带着徒弟们率先开干

盖起了第二层院落里的大殿

全为木制,没用一砖一石

而老瓦匠也不甘示弱

带着徒弟盖了第三层大殿

这座殿全由砖石拱券而成

没用一根木头,一块木扳

就这样,东岳娘娘庙建完了

竣工这天,十里八乡的人都跑来看

就连康熙也忍不住跑来欣赏一番

他没有责怪两位老匠人,反而重赏了一番

多少年过去,庙中第一层大殿早已坍塌

然而第二层和第三层大殿

经风历雨许多年,依然昂首挺立

蔚为壮观

·

温泉龙山上的大石刻

温泉龙山上有一组大型的摩崖石刻

上面有四个字“水流云在”

号称北京地区最大的摩崖石刻之一

而这四字则是英敛之留下的

英敛之为《大公报》创始人

也是辅仁大学创始人

我们知道的那位明星英达

便是英敛之的后代

据《海淀文史》记载,1913年2月

英敛之携妻儿来温泉休闲

当他登上显龙山顶后

发现山下温泉蒸腾,山上云雾缭绕

不禁信口吟起杜甫的诗:

“坦腹江亭暖,长吟野望时。

水流心不竞,云在意俱迟。”

稍后,他发现山顶西面有一巨石

便文思如泉涌,匆匆回家

第二天他雇人带着笔墨再次上山

在这块石头上写下“水流云在”四字

·

白家疃村名的传说

海淀有个白家疃村

村名来源于一个传说

几百年前,村内有个剪纸人张忠

他曾用剪出的白色纸兵纸将

把被温泉村抢去的妻子夺了回来

因而村名为白纸疃,后改为白家疃

村内曾有座怡贤亲王允祥祠

供奉康熙十三子,雍正亲弟弟允祥

允祥曾负责审理曹雪芹父亲曹頫一案

雍正八年他病逝后,这里建了祠堂

贤王祠西北处有一座石桥

传说曹雪芹晚年曾居住在其附近

当年他在这里常走一条山路

从南边的黄叶村爬到山顶

能看到三座并列山峰,像三炷佛香

这条路又被称为曹雪芹小道

·

京西有座六郎塔

西山萝卜地山顶,曾有座宝塔

当地人不知这塔是什么时候建的

但都称它为“六郎转塔”,俗称“六郎塔”

关于这个名字,还有一段传说

北宋时,太宗赵匡义御驾亲征辽国

两军于幽州的高梁河一带展开激战

结果宋军大败,太宗被困幽州城

随驾出征的杨六郎一路拼杀

护卫太宗向涿州城撤退

六郎杨延昭成功断后,直到日落才退走

但他却甩不掉追兵,被迫退到悬崖边

此时,辽兵已追到半山腰

六郎急中生智,发现前方有座高塔

便把马灯点亮高挂在塔檐上

又砍了一大根树枝拴在马尾绕塔奔驰

辽兵看到山顶烟尘滚滚

以为上面还有宋军阻路

便不敢再追击,缓缓退走

·

六郎塔附近便是大觉寺

辽兵退走后,六郎才感到饥渴难忍

此时,战马用前蹄将地面刨出一个蹄坑

转眼间便涌出清澈的泉水,六郎大喜

与战马痛饮泉水后便追赶大军去了

·

乾隆破了青龙桥的龙脉

在古代文献中,龙脉是个挺神秘的词儿

它象征着天下大势,谁得龙脉谁得天下

所以历代统治者特别重视龙脉的出现

话说大清乾隆帝不仅风流倜傥

而且文韬武略,更会看风水,破龙脉

被这位爷破过的龙脉就多了去了

青龙桥即是一例

·

颐和园冬景

话说有一天乾隆爷在颐和园

有太监禀报说园北面有紫气东来

乾隆一听连忙登上万寿山往北眺望

果然,墙外里许之处祥云萦绕紫气升腾

乾隆一询问,竟然是前朝左家坟处

原来,左家老祖宗曾嘱咐他的后人

他死后,不可穿老衣,不入棺,不许掉泪

后世子孙就可以有享不尽的荣华富贵

·

功德寺遗址

可是他死后,儿孙们并没按他的话做

反而用最好的荫沉木棺材隆重下葬

还有功德寺的老和尚诵经念咒

自然,子孙一代比一代没落

乾隆帝听后心中松了口气

连忙派人用两块青石修一座桥

再将修了一道排洪沟直穿过坟地

并赐名北旱河,镇住了这条龙脉

因为修桥的石板是青色的

所以后人就把它叫青龙桥

海淀·故事

来源:最爱大北京

Hash:0abefa01642c556a58e00f3243a4a794a7eb257c

声明:此文由 海淀旅游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