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疫先驱伍连德旧居藏身东堂子胡同,修缮工程年底前完成

防疫先驱伍连德旧居藏身东堂子胡同,修缮工程年底前完成

席卷全球的新冠肺炎疫情,让中国防疫先驱伍连德的名字再次被人熟悉。北京市政协委员张亚芹在今年年初召开的市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上提交提案,呼吁将防疫先驱伍连德博士旧居建成伍连德纪念馆东城区政府在办理提案时表示,目前旧居修缮工程正在有序推进中,预计将于2021年底前完成,未来将打造伍连德——中国疾控文化传播基地,发展“健康文化+”产业。

东堂胡同位于金宝街南侧,东西向连接朝阳门南小街和东单北大街,在胡同东口,一座三层的红砖小楼修葺一新,小楼前的一棵大槐树伸出灰色的院墙,洒下一片绿荫。

这里现在的门牌号是东堂子胡同4、6号,主体建筑是一栋欧式的三层楼房,建于1916年前后,虽然经过了100多年时光,依然保持着当初的原貌。

提起伍连德,很多人都知道他是中国的防疫先驱。1910年,我国东北暴发了严重疫情,伍连德博士接受委派深入疫区,在缺医无药的条件下,运用现代医学与社会组织手段,发现并扑灭了这场危及全国的、“人传人”的肺鼠疫。这是人类历史上首次以主动行为及时扑灭的重大疫情。伍连德博士及时总结出应对突发疫情的“防疫三原则”,建立起中国最初的防疫体系,主导收回了中国海关检疫主权,成为中国历史上防疫第一人。他被国际卫生组织命名为“鼠疫斗士”,曾被列入1935年诺贝尔奖提名。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国内网络、报刊、电视、广播等新闻媒体就伍连德博士抗疫史实做了大量的报道及宣传,央视《抗疫》专题片首集即为《鼠疫斗士伍连德》。保护好、利用好伍连德博士的旧居,发挥其历史文化价值是十分必要的。张亚芹说,伍博士在故居生活了三十年,故居至今保留着1916年的建筑原貌,2020年东城区对故居组织腾退开始修缮,这所旧居记载着伍连德博士的生活经历,是中国现代医学、现代防疫学建立与发展的历史见证,也是讲好中国人抗疫斗争故事的丰厚一页。张亚芹建议将伍连德博士的旧居建成伍连德纪念馆,并利用纪念馆面向社会开展疫病防控宣教。

对于张亚芹委员的建议,东城区政府会同文物局进行了认真研究。东城区政府在答复委员提案时表示,伍连德博士旧居是东城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目前已经完成了该院落的腾退并启动了修缮工程,修缮工程正在有序推进中,预计将于2021年底前完成。东城区计划在符合有关规定并保留相关展陈功能布局的前提下,开展伍连德博士旧居文物建筑的后续利用工作。

目前,东城区已责成有关部门编制了“伍连德——中国疾控文化传播基地概念性规划方案”,东堂子胡同4、6号近代建筑将坚持六个总体发展方向:传承伟大抗疫精神,传播中国抗疫贡献,发出中国疾控声音,承载文物保护功能,打造复合利用空间,形成健康产业生态。在该文物建筑的未来利用上,将以伍连德先生生平、健康、防疫相关展览展示功能为核心支撑,发展“健康文化+”产业,融合展览、传播、研究、服务、教育、体验等功能,进一步充实该文物建筑活化利用内涵,完善功能体系。将举办伍连德先生的生平展和健康、防疫相关主题的临时展,搭建健康文化线上直播平台、进行健康文化产业推广、开办健康文化大讲堂和宣传推广活动,进行伍连德精神文化研究、健康文化产业研究、建立健康文化高端智库,进行健康文化培训和健康养生咨询、搭建健康产业信息服务平台,举办健康文化主题教育活动及培训,开辟健康文化阅读空间,开展养生茶饮体验、轻运动体验、VR故居复原等相关体验活动。

在整体空间布局上,一层和负一层区域将主要用于展览展示和文化体验项目,二层区域将主要用于文化传播和教育服务项目,三层区域将主要用于学术研讨、交流、培训等项目。

东城区将与伍连德先生在京涉及的协和医学院、协和医院、中华医学会等单位积极接洽,进一步充实调整利用内容,把东堂子胡同4、6号近代建筑打造成全市抗疫精神宣传基地、卫生健康教育基地和健康产业交流基地。

Hash:4558e156f3acd0eb2c41f0bbecace0c770862503

声明:此文由 北京日报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