尘封档案 | 档案中的老北京银行

银行,在我国经济活动中具有重要的地位,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它对国民经济发挥了巨大的杠杆调节作用,那么,历史北京地区都有些什么银行?经历过什么样的发展历程?我们可以从档案中一探究竟。

近代银行的产生

鸦片战争以后,随着外国银行进入中国,本国银行也相继产生,并逐渐取代票号、钱庄等旧式金融机构。光绪二十四年,中国通商银行在北京设立分行,这是北京历史上第一家由国人自办的近代银行。光绪三十一年,清政府在北京开办户部银行总行,后改称大清银行,这是中国最早的中央银行。

旧京地区的国家银行

国民政府的国家银行有中央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中国农民银行,简称为“四行”。四行联合办事处简称为“四行总处”。这些银行成立的时间早晚不一,除中央、中国、交通三行抗日战争前在北平设有分支机构外,其余银行的北平分支机构成立于抗战胜利后。

地方官办及官商合办银行

北平的地方官办银行和官商合办银行很少,概因集资不易,据史料记载,北平地区的官办及官商合办银行只有北平市银行、河北省银行北平分行、中国事业银行北平分行三家。

*大清银行旧址,图片来自网络

民营商业银行

北京地区的民营商业银行数量不少,有著名的“北四行”“南四行”,还有中孚、中国农工、大生、国华、聚兴诚等一批在北京设立分行的银行。

“北四行”指盐业、金城、大陆和中南四家银行。盐业银行于1915年成立,总管理处设于北京,后于1928年8月迁至天津,1935年12月迁至上海,改为总行。盐业银行北京分行于1915年3月26日成立,地址在北京前门外西河沿。

金城银行于1917年5月成立,总行设于天津,北京分行同时成立,总经理处设于北京分行内。大陆银行于1919年3月成立,总行设于天津。中南银行于1921年6月由南洋侨商发起创办,总行设在上海。

1923年,“北四行”合组成立四行储蓄会,除办理储蓄业务外,经营商业银行一切业务。

“南四行”是指新华信托储蓄银行、上海商业储蓄银行、浙江兴业银行和浙江实业银行,其中前三甲银行均在北京设有分行。

银行档案不断反映了其自身的业务发展,也见证了北京历史上的重大事件,比如,1937年7月8日,上海商业储蓄银行北平分行在写给总经理的函中,记述了卢沟桥事变的史诗。

银行业的发展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清末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北京地区众多的银行留下了数量巨大,内容丰富的史料,对于了解北京地区银行发展的历史过程、研究近代北京的金融、经济发展情况发挥着重要的凭证和参考作用。

*节选自王海燕《档案述说老北京的那些银行》

更多档案故事,请参见中泰德信

Hash:d7a4d60590506cba984cd0daf5368ade5ee3694f

声明:此文由 中泰德信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