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洋楼 | 大理道39-47单号楼·名人旧居交汇

这处联排小楼建于上世纪20年代中期

建筑为二层,局部三层

红瓦坡顶,上探烟囱,屋顶出檐

部分坡顶设有老虎窗

墙面兼用硫缸砖清水砖墙与细卵石抹灰

部分还作水泥抹灰

外观色调与材质分明

简约美观

大理道39号与41号是一座连体别墅

现合并成为一家

41号为这处洋楼的正门

不仅建筑外观精美

小楼内部装潢也很考究

房屋内部宽敞明亮

采用菲律宾原产的木制地板、门窗与楼梯

还配有巴洛克式的壁炉

该建筑为砖混结构、二层楼房。红瓦坡顶,外檐清水墙面。主入口位于建筑立面正中,前筑石制台阶。木门上带有铁制雕花。室内为木地板、楼梯。整座建筑造型简洁大方

据资料显示,大理道39-47单号楼原为訾玉甫房产

訾玉甫曾是永发顺木行的经理

其故居位于大理道37号

而依傍37号的这处联排楼里也曾住过不少名人

39号

张伯苓旧居

(拍摄于2009年)

1950年张伯苓夫妇从北京回到天津,与三子张锡祚全家同住大理道39号。

张伯苓从北洋水师退役回到天津后转而兴办教育,从传授“新学”的家馆开始,此后一生从事教育事业,知名事迹如创办南开中学、南开大学等南开系列学校。因创办新式教育,张伯苓被尊称为“中国现代教育的一位创造者”。同时他也是中国奥林匹克运动的最早倡导者,曾提出“奥运三问”,而被誉为“中国奥运第一人”。

“奥运三问”,即“中国,什么时候能够派运动员去参加奥运会?我们的运动员什么时候能够得到一块奥运金牌?我们的国家什么时候能够举办奥运会?”它是中国奥运梦的开端,也是中国第一次对奥林匹克运动会的呼唤。

39号

张纪正、刘必娣旧居

我国著名胸外科专家张纪正与其夫人陈必娣于1940年起曾在此居住。

张纪正,山东潍坊人。1931年至1937年在协和医学院担任院医师、副教授。曾在1933年长城喜峰口等地从事抗日救护工作。1937年赴美深造,擅长胸外科。1940年回国,任协和医学院外科主任。著述颇多,在医学界德高望重。

张纪正曾在战乱年代来到天津,与同仁共创天和医院;并在1941年成功地进行了我国,甚至也是亚洲的首例“左全肺切除术”,被誉为“亚洲第一刀”。上世纪50年代,张纪正组建了天津市第一结核病防治所并担任院长。同时他也是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天津胸科医院胸外科主任,以及天津市政协第五至七届常委。

陈必娣,原名Betty Chandler,加拿大人,7岁时随全家移居美国。1936年曾到中国岭南大学进行交换学习。因在美国结识了张纪正,随后在1940年,义无反顾地跟随丈夫来到中国,在天津定居。不但在中国长期从事翻译和教学工作,还加入了中国国籍。自1983年被推选为全国政协委员,历任第六至十届政协委员。

大理道45号,拍摄于2009年↓

↑大理道47号,拍摄于2009年

另据资料显示

大理道45号为冯玉祥秘书

刘某(其子名刘匡生)居所

而43和47号曾经住客的信息

像大多数小洋楼一样

已经无从考据

然而这处联排楼无论是从建筑设计上

还是已知的旧居信息上

都称得上是这条街道的一处靓丽风景

吸引着往来游人驻足欣赏

感怀历史

Hash:9477ad92378735e33226cf17fd10d48d575cc377

声明:此文由 五大道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