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安公墓刻字工李旭:青石留铭
“冲决历史之桎梏,涤荡历史之积秽,新造民族之生命,挽回民族之青春……”瞻仰过万安公墓李大钊烈士陵园的人,大都会在一座青色花岗岩材质的纪念碑前伫立良久。2200余字的碑文,记录了李大钊烈士光辉的一生。
51岁的李旭每次来到陵园,总是会习惯性地绕着纪念碑转上两圈,朝这座高2米、宽4米的纪念碑仰望片刻。他是万安公墓的刻字工人,十几年前重刻李大钊烈士纪念碑时,他一个人完成了全部碑文的镌刻。
“从早刻到晚,全部刻完用了一个多月。”说起那次任务,已经两鬓斑白的李旭仍记忆犹新。李大钊烈士陵园建成于1983年,当时就立着一座纪念碑。这座碑是混凝土浇筑而成,外面贴着青色的石板。经过多年的风吹雨淋,碑体出现开裂,公墓决定重刻纪念碑。
在万安公墓的刻字工人中,李旭资格最老。重刻纪念碑的任务自然而然地交到了他手中。新建的李大钊烈士纪念碑由数块花岗石拼接而成,和原来的纪念碑同样大小。领导找到李旭,要求重刻的碑文要做到跟原来的纪念碑一模一样。李旭小心翼翼地把碑文拓了下来,再把碑文分成五个部分拓印在碑体上,一切准备停当,这才开始了长达一个多月的手工镌刻。
“碑文2200多字,刻了25天。”对于李旭来说,这项工作完全可以用“工程”来形容。由于石材硬度高,容易脆裂,李旭站在脚手架上,每刻一个笔画都是屏住一口气,生怕一着急力气大了字口出现崩裂。“这么大的石材,出现一个小失误就没法补救。”一天下来,他只能刻不到100个字。纪念碑正面的题词难度更大,虽然只有40个字,李旭却用了一个星期。
一块纪念碑要刻这么多字,在李旭三十多年的工作中绝无仅有。2200多字的碑文他早已烂熟于心,其中的一些细节至今仍让他印象深刻,“大钊先生临刑时毫无惧色,是第一个走上绞刑架的……”
李旭还记得,当时有很多人在李大钊烈士像前献花。他们都是附近学校的师生和驻军官兵。由于刻碑的时间很长,他也成了陵园里的一景,脚手架旁经常有人围观。李旭是山西大同人,在学校学的就是雕刻。他会做泥塑,刻过佛像、石狮子、砚台,最后却被师父领进了殡葬行业。和雕刻石像比起来,在石头上刻字显得太过基础,李旭一开始也没有打算长干。谁知刻着刻着,就这样过了三十多年。
为李大钊烈士刻碑,李旭觉得自己很荣幸。他有个习惯,开刻之前总是要研读碑文,这样下刀才会有感觉。当了解到李大钊烈士的灵柩因为白色恐怖久久不能下葬,许多参加烈士葬礼的群众被逮捕甚至被杀害时,他对李大钊烈士又多了一分敬意。“如果不刻碑,不会有这么深的感受。”
重刻碑文时,带他入行的师父曾经两次来到陵园看他。李旭的师父,正是原碑碑文的镌刻者。师父仔细端详着徒弟的作品,不禁连连称赞,“不错,字口均匀,比我刻得还好!”李旭的弟弟李东也是一名刻字工人,刻字完成后,他负责为碑文贴上金箔。这正是纪念碑。十几年过去,重刻的李大钊烈士纪念碑依然犹如初揭幕般熠熠生辉。
纪念碑的侧面,刻着碑文书写者和雕刻单位的名字。在雕刻者一栏,写的却是“北京建筑艺术雕塑工厂”。李旭解释,这是1983年原碑上的文字,自己只是忠实地将原碑文字原原本本地刻了下来。三十多年来,李旭刻了数千方碑文和墓志铭,其中不乏任继愈、启功这些名人的墓碑。春秋一片石,一方墓碑就是一个故事。在万安公墓中,有故事的墓碑蔚然成林,但镌刻者的名字无人知晓。
贞石无言,可传万世。李旭早已习惯了这种默默无闻。他毫不在意别人是否知道他是谁,也不在意他的作品上是否有自己的名字。在镌刻一方方石碑时,他感觉自己是在用一种特殊的方式与逝者对话。无论他们是革命烈士、名人先贤、还是普通百姓,他都怀着一颗敬畏之心,细细打磨,细细铭刻。
Hash:272f4d6ff084b66729c9d4f03dc9f4a2b3bdb5d7
声明:此文由 直上云霄呀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