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老厂天碱两座烟囱拆除 将在原址建设博物馆
新闻来源:每日新报
2月25日上午,随着两次轰隆的巨大声响,塘沽天津碱厂厂区旧址最高的两座标志性烟囱拆除倒地。这次拆除的两座烟囱高150米,直径8.5米,曾是天碱热电厂区为生产的配套设施。
天津碱厂的前身是筹建于1916年的永利制碱厂,是中国创建最早的制碱厂,与1914年创建的久大盐业公司塘沽制盐厂是姊妹厂。2010年,老碱厂系统停工,厂区旧址开始陆续拆除,同时,位于临港地区的天津渤化永利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新厂厂址同步生产运行,老碱厂旧址将建立天碱工业博物馆。天津市地方史研究专家张绍祖介绍,1914年,而立之年的范旭东在塘沽考察,并以此开启了滨海的现代化工业,“从精盐到纯碱,在中国乃至在世界科技发展史上写下了极其辉煌的一页。”
精盐和纯碱 范旭东选择了塘沽
盐碱地变成中国现代化工业基地,这是范旭东带给塘沽的有着历史意义的“变迁记忆”。
“范旭东和天津渊源颇深。”张绍祖介绍,范旭东原名源让,湖南湘阴县人。祖父为直隶大兴县知县,范旭东的兄长范源濂曾与蔡锷拜师梁启超。戊戌变法失败后,范源濂带源让东渡日本。1908年,范源让考入京都帝国大学理学院学应用化学,其间,目睹日中现状,遂立志创办中国化学工业实业救国,于是改名范锐,字旭东。1911年10月范旭东毕业回国,受财政总长梁启超的聘用,他先在天津的铸币厂负责银元化验分析,因不满官场腐败辞职,当时北洋政府对盐政有改革之意,范旭东被派赴欧洲考察了解盐碱工业。1913年底,范旭东回国筹备创办盐厂。他找到当时寓居天津的梁启超,在梁启超、范源濂等人的帮助下,范旭东最终凑得原始资本5万银元。究竟在哪里建厂,范旭东的目光落在了塘沽,“这里最合适不过”,塘沽是渤海湾天然盐都,海陆交通方便。尽管当时的塘沽还是一片荒凉的盐碱地,但范旭东认为,“一个化学家,看见这样丰富的资源而不起雄心者,非丈夫也。”1914年7月,他在塘沽创办久大精盐公司。1916年9月11日,久大生产第一批精盐,在天津东马路设经理处开始营业。“商标为五角形的海王星。”至1918年,久大已发展为国内颇具规模的近代化工厂了。张绍祖介绍,久大接收了德国在塘沽的铁路支线,收买沿海河的俄国码头,将“天津盐”打入长江流域。1925年,久大精盐公司已是中国最大的精盐制造企业,产盐量由最初的3万担增至50万担,约合3万吨,“久大的经营模式得到广泛效仿,发挥了工业辐射作用。”
范旭东并未止步于盐业,“因为当时一战导致欧亚交通阻塞,工业碱来源中断,国计民生受到很大影响。”1917年,范旭东与陈调甫、王小徐三人在天津日租界宫岛街(和平区鞍山道)太和里自己家中秘密采用苏尔维法制碱试验获得了成功,后又在塘沽购地300亩,派人赴美聘请工程师进行碱厂设计和购买设备,并召开永利制碱公司成立大会。赴美招聘带回了赫赫有名的侯德榜,聘为永利的工程师。1922年,侯德榜来到塘沽着手永利碱厂的创建,当时世界制碱技术为苏尔维制碱集团所垄断,侯德榜在范旭东的支持下,终使永利制碱成功,后来,出产的“红三角”优质纯碱在美国万国博览会荣获金质奖章。
“侯氏制碱法” 迁西南艰难中前行
如今,在中学的化学课程中会有侯氏制碱法的学习和实践,“侯德榜”这个名字难以忘记。
1927年,侯德榜担任永利制碱公司碱厂厂长兼总工程师。为了打破苏尔维制碱技术的垄断,他把多年来得到的制碱经验公布于世,1933年他的专著《纯碱制造》(英文版)在美国出版,为世界制碱工业做出了重大贡献。然而,“七七事变”爆发,日军侵占天津后立刻盯上了范旭东和他的事业。范旭东严拒与敌合作,电令团体技术人员撤离塘沽,南迁至四川自流井和五通桥,从头开始,在华西建设永利川厂。
范旭东将五通桥的化工基地取名为“新塘沽”,还将一张塘沽碱厂的旧照悬挂在自己办公室的墙壁上,亲自在上面写下“燕云在望,以志不忘”八个大字。此时,侯德榜出任永利川厂厂长兼总工程师。1938年8月侯德榜又一次出国,组织川厂设计,采购设备。在抗日战争最艰难的岁月,侯德榜带领技术骨干,自行研究新的制碱工艺,历经三年艰辛、上千次试验,创造了制碱新工艺,范旭东提议命名为“侯氏制碱法”,为世界制碱技术做出重大贡献。这一时期,侯德榜博士被聘为英国化学工业学会名誉会员,是当时世界12位名誉会员之一。是年,侯德榜接受巴西政府和印度塔塔公司的邀请,设计碱厂修改布局,改进制碱方法,开中国制碱技术输出之先河。日本投降后,因重建塘沽永利碱厂向美国贷款问题得不到国民党政府的批准,范旭东忧愤成疾,10月4日病逝于重庆。侯德榜被永利董事会推举为继任总经理,复员接收沦陷后的塘沽旧厂。而久大公司的股东胡适,还曾一度担任久大董事长,总经理则是先和范旭东创建久大,后和侯德榜创建永利的李烛尘。“李烛尘后来还担任了新中国的轻工业部部长。”1949年以后,侯德榜历任中央财政经济委员会委员、重工业部化工技术最高顾问、化学工业部副部长等职。“侯德榜在天津有两处住所。”张绍祖介绍,一处坐落在塘沽区永利新村5条24号(原34号,现天津碱厂),另一处坐落于解放南路323号(2006年拆),为三层砖木结构小洋楼。
碱渣和烟囱 老碱厂连起“工业长廊”
“家有十亩地,不如一人在永利。”这句顺口溜,是百年老企业给当地来的生活变化的最深刻体验。
范旭东在此兴办工业的同时,就注重职工福利设施,他先后创建了近代滨海地区第一所“永久医院”、近代滨海地区的第一座“工人俱乐部”、近代滨海地区的第一座图书馆黄海图书馆、近代滨海地区的第一所小学明星小学校。有资料显示,台湾著名女作家罗兰就曾就读于此,其父山为天津碱厂创始人之一。1932年,范旭东在塘沽设立联合办事处,负责管理本团体的福利设施,如教育、出版、公安、文教、卫生等。此时的塘沽已经发展成为一个颇具自治规模的近代工业社区了。1955年,永利、久大两公司实行合并,改称“公私合营永利久大化学工业公司沽厂”,简称永久沽厂,后来更名“天津碱厂”。
然而,因生产而在碱厂周围形成了占地3.5平方公里、高达15米的碱渣山,以及高耸的烟囱,也曾是工人和周边居民们的“灰色”记忆。2005年,天津碱厂搬迁改造工程开始,2010年,天津碱厂有序停工退出生产。2014年,整体改制变更为天津渤化永利化工股份有限公司,2平方公里的新厂区实现了从无机化工向海洋化工、煤化工、石油化工、港化一体化相结合的现代化工的延伸与转变。老厂区的记忆并不会被磨灭,按照规划,这一地区将作为滨海新区中心商务区的商业购物区、文化中心、遗址文化和娱乐区及居住区,同时结合地铁B1线和于家堡高铁站建立综合交通枢纽。天碱地区将与于家堡、响螺湾组成三角形中心商务区核心功能区。老碱厂和天碱科技厅相连,将形成特色工业长廊,百年久大永利的记忆将延续。
“永久黄”团体
塘沽诞生的现代化工先导
曾几何时,天津塘沽还是渤海湾边一个渔村,初到塘沽的范旭东,面对无边的盐滩和数不清的盐坨,豪情满怀地表示“死后还愿意葬在这个地方”,而身为化学家的他,在这里践行实业救国的理想,兴办多个现代化学工业企业。由他一手创办的永利碱厂、久大精盐公司、黄海化学工业研究社所组成的化学工业团体“永久黄”,为这片盐碱地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团体诞生 孕育多个第一
久大精盐公司(以下简称久大)诞生最早。南开大学经济史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国经济史学会近代分委员会前副主任赵津教授告诉记者,久大精盐公司是中国第一家精盐生产企业。“此前国人吃的是又黑又脏的粗盐,久大生产出洁白卫生的精盐。久大还从改良盐质入手改革盐制,使沿袭两千多年的食盐专卖制度被废止。”
永利制碱公司(以下简称永利)则与久大被称为姊妹厂,得到久大的资金、技术和人才支持。赵津表示,永利是亚洲第一座苏尔维法制碱企业,“永利打破了西方对苏尔维法核心技术的长期垄断,用纯碱代替洋碱,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第31个用苏尔维法制碱的国家。”黄海化学工业研究社(以下简称黄海社)则是中国第一个民办企业科研机构,赵津告诉记者,“黄海”这一名字有来历:“范旭东先生曾说:‘这表明了我们对海洋的深情,我们深信中国未来的命运在海洋。’在这里,1935年试制出中国第一块氧化铝样品,1939年又创办中国第一个发酵微生物学学术期刊《发酵与菌学》。”
《海王》创刊 记录企业精神
据赵津介绍,中国第一家企业刊物也因“永久黄”团体而诞生。为了提高职工的素质和修养,范旭东于1928年9月创办了《海王》旬刊作为“永久黄”的内部刊物。“它被称为‘永久黄’团体的喉舌,范旭东一直担任撰稿人。发刊20卷,共计出刊600期,发行量最多时超过6000份,社会影响十分广泛。”
赵津告诉记者,《海王》增强了团体的凝聚力、向心力。1934年,范旭东《海王》上刊出“为征集团体信条请同仁发言”一文,表示:“每个团体都有一个目标,凡属团体各分子都努力以赴之;有组织、有计划、有信条,意志统一,步伐整齐,一心一德,不顾一切往前迈进,如此集各个分子的力量,一变而为团体的力量,此所以团体力量大,其事业乃得以成功。”此文引起广泛讨论,最终形成了“永久黄”团体的四大信条: “一、我们在原则上绝对的相信科学;二、我们在事业上积极的发展实业;三、我们在行动上宁愿牺牲个人顾全团体;四、我们在精神上以能服务社会为最大光荣。”四大信条首次发表于1934年9月20日的《海王》旬刊上,并在此后固定刊登在封面左上角显著位置。
不图盈利 骨干不留私产
四大信条展现了“永久黄”团体的企业精神。“‘永久黄’不以营利为唯一目的,范旭东为自己定下三条原则:一不利用公司钱财来图私人利益,二不利用公司地位来图私人利益,三不利用公司的时间来办私人事务。他去世后竟没有留下私产,连夫人的生活费、女儿留学的经费用都无保障,却将个人名下久大、永利创业人的酬金捐给黄海社。”在他的带动下,久大、永利全体创办人将创办人酬金永远捐赠黄海社。“社长孙学悟博士放弃开滦煤矿总化学师的地位和收入,在渤海荒滩的实验室一干就是30年;侯德榜把他为印度塔塔公司米达浦碱厂改进设计的酬金10万余美金全部捐赠。这正是‘永久黄’团体核心的共识:不是为个人发财而来的。”
在近代民办企业中,“永久黄”团体拥有最多海归学者和高端人才,赵津告诉记者,天津塘沽成为当时“知识分子向往的圣地”。“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学院、京都帝国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国内外数十所顶级高校英才会聚于此。从这里走出了无数行业精英,遍布全国化工行业的高层技术和管理骨干,对中国化学工业的发展产生巨大推动作用。”
天津碱厂厂区大事记
1914年 久大精盐公司在天津塘沽成立。
1916年 久大精盐厂正式开工生产精盐。
1922年 黄海化学工业研究社在天津塘沽成立。
1926年 “红三角”优质纯碱在美国万国博览会荣获金质奖章。
1926年 永利碱厂生产出洁碱(小苏打),为中国首家。
1941年 新法制碱实验成功,定名为“侯氏制碱法”。
1955年 永利碱厂和久大精盐厂合并。
1972年 更名为天津碱厂。
1985年 60万吨纯碱扩建工程开工,此工程为国家基建重点工程项目之一。
1989年 “红三角”牌纯碱、海王星牌农业氯化铵在第一届北京国际博览会上分别荣获金奖和银奖。
1989年 重灰工程正式通过竣工验收。
2003年 “红三角”牌纯碱荣膺“中国名牌产品”称号。
2005年 12月18日,渤海化工园暨天津碱厂搬迁改造工程,在天津临港工业区正式开工。
2011年 7月,天津碱厂老厂区两个分别高达100米和150米的烟囱,实施定向爆破拆除。
2017年 2月25日,天津碱厂厂区旧址最高的两座标志性烟囱拆除倒地。
Hash:42a0d822277e903d50897e958345ef04362dffee
声明:此文由 搜狐焦点天津站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