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铁路榜样丨杨存信:父子接力,69年守望百年京张

来源:人民铁道

2020-10-20 20:16

杨存信

中共党员,1982年入路工作,现任中国铁路北京局集团有限公司通州车务段青龙桥站站长,曾获北京局集团公司优秀共产党员、先进工作者等荣誉,2016年被北京市委宣传部评为“党在百姓心中”优秀百姓宣讲员,被延庆区委评为“金牌百姓宣讲员”。

10月的北京秋高气爽

古老的燕山绵延起伏

京张高铁的开通运营

让这里焕发出新的光彩

北京市延庆区,长城脚下,青山环抱中的青龙桥站矗立着詹天佑先生的铜像,保留京张铁路使用过的旧钢轨,存放着写有苏州码子的老路标,演绎着一段百年京张的动人故事。

时速350公里智能型复兴动车组列车一路向前,向着燕山山脉飞驰。京张高铁从地下102米深处穿过八达岭,与京张铁路在青龙桥站“交会”。

38年前,就是在这里,现任北京局集团公司通州车务段青龙桥站站长杨存信从父亲手中接过了守护青龙桥站的接力棒。加上父亲在这里工作的31年,杨家两代人已守护这座百年老站69年了。

现在,杨存信每天都能感受到复兴号动车组列车从脚下穿过的速度,看到这座百年老站发生的新变化。

出生在百年老站

父子在此守望69年

“我出生在这里,工作在这里,这是我一生都离不开的地方。”杨存信深有感触地说。

杨存信的父亲杨宝华从1951年开始就在青龙桥站工作,一干就是31年。1962年,在距离青龙桥站不到30米的一排小平房里,杨存信出生了。

“那时,家属都随铁路职工在工作岗位附近居住。这里最多时住了30到40户人家,有学校、商店,十分热闹。”想起小时候的热闹景象,杨存信满面笑容地对记者说。

1982年杨宝华退休,杨存信接班。正式上班那天,父亲把杨存信领到詹天佑铜像前说:“京张铁路是中国人自主设计建造的第一条铁路,以后你每天都要在这里工作,要是干不好就对不起这身铁路制服。”

山坳里长城间,青龙桥站红瓦青檐——在旅客们看来,这是一个美丽的好地方。但对常年坚守在青龙站的杨存信来说,却要耐得住长久的寂寞。工作简单重复,一个班一天一夜,有车来还能出去一下,没车就只能在青龙桥站行车调度室里紧盯着屏幕,半夜也不能睡觉,必须时刻守护好安全。

“行车台前坐,责任大如天。”谈及工作,杨存信笃定地说道。

从扳道工到助理值班员,再到值班员,经过10年的青春磨炼,杨存信于1991年成为青龙桥站站长。

从那时起到现在的29年站长经历 ,让他深知安全责任重大,不敢有一丝懈怠。只有结婚那年,在副站长的强烈要求下,他才回家过了个除夕

几十年默默坚守的动力源于父亲潜移默化的影响:“无论遇到什么困难,把心沉下来就能把工作干好。”

刚参加工作时,他曾想过什么时候才能离开这里,到大山外见见世面?然而,一件件偶然的小事让他逐渐打消了这个念头。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一些去八达岭长城游玩的游客路过青龙桥站时常到站区里参观,经常会问他一些关于京张铁路的历史。为此,他向多方请教学习,更加深入地认识到这个山间小站的不寻常,也进一步坚定了自己扎根车站的信念。

“要想做一名合格的铁路人,首要任务就是把自己手中的每件小事做好。在我看来,铁路人最重要的工作就是保安全。”谈及30多年的铁路职业生涯,杨存信这样对记者说。

传承百年京张精神

当好“义务讲解员”

青山隐隐,58岁的青龙桥站站长杨存信脸上刻满了皱纹。每天,他穿着藏蓝色制服身板笔直地站在站台等待接车。他既是青龙桥站站长,也是“百年京张”精神的传承者。

青龙桥站的人字形线路是京张铁路的亮眼之作。提起闻名遐迩的人字形线路和“詹天佑钩”,杨存信说,詹天佑先生在当时能够大胆采纳国外最先进的设计方法并巧妙应用于中国铁路建设中,这是非常了不起的创举。

杨存信还善于主动发掘更多有价值的历史资料。站里人都知道,杨存信有个爱好——捡东西。车站小广场上有几块竖立的石碑,就是他捡回来的宝贝。

“这叫‘苏州码子’,符号标示的是铁路线的公里数和线路坡度。”杨存信告诉记者,居庸关站一位职工在巡视铁路设备时发现路基旁有两块石碑,上面刻有一些特殊符号,于是找他“掌眼”。他立马组织休班职工把石碑运回车站妥善保护。陡坡上的石碑有数百公斤重,为了不损坏石碑,大家将碑体用木板包好,人拉肩扛,用了5个多小时,才把两块石碑完整地运回青龙桥站。不久之后,车站职工又从线路两侧的山坡上,相继找到了5块类似的石碑。

为了保护车站环境、恢复百年老站的历史原貌,杨存信多方走访联系路内外单位,寻求社会各方面的支持和帮助,争取到北京局集团公司350余万元投资和其他单位720万元资金支持,并收集了大量有历史价值的实物和文物

太极图、瓦楞铁、女儿墙、男女分设的候车室……文物的旧有样貌在首都博物馆专家的指导下逐一复原。老物件如今被珍藏进玻璃柜,老照片挂上墙,站房里办起了展览。年代久远的钢轨、刻着苏州码子的石碑、装有防水槽的花岗岩窗台,一砖一石里都有故事。从小学生到外国友人,杨存信作为讲解员,累计接待各级领导参观考察、社会团体和游客到站接受爱国主义教育近20万人次。

迎接驶向冬奥会的列车

站好最后一班岗

20世纪90年代,从北京北到康庄的短途列车延长至沙城,这趟站站都停的慢车当年非常火爆,因为到八达岭游览只有这么一趟列车可以选择。最多的时候,一天能有上千名旅客从青龙桥站小小的站房进进出出。

2008年,北京S2线开通前,这趟热闹的慢车停开了。春天,游客从北京城区坐S2线列车出发,沿途可以见到京郊最美丽的桃花杏花。游客站在青龙桥站站台上还可以看到从山脊上蜿蜒穿过的长城。在这样的背景墙下,一列列开往春天的列车,引得游人阵阵欢呼。这是古老文明与现代文明的撞击,富含深厚的韵味。

2008年,青龙桥站被首都博物馆确定为北京市工业遗产,老站房得到了修缮和原貌恢复,且作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向公众开放。2013年,青龙桥站又成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作为目前保护最好的一座百年车站,这里旅客少了,但迎来了更多慕名而来的游客。

杨存信对这段历史如数家珍,但是他内心仍有期待。他期待着2022年北京冬奥会。

凭着多年的实践经验,杨存信提炼出“自强不息、艰苦创业、忠于职守、再创辉煌”的工作理念,在他的带领下,车站职工拧成一股绳儿,收获了骄人的成绩。近年来,青龙桥站被命名为“全路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包括青龙桥站在内的京张铁路南口段至八达岭段入选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同时,青龙桥站被授予全路安全生产标准化车站和全路先进基层党组织等荣誉。杨存信本人也先后获得了北京局集团公司优秀共产党员、“最美京铁人”以及北京市“党在百姓心中”优秀宣讲员等荣誉。

2022年7月,杨存信就要退休了。在站房里度过了那么多重要时刻,他憧憬着到时候能乘坐高铁列车去北京冬奥会现场。他后来得知,冬奥会是在2022年初而不是年末召开,到时他要坚守岗位。他有些遗憾,但很快释然了:“那就站好最后一班岗!看冬奥列车从长城脚下驶过,如果遇到外国游客来青龙桥站了解百年京张的历史,我就讲给他们听。”

素材:《人民铁道》报业有限公司北京记者站(北京局集团公司融媒体中心)

文字:李蓉

图片:孙立君

视频:佟盟

Hash:5cf3db80d527b4803f23f13e132e2cda153966b9

声明:此文由 环球网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