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镇| 这里承载了对红色土地的向往

沙沟地处盐城高邮宝应建湖兴化五县市交界处,算不上大,但身处要道,是泰州的“北大门”。不过千万不要小看了这个“弹丸小镇”,沙沟曾在解放前设市,是新四军苏北的重要根据地,也是著名的“苏中公学”所在地。

“沙沟市政府”设在简陋的民间祠堂

1945年3月,沙沟市成立,主要管辖沙沟、崔垛、时堡、中堡及附近村庄,东西长约30华里、南北宽约15华里。沙沟市政府办公地设在沙沟的杨家祠堂,现沙沟镇后大街大仙堂巷3至5号,是一处四进房屋多院落组成的民宅。如今的“沙沟市政府旧址”已修缮一新,各个展区图文并茂,向人们直观展示革命先烈在沙沟英勇斗敌的事迹。

65岁的颜国强是沙沟文史爱好者,土生土长的沙沟人,从小就听说过“沙沟设市”这段历史。随着年龄的增大,他更想把这段历史展现在世人面前。从2005年开始,经过10多年的调查走访,寻访数十位老人,并与曾经在沙沟战斗过的先烈的亲人,如周奋的儿子、储江的女儿等取得联系,获得很多烈士遗物、回忆录以及他们的故事,终于将这段历史还原。“沙沟市政府旧址”修缮到布展,颜国强从拿文案、写稿件到图片,全程参与。

“当时的沙沟市政府办公条件比较简陋。”颜国强说,杨家祠堂有着300多年历史,历史上曾修复多次,最后一次修复是民国七年(1918年)。在沙沟,杨家祠堂并不气派,脊无翘角,更没有石狮石鼓之类的雕塑,类似于普通民宅。当时的杨家祠堂有三进房屋,门头间壁损坏严重,室内也是乱七八糟,一片狼藉。沙沟市领导本着因陋就简、不给老百姓增加负担的原则,将祠堂大门和里间房屋稍加整修,挂起了“沙沟市政府”木牌就搬进去办公了。进入大门是前一进,这一进三间,中间是门堂通道,左间为通讯室,有电话、桌凳。右间为民政科,办公桌一张,旧橱一只,陈设很普通。二进也是三间,中间为会议厅,左一间政府办公室,右一间为秘书室。为了开展工作,市政府还租用杨家祠堂后身的两家民宅作为政府招待所。当年,周奋、郑光耀两位革命先烈都曾在沙沟市政府招待所举办过简朴婚礼

颜国强说,就是在杨家祠堂这几间简陋的民房里,我党领导沙沟军民开展反击日伪扫荡、土地改革、国民教育、减租减息、除奸反霸、支援解放兴化、动员青年参军参战、北撤等一系列革命军事行动,为巩固苏中解放区政权、解放全中国作出了历史性贡献。

烈士周奋牺牲在沙沟

1945年9月1日,兴化城解放。经苏中区党委批准,沙沟市与兴化县合并。沙沟作为一个区,隶属兴化县,周奋任副县长兼沙沟区区委书记。

1947年春,国民党反动派占领了临泽、时堡、沙沟,一些逃亡地主、恶霸分子组织武装还乡,捕杀我党干部和家属,残害革命群众,大肆倒田复租。一时间风云突变,乌云遮天。

1947年4月22日,由于叛徒告密,原沙沟市副市长、时任高邮县副县长的周奋在堡轮窑以南的芦苇荡中,被国民党反动派和“还乡团”抓获。

4月23日,周奋被带到沙沟游街示众,戴着手铐脚镣的周奋一路高呼“打倒国民党反动派,中国共产党万岁”,面对敌人的严刑拷打,周奋厉声痛斥国民党的罪行,大义凛然,一脚踢翻了敌人“审判桌”。后在沙沟体育场当众被杀害,时年30岁。

5月1日,高邮县委在油坊头召开党政军民千人参加的追悼周奋烈士大会,县委书记李健号召全体军民化悲痛为力量。时任高邮县委宣传部长的郑光耀同志,带病主动要求接替周奋的工作,坚持敌后斗争。8月22日拂晓前,由于叛徒告密,还乡团突然袭击包围汤庄,郑光耀指挥汤庄保家队员奋力突围,终因寡不敌众而英勇牺牲。

“红色沙沟”成红色文化线路

2007年,兴化市将“沙沟市政府旧址”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2010年6月,兴化市又将其列为36处革命遗址之一上报省、泰州市。2016年,沙沟镇对“沙沟市政府旧址”进行修缮,在修缮前,沙沟镇通过查阅各类报纸杂志记载和一些知情人士回忆,科学确立了工程建设方案。在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严格按照方案要求,依据“修旧如旧”的原则,再现当年沙沟市政府旧貌。

修缮后的“沙沟市政府旧址”内,按“红色市府、抗日堡垒”“抗日发动、巩固政权”“红色丰碑、英烈千古”等主题,布展了图文资料;陈列了沙沟市域图、周奋烈士生前使用过的箱包、煤油灯等实物;记载了传奇市长黄公正、战士杨根思长矛缴枪的故事。科学性、趣味性很强,充分展示了沙沟市政府从成立到撤销约半年内依靠群众、发动群众,英勇战斗、谋求解放的丰功伟绩,谱写了一首水乡人民可歌可泣的战斗诗篇,是里下河地区一座不朽的革命丰碑,已成为一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近日,泰州文广旅局发布庆祝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3大类14条红色文化线路,“红色沙沟”路线位列其中。

今年,镇里将启动外婆桥、“苏中公学”旧址恢复、中心北路沿街房屋仿古立面改造等工程项目建设,将“红色沙沟”融入到古镇旅游的大环境中。

特色小镇建设有序推进

上世纪70年代,解放军八一电影制片厂以强大的阵容在古镇沙沟开拍故事片《霜天湖》,讲述了水上游击队以芦苇荡为屏障,以河湖港汊为战场,与日寇和伪军展开英勇的斗争。剧中,“葫芦镇”的原型就是沙沟镇,霜天湖的原型就是郭正湖。而特级战斗英雄杨根思参加新四军打的第一仗就是解放沙沟……

“在沙沟这片土地上,正是有了先烈们抛头颅、洒热血,才有了沙沟人民今天的好日子。”沙沟镇副镇长姜正明说,这些年,我们时刻不忘先烈精神,利用沙沟自身资源,来发展当地经济,用成绩来告慰先烈。

“沙沟旅游资源丰富,有800年的菩提树,有明清古厕所,有直径40厘米粗的黄杨树,有万朵紫薇树,有75条古巷道、大士禅林等一大批著名景观。我们依托这些资源,发展旅游业,推进特色小镇建设。”姜正明说,此外,沙沟水资源丰富,渔业已成为特色产业,还衍生出“古法捕钓十八帮”。目前,沙沟正在积极申报“国家级渔业示范乡镇”,打造现代渔业养殖示范基地;发挥沙沟龙虾行业协会作用,正在申报“清水红”小龙虾地理标志品牌。

农业方面,镇里通过实施“1351”工程,推动形成1万亩崔垛红薯、3万亩金荡香米、5万亩“藕田龙虾”种养规模,带动农民人均增收1万元;并与兴化市供销社达成合作意向,将崔垛红薯进驻电商平台,销售价格实现翻番,预计年销售量达3万吨。

姜正明说,在发展古镇旅游的同时,该镇还致力培育建设古法捕钓十八帮综合实践基地,嫁接麦和、驴妈妈等旅游运营团队,努力形成发展新亮点。全面推进“河长制、河长治”,组织力量拔簖网、捞沉船、清垃圾,投入近900万元,打造李中河、潼河等样板河段,建成樱花海棠桂花水杉、栾树等景观大道,构建“一路一景”新格局。

如今的沙沟已经成为国家3A旅游景区、“全国最美渔村”、江苏省“味稻小镇”、江苏省渔文化旅游风情小镇创建单位等;沙沟的传统食品沙沟大鱼圆、藕夹等,也是享誉全国。

精心守护先辈们留下的遗产

因为工作原因,记者曾多次到沙沟采访,沙沟给人的感觉如它的“年龄”一样,古朴、宁静。这里的红色文化,为古镇增添了一抹亮丽色彩。而沙沟人民更懂得将“红色文化”传承和发扬。前年,沙沟修缮了“沙沟市政府旧址”;今年,被誉为革命熔炉、育才园地的新四军“苏中公学”旧址也正在修缮中。

“沙沟市政府旧址”陈列着英烈们的生平,讲述着英烈们的事迹,控诉着敌人的残忍,高扬着无数先烈用生命和热血染红的鲜艳的五星红旗。照片中的他们如此风华正茂,却有着“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大无畏情怀,坦然面对死亡,直面强敌劣绅,他们心中只有一个信念:让人民得幸福,英烈们的浩然正气长存。

每到节假日,都会有学生到这里参观,聆听先烈们为新中国的成立,奋不顾身,英勇奋战的红色故事,在他们心中埋下爱党、爱国的种子,先辈的奋斗精神也激励他们要刻苦学习,为祖国的建设贡献力量。党员们也把这里当成上党课的好地方,来了一批又一批。

而更让记者感动的是,古镇有很多文化守护者,如老文化站站长武成英、文史爱好者颜国强等,他们用自己的行动来挖掘古镇历史,精心守护先辈们留下的历史遗产,并将它们展现在世人面前。

文章来源:特色小镇网,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后台删除

Hash:4a4b5db7964dd178825553355c5aa1083e723f08

声明:此文由 特色小镇规划设计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